首頁 | 資訊 | 財經 | 公益 | 彩店 | 奇聞 | 速遞 | 前瞻 | 提點 | 網站相關 | 科技 | 熱點 |
      全球最資訊丨武清大運河邊這個小村近一半人做地毯,每年供北京40萬平方米

      發稿時間:2022-08-05 19:08:56 來源: 北京日報

      北京日報客戶端 | 記者 韓梅 通訊員 侯沐偉

      “這是地毯生產流水線、這是地毯生產的‘裁活’、這是地毯生產的‘打紙’、這是地毯的‘訂單卷活’……”

      近日,大運河畔的天津市武清區“地毯之鄉”崔黃口鎮王杜莊村,源豐盛地毯有限公司的廠房內,一位年輕女士正通過直播鏡頭,一邊向顧客展示地毯生產的工序,一邊與顧客交流。“這個地毯的顏色和款式我給您標記了,下播后我們就盡快發貨!”一個上午場次才播到一半,直播間一角已堆起十幾捆標注好買家信息的地毯,這家公司每月可生產地毯約25萬平方米。像這樣的地毯直播帶貨,如今每天都在王杜莊村眾多地毯企業的廠房里上演。


      (資料圖片)

      線上線下銷售平分秋色

      走進村里,幾條大路上,來來往往,幾乎都是運送地毯原材料和攬收地毯成品的貨車,彰顯著這里地毯產業的規模。

      王杜莊村戶籍人口僅有400多人,卻擁有47家地毯企業,全村地毯產業的經濟規模去年達到3億元,是名副其實的“地毯產業村”“億元電商村”。

      “現在我們每天固定直播兩場,一場直播累計進入直播間的粉絲約一萬人,瞬時觀眾也在近百人,一天的直播銷售額約七八萬元。”源豐盛公司負責人介紹,公司銷售額已有50%來自線上,線上線下銷售額已是平分秋色。

      “村民們自家的直播間很是熱鬧,客戶往往直接在直播過程中下單付款,有時還會提出用自己提供的圖案定制某種地毯,有時則會熱情地和主播互動交流,這些都是村民生活中從未想過的新業態。”王杜莊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杜德富說,京津冀協同發展以來,我們村順風張帆,勇立潮頭,做大做強地毯行業,使村莊做成了京津冀地毯產業鏈內的佼佼者。“如今全村有一半人做地毯產業,每年生產800萬平方米地毯,其中每年有40萬平方米地毯供應北京,占北京市場三分之一。”

      “傳承中創新和進步”成村人共識

      說起王杜莊村生產地毯的歷史,可以追溯到百余年前。早在新中國成立前,地毯制作所需輔料,如布、紗線、染色劑、膠水等,便經由大運河南來北往客商集結于崔黃口鎮多個村落。它們或繼續轉運,或就地生產,地毯制作所需的技術積累,便由此逐漸在各村村民口耳相傳中繼承下來。“傳承中創新和進步”已經成為全村人的共識。

      改革開放后,整個崔黃口鎮借助過去積累的人才優勢,以及地處京津冀交匯處,物流和原料采集均較方便的優勢,迅速誕生了一大批地毯鄉鎮企業,“崔黃口地毯”逐漸打出名聲。

      在杜德富看來,四十多年時間里,“崔黃口地毯”的制作涌現出很多革新,正是一代又一代從業者主動學習和適應,才讓這塊招牌長盛不衰。

      “我年輕時當過地毯制作的學徒,在我眼里,崔黃口地毯制作至少經歷了四代變革——最早,是從新中國成立前到改革開放初期的純手工地毯,工序上采用手剪、手編,一個熟練工一天可能只能做兩尺左右地毯。90年代后,逐漸向半手工半機械轉化,如采用手工槍刺、引入縫紉機、相對自動化的掛膠等等,一個熟練工一天產能也達到了十一二尺左右。到了2005年前后,自動化程度更高,槍刺、掛膠等重要工序都實現了高度自動化。那之后甚至不再以‘單位人工每天多少尺’來計算工作量了,一個60人左右的地毯廠,一個月已能生產10萬平方米左右的地毯。”杜德富回憶。

      杜德富表示,近年來,地毯生產逐漸進入了“第四代”,即數碼印花技術普及后的時代。“這之后最顯著的特點,一是用工更少,產量更高,一般一條生產線七八個工人就能顧得過來;二是定制化生產變得更容易,如源豐盛所提到的那樣,有的客戶直接把像素較高的圖案發過來,廠家直接就能定制化生產,生產效率還很快,這大大改變了地毯產銷業態。”

      言談間,杜德富對每次產業特點轉變的回憶看似輕描淡寫,但他同時強調,每次革新中其實蘊藏著一代代從業者追趕浪潮、避免被大環境淘汰的努力。“這大概就是大運河運來的能工巧匠留下的拼搏精神吧。”杜德富說。

      “優勢凸顯的集聚產業規模,吸引了遠近許多村民加入其中,也吸引了北京等周邊眾多城市的關注。但另一方面,巨大的產業規模和成熟的運作方式,也曾帶來一些發展瓶頸。”杜德富說道,正所謂‘船大不好調頭’,能否在一波波浪潮中及時轉型,跟上潮流,一直是村里乃至鎮里很多資深從業者心心念念的話題。”

      技術革新往往對培養工人提出了新要求,需要生產人員快速適應;每次產能上升后如何既做到盡量飽和生產,又不形成產品堆積,增大庫存壓力;定制化服務出現后,如何規范化圖案版權問題;互聯網時代的地毯定價和市場選擇上又該如何找到合適定位……

      今年50歲的杜德富直言,每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背后,都蘊含著從業者的巧思,蘊含著村民們在代代傳承中的創新進步。

      “地毯之鄉”,發展永遠是進行時

      王杜莊村地毯產業的勃興,是整個崔黃口鎮地毯產業紅火的縮影。作為全鎮支柱產業,

      現有地毯企業1200余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23家,擁有資產總額19.5億元。全鎮5.2萬常住人口中,有2.5萬人從事地毯生產,地毯產品出口量一度占全國40%,全市80%。

      崔黃口鎮相關工作人員表示,為了促進地毯產業這一優勢產業的發展,讓從業人員更加適應互聯網時代的業界新變化,鎮里多次聯合天津市商務局電商處的專家,在全鎮開展電商平臺的搭建培訓。

      對于積極擁抱電商新業態的地毯小微企業,崔黃口鎮還協調金融部門,由多家銀行為“觸電”的地毯小微企業提供貸款,開放綠色通道、便捷化服務,以解決這些企業籌措啟動資金難的問題。截至目前,已發放貸款400余萬元,從金融上扶持了一大批地毯企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

      此外,鎮政府還引入光大固投項目,解決當下地毯邊角料外運無害化處理費用高難題,使垃圾就地變廢為寶,降低處理費用,提升環境效益。邊角料就地轉化成為新能源后,能夠更好地服務于企業和當地居民生活。

      如今,“地毯之鄉”的盛名之下,崔黃口鎮對于未來如何進一步促進地毯產業發展,也給出了自己的初步答案,“要繼續依靠京津冀協同發展契機,擴大品牌效應,從價格戰步入到品牌戰、品質戰。為北京和天津以及世界市場提供優質地毯。”

      標簽: 崔黃口鎮 萬平方米

      責任編輯:mb01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聯系我們

       

      Copyright @ 1999-2017 www.8x5.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豫ICP備20022870號-23

      聯系郵箱:553 138 77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