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科技創新在北京生態環境的改善中發揮了關鍵的支撐作用。北京市生態環境局昨天表示,“十四五”時期,本市將逐步構建天空地一體化的溫室氣體立體監測網絡,助力綠色低碳發展。
北京市空氣質量去年首次全面達標,熱點網格、車載移動監測等技術手段成為大氣治污的有力幫手。以北京市PM2.5的主要排放源揚塵為例,本市2019年起開展平原地區道路塵負荷監測,每月覆蓋270多個鄉鎮、1900多條道路。
市生態環境保護科學研究院副院長聶磊表示,2020年和2021年的全市道路塵負荷分別下降了26%和10%。2020年起,在原有研究基礎上,又開展了施工工地和典型行業周邊道路的塵負荷規律研究,凝練出了工地出口道路塵負荷的監測分析方法。本市每個月對全市500多個工地的出口和典型行業周邊的道路開展監測,為道路揚塵實現從源頭上進行管控提供了技術保障。
目前,本市綜合應用自動監測、衛星遙感監測及地基雷達監測技術等手段,建成了國際一流的天空地三維立體體系,實時監測本市空氣中的主要污染物變化情況,建成了1000多個傳感器組成的街鄉鎮高密度監測網絡。市生態環境監測中心副主任鹿海峰介紹,構建溫室氣體監測體系已經提上日程,溫室氣體監測是支撐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的一個重要技術手段。“十四五”期間,北京將逐步建立自動監測為主、遙感監測為輔,走航和手工監測為補充的天空地一體化的溫室氣體立體監測網絡,用來科學表征北京市空氣中溫室氣體濃度水平以及變化趨勢。
同時,北京還要開展典型行業溫室氣體排放監測,來進一步探索開展城市生態系統碳匯監測,進行減污降碳協同分析與評估,為北京市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推進減污降碳協同增效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撐。
據介紹,“十四五”時期,北京市生態環境質量改善進入從量變到質變、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攻堅期。結構型污染問題仍然突出,資源節約與結構調整任重道遠。市生態環境局科技與國際合作處處長明登歷表示,要依靠科技進步來構建現代化的環境治理體系,要綜合應用大數據技術,AI、區塊鏈等智慧化的技術來打造智慧化的監測、監管、執法和決策支持系統。推動重點領域綠色低碳技術的研發、試點、示范,以及系統的集成和產業化,要提供更加低成本更高效率的解決方案。“我們希望通過科技創新來支持環境改善和首都高質量發展的目標。”明登歷說。
(責任編輯:張家華)
- 【新要聞】科技創新助力綠色低碳發展 北京市將建天空地一體化溫室氣體監測網絡
- 世界觀熱點:開放活力看朝陽 朝陽區打造國際化創新創業生態圈
- 即時看!今年以來361家A股公司設立431只產業并購基金 平均規模9.1億元
- 前沿資訊!柯城區投資1800萬打造烏引生態“福渠”
- 每日精選:廣西:突出特色 加強邊關國家旅游風景道建設
- 重科智谷獲批國家小微企業創業創新示范基地
- 世界簡訊:80萬變160萬!衢州彩友攬獲“浙里有福”頭獎
- 【世界時快訊】北京旅游商品和文創產品大賽落幕 多項榜單出爐
- 多家藥企回應市民搶購布洛芬:產能可滿足需求
- 今日熱議:進一步優化防疫新十條:具備條件的一般采取居家隔離
- 聚焦:國家醫保局:2022年國家醫保藥品目錄現場談判延期
- 【獨家】廣州疫情政策調整一周 有醫療擠兌嗎?
- 視點!活躍地幔柱或解開火星地震之謎
-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發涉中國防疫言論 中方回應
- 全球微資訊!南漳:靶向監督 守護群眾“養老錢”
- 宜昌濕地植綠忙
- 重點聚焦!建始縣茅田鄉 相聚“黨群之家” 共謀致富路
- 視訊!河南:全面實施中小學校長職級制
- 荊州舉辦首個“企業家活動日”
- 速看:關于乳鐵蛋白對生長發育的重要作用,你知道嗎?
- 湖北省發布12月自然災害綜合風險形勢分析報告并提示 需重點防范低溫雨雪冰凍天氣
- 吃火鍋“三防”護健康
- 共拓科技被認定為“企業技術中心”
- 環球觀熱點:第九屆長江質量獎名單公示 10家企業和組織擬獲湖北省最高質量榮譽
- 全球熱推薦:紅樓人生:給閨蜜們的“療妒湯”
- 全球短訊!【融媒在線】大雪:乘風踏雪 順問冬安
- 吳亦凡表哥公司成執行人,被強執1477萬
- 今日熱聞!凱特王妃穿新裙閃耀招待會,久違戴“蓮花王冠”;卡米拉盡顯節儉
- 天天快訊:《縣委大院》今日開播,李光潔詮釋基層干部追逐光明
- 安徽阜陽:幫扶小車間實現產業大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