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財經 | 公益 | 彩店 | 奇聞 | 速遞 | 前瞻 | 提點 | 網站相關 | 科技 | 熱點 | 生活 |
      農發行綿陽市分行施足100億“金融底肥”助力鄉村振興

      發稿時間:2023-08-18 10:43:28 來源: 河北網絡廣播電視臺

      初秋八月,綠水青山映藍天,沃土良田翻新浪,在農發行百億“金融底肥”的滋養下,鄉村振興的美麗畫卷正在綿州大地徐徐展開。今年以來,農發行綿陽市分行緊扣地方經濟發展脈搏,圍繞市委市政府“五市戰略”,不斷提升金融服務層次、創新信貸融資模式。截至目前,該行累計投放貸款100.24億元支持鄉村振興,同比多投20.36億元,貸款余額達383.47億元。

      隨著一筆筆支農資金快速到位、一個個民生項目拔地而起,“天府糧倉”越來越滿、產業發展越來越優、生態環境越來越美、城鄉面貌越來越新、百姓生活越來越好……

      助力“天府糧倉”好豐景


      【資料圖】

      風吹麥浪,谷穗青黃。眼下,正是水稻成熟收割的季節,走進梓潼縣國家級雜交水稻制種大縣示范基地,一臺臺收割機在稻浪之間來回穿梭,割稻卷穗、脫粒進倉、粉碎稻稈,黃澄澄的稻粒盡入“囊中”。

      稻田里,種植大戶趙玉芳正在忙碌,她笑意盈盈地介紹:“今年我們種植的水稻,取得前所未有的大豐收。”

      梓潼縣水稻制種規模全國第三,是全省最大優質水稻制種生產基地,可供1000萬畝水稻生產用種。農發行6200萬元信貸資金的及時到位,給了梓潼做大做亮水稻種業“芯片”的信心。通過建設4萬畝制種田、制種秧田基地,配套制種大棚、田埂生產便道、灌溉排水等工程,可實現育秧、插秧、無人機授粉、收割、烘干全程機械化操作。

      圖為無人機正在對梓潼縣水稻制種進行病蟲害及除草防治工作

      良種配良田,好地產好糧。近年來,農發行綿陽市分行積極服務“兩藏戰略”,從現代種業到水利灌溉,從糧油收儲到農業產業,不斷加大信貸投放力度,拓展農業全產業支持鏈條。今年以來,該行聚焦種業、收儲、水利等重點,累計投放貸款19.24億元,助力全方位夯實“天府糧倉”根基。

      打好產業興旺特色牌

      夏末秋初,走進三臺縣現代農業產業園,一株株麥冬青翠欲滴,如綠毯一般鋪展在土地上。管護人員正忙碌地進行除草、打藥工作。

      “堿性沙質土壤和超過500年種植歷史的沉淀,成就了三臺縣‘中國麥冬之鄉’的美譽。我縣是全國最大的麥冬產區,目前麥冬種植面積近6萬畝,年產量近1.5萬噸,占全國的70%。”三臺縣農業農村局負責人介紹,“近年麥冬行情一路上漲,有農發行的保駕護航,我們有信心把麥冬產業發展得更好。”

      投入1.6億元資金支持三臺現代農業產業園僅是推進麥冬產業發展的第一步,如何給地方特色產業裝上“金融引擎”,農發行綿陽市分行努力探索新模式。

      今年以來,該行聚焦打造“一縣一業”,圍繞“土地”做文章,積極打造“土地托管+”、“高標準農田+”模式,投入農地貸款14.09億元,有效助力游仙木龍觀紅蘿卜、江油飼草、三臺麥冬、鹽亭蛋雞、梓潼水稻等農業產業發展,推動老百姓在增收致富道路上幸福指數“節節高”。

      圖為農發行綿陽市信貸支持游仙區土地托管項目整理土地

      厚植山水田園生態綠

      遠山如黛,碧波萬頃。漫步在綿陽市仙海水利風景區,深淺不一的綠意在眼前次第鋪展開來。“今年的生意格外好!”在仙海區開農家樂的肖榮一邊招呼著客戶一邊高興地講,“現在水質變好了、空氣更清新了,我們真正體會到了綠水青山就是我們的幸福靠山!”

      圖為農發行綿陽市信貸支持仙海提升改造

      這些美好場景的締造,離不開農發行綿陽市分行不斷注入的信貸資金支持。該行投放貸款1.74億元支持仙海提升改造、助力爭創國家級旅游景區。如今,靠著良好的生態環境,仙海以“水”為魂,文旅產業風生水起,帶動生態魚、桐瓦村琵琶等生態農業發展,走出一條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發展道路。

      不僅如此,近年來,該行緊緊圍繞市政府“生態美市”戰略部署,以“守好一座青山,護綠一江清水”為目標,全力支持綿陽生態文明建設。今年以來,累放綠色貸款35.5億元,實現轄內6個支行國儲林項目“全覆蓋”。

      在踐行“兩山理論”的道路中,農發行綿陽市分行還探索出“綠色+扶貧”的支持之路。該行以國儲林建設為載體,創新幫扶機制,采取林下經濟復合經營模式、吸收周邊農戶參與林木種植加工環節、采取種植分紅,鑄牢參與者利益全鏈條,讓“綠樹生金”的路越走越寬。

      鋪就和美鄉村共富路

      在綿陽市安州區,七里村聞名遐邇。這個距離綿陽市區僅1個小時車程的美麗鄉村,是市民們偏愛的鄉村旅游落腳點。每逢周末和節假日,前來觀光避暑和休閑采摘的游客絡繹不絕。

      很難想象,曾經的村莊房屋破舊,道路坑洼。農發行的信貸支持為美麗鄉村建設找準了門路,景觀打造、房屋修繕、道路建設、停車場修建……一個個“微改造、一處處“精提升”,讓這個依山傍水、花果遍地的村莊成為了“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幸福家園。

      好風景兌換成“好錢景”。不少在外打工的年輕人也紛紛返鄉“搭乘”鄉村旅游快班車,張華容便是其中的一員。回鄉創業經營農家樂后,他不僅可以照顧家里老人,年收入也輕松達10萬元。

      圖為農發行綿陽市分行信貸支持安州區花荄鎮聯豐村風貌提升

      美麗鄉村蝶變的故事不僅發生在安州區七里村。隨著農發行綿陽市分行31.22億元貸款的陸續投放,人居環境改善、城鄉一體化建設、農村飲水安全提升、“四好公路”建設等項目正在各地加緊建設。在農業政策性金融的大力支持下,一個個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如雨后春筍般涌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正一步步變為現實。(楊雪)

      標簽:

      責任編輯:mb01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聯系我們

      生活晚報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 @ 1999-2017 www.8x5.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豫ICP備2022016495號-7

      聯系郵箱:939 674 66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