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財經 | 公益 | 彩店 | 奇聞 | 速遞 | 前瞻 | 提點 | 網站相關 | 科技 | 熱點 |
      世界熱資訊!三星堆:沉睡三千年,一醒驚天下

      發稿時間:2023-01-03 16:06:54 來源: 騰訊網

      一、1929年

      1929年的一天,農民燕道誠吃過早飯后翻了翻黃歷,見到黃歷上寫著“今天宜動土”他就安了心。燕道誠叫上了兒子燕青保一起出門,他準備在自家地里挖一條水渠,這樣就可以找人來裝心心念念很久的水車。

      燕道誠趁著天涼快一鋤頭接一鋤頭飛快地挖著。忽然他感覺鋤頭像是挖了一塊硬物,震得他虎口一陣發麻。燕道誠挖開浮土,一塊造型古樸的青石板出現在他眼前。掀開石板后,燕道誠驚訝地發現下面竟然有一個深不見底的深坑,坑內土壁上嵌滿了形制各異的玉石器。


      (資料圖片)

      燕道誠挖到寶貝的消息很快就在村里不脛而走。當時誰也沒想到,這是三星堆遺址在地下沉睡三千多年后首次亮相于世人眼前,燕氏父子的這幾鋤頭敲開了一個沉睡數千年的古國大門。

      三星村挖出寶貝的消息引起了英國傳教士董篤宜的注意。他聽聞知此事后,立即找到當地駐守的川軍,希望他們能幫忙保護和調查。同時他也將自己收集到的資料和文物全部送到了華西協和大學博物館保管。

      直到五年之后的1934年,時任華西協合大學博物館館長的葛維漢,在當時廣漢縣長羅雨蒼的邀請下,組織了一支考古隊進行了為期十天的發掘。這也是三星堆遺址的首次發掘。這次發掘活動共出土了文物 600多件,包括石璧、石環、石斧、綠松石、料珠和陶器等。

      而后抗戰爆發,三星堆遺址的考古發掘工作戛然而止。直到1956年,為了配合寶成鐵路和川陜公路的修建,四川省文物管理委員會對沿線的三星堆遺址重啟了考古發掘。

      當時誰也沒意識到三星堆遺址的真正規模,專家簡單地將三星堆遺址北部的月亮灣和南部的三星堆當作單獨的兩個遺址,分別命名為“橫梁子遺址”和“三星堆遺址”。

      那么三星堆遺址為何取名“三星堆”呢?三星堆的命名遵從的是“小地名原則”,即以首次發現的典型遺址所在的小地名作為名稱。而三星堆遺址所在的村子就叫做三星村。

      至于“三星村”這個名字的由來則是源于自當地的風水格局。傳說村子周圍分布著三個略顯突兀的小土堆,其排列像是天上的三顆星星一樣。在這三個小土堆北面,是形如一彎新月的月亮灣臺地。站在更高處俯瞰,三個小土堆和月亮灣臺地恰好形成“三星伴月”的景觀。

      “三星伴月堆,治西十五里”,這是200多年前清代嘉慶年間的《漢州志》中的一句話。“漢州”就是今天的四川省廣漢市。這也是“三星堆”第一次出現在文獻中。

      二、1986年

      今天的三星堆遺址上已經見不到這三座土堆了。土堆消失的原因和一座磚廠有關。

      20世紀70年代末,三星村準備修建一座磚廠。磚廠需要大量土作為制磚的原材料。于是村上那三個略顯突兀的小土堆便成了磚廠原料最方便的來源地。工人們在取土的過程中發現了大量陶器碎片。后來經考古學家確認,那三個土堆便是三星堆古城遺址的一部分。

      1986 年,三星堆考古工作正式展開,磚廠又成了三星堆考古工作快速推進的始作俑者。

      當時磚廠并沒有因為考古工作而停工。考古隊發掘出了20多處古代房屋遺址,磚廠工人在取土過程中也發現了一個玉器集中埋藏地。考古學家順著埋藏地發現了三星堆遺址中重要的兩個祭祀坑遺址。

      三星堆1號和2號祭祀坑相繼出土金器、玉石、青銅器、陶器等1700余件,還有大量的骨雕刻器殘片、虎牙和海貝約4600顆,這是三星堆遺址考古半個多世紀以來最為重要的發現。我們現在熟知的“明星文物”青銅縱目面具,金杖、青銅大立人像、青銅神樹等均出自這兩個坑。

      沉睡三千年,一醒驚天下。三星堆遺址的研究從此進入了一個全新的層面。隨著大量文物的出土,我們熟知的三星堆博物館于1992年8月奠基,1997年10月建成開放。三星堆博物館全面展示了三星堆文物和文化,其基本陳列當年就獲得“全國博物館十大精品展”的獎項。

      三星堆博物館之所以能成“網紅博物館”,不斷“上新”是重要原因之一。

      2008年7月,三星堆博物館青銅館陳列改造工程竣工。2021年9月28日,三星堆博物館開放式文物修復館開始試運行。2022年3月29日,三星堆博物館及附屬設施工程(簡稱三星堆新館)動工開建。

      一個個場館新建的背后是一次次文物的大量“上新”。截至2021年5月,三星堆遺址的6個“祭祀坑”就發掘出土了重要文物一千余件。

      三星堆的每一次“上新”都會在網絡上引發廣泛關注。大量造型奇異詭譎的文物引起了網友們無限遐想。

      文物泥塑陶豬與某個游戲的“反派綠豬”卡通形象相似,“青銅大立人”的手杖神似“自拍桿”。青銅樹和某本小說中描述的“秦嶺神樹”高度類似,更是在網上引起了熱議。

      2022年6月16日,三星堆八號坑出土的金面罩銅頭像沖上熱搜。數千年前的黃金面罩出土后依舊金光閃閃。這是三星堆新一輪考古發掘中唯一一件仍附著在青銅頭像上的黃金面罩。

      未來這些文物定會出現在三星堆博物館的“上新”名單中,成為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三、3000年以前

      從1986年至今,三星堆遺址在經歷了長達幾十年的大規模連續發掘后,專家們驚訝地發現,三星堆遺址是由眾多古文化遺存分布點所組成的龐大遺址群,總面積有12平方公里,大約相當于16個北京故宮那么大。三星堆遺址是目前為止在中國西南地區發現的分布范圍最大、延續時間最長、等級最高、文化內涵最豐富的古蜀文化遺址。

      根據專家研究表示,三星堆遺址是一座完整古城,屬于距今三千到五千年前的古蜀國。古城內甚至還有宮殿區,手工業區,祭祀區,生活區,墓葬區等明確的功能分區。

      參觀三星堆博物館的時候,我們經常會產生一個疑問,為什么這里的館藏文物“畫風清奇”?

      很早以前一些考古學家便指出,三星堆遺址出土的文物里很多器物的種類和造型與中原文化有著明顯的區別,更像是來自于域外。

      三星堆博物館有“明星文物”青銅神樹。青銅神樹共出土了八棵,其中修復完整的一棵高達396厘米,是全世界已發現的最大的單件青銅文物,被命名為一號神樹。一號神樹制作精良大氣,整棵青銅神樹在鑄造時一氣呵成。青銅神樹的造型在同時期的中原地區不曾見到,卻在幾千里之外的蘇美爾文明遺址的國王雕像上見過,它與三星堆青銅神樹有著極高的相似度。

      三星堆博物館里還有一個“明星文物”是一根刻有神秘魚鳥圖案的金杖。這根黃金杖是中國考古史上迄今為止發現地最罕見的黃金杖。金杖靠近端頭的圖案是兩個前后對稱,頭戴五齒巫冠,耳飾三角形耳墜的人頭像。而其他兩組圖案則是兩背相對的鳥與魚。考古學家推斷,這根金杖可能是古蜀王的權杖。而這種“權杖文化”多見于古埃及文化中,在中原文化中極為罕見。

      除了青銅神樹,金杖以外,三星堆遺址還發現了大量的海貝。種種跡象都表明,三星堆可能曾是世界朝圣中心,它吸引了大批域外地區的人慕名而來,他們在遷徙的過程中帶來了很多有異域文化色彩的物件。

      由此專家推斷,三星堆古城并不是一個單一的文明,而是多個文明相互交流、相互影響、相互融合的結果。三星堆文明以古蜀國文明為根,同時吸收了中原文化,中西亞文化、古埃及文明等多種外來文化。這也是三星堆博物館館藏文物“畫風清奇”的原因之一。

      三星堆文明的神奇不僅在于文化的交融。四五千年前古蜀人在這里建立了神秘的古蜀國,三星堆文明繁榮了將近 2000年,然后就突然消失了!

      關于三星堆文明的消失,專家提出各種各樣的猜測。有些考古學家認為,三星堆的消失是因為遭遇了罕見的水災。也有考古學家認為,三星堆文明消失是因為戰爭。三星堆兩個埋藏坑出土的青銅器都埋藏得十分草率,可能是為了應急保存,也可能是遭到了敵對勢力的破壞。

      就在考古界對此眾說紛紜的時候,金沙遺址橫空出世了。

      考古學家發現金沙遺址與與廣漢三星堆遺址出土的器物十分相似。金沙遺址出土的器物中有一個高度只有19.6厘米的青銅小立人像,竟然與三星堆遺址出土的青銅大立人像造型極其相似。雖然它們的高矮有著很大差距,但是卻穿著同樣的長衣,就連神態、雙手的姿態都一樣。后來在金沙遺址中甚至還發掘出了我們熟悉的黃金面具、立人像、眼形器、菱形器等文物。

      金沙遺址的年代與三星堆遺址的年代銜接上了!考古學家在經過種種考證后做出了一個大膽地推斷。由于某種原因古蜀人不得不離開三星堆,來到了金沙地域延續和發展了“三星堆文明”。金沙遺址就是三星堆文明的繼承者。

      到目前為止,發掘的三星堆遺址只是冰山一角,僅占遺址總面積的千分之二。隨著更多可研究的素材被挖掘出來,三星堆博物館還會持續“上新”,古蜀文化也會被我們窺探更多真實面貌。

      標簽: 三星堆沉睡三千年 一醒驚天下

      責任編輯:mb01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聯系我們

      生活晚報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 @ 1999-2017 www.8x5.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豫ICP備20022870號-23

      聯系郵箱:553 138 77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