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財經 | 公益 | 彩店 | 奇聞 | 速遞 | 前瞻 | 提點 | 網站相關 | 科技 | 熱點 |
      通訊!今晚19:30,云端漫步藝術西餐廳,醇享別樣古典,回味十五華年!

      發稿時間:2022-12-24 09:06:21 來源: 騰訊網

      十五華年,藝心為民,國家大劇院建院十五周年線上“直播周”將在今晚迎來收官。

      連續5天的線上直播,收獲了全網累計超過1.2億人次的點擊量,劇小院對所有支持國家大劇院、支持線上演出的朋友說一句:感謝有你,一路陪伴!走過十五青春芳華,而今更將踔厲奮發,讓人民享受藝術,讓藝術改變生活。

      今晚,“醇享古典·十五華年”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室內樂特別策劃節目將繼續與您相約云端。來自樂團的藝術家們將攜手女高音歌唱家宋元明,以五種不同形式的室內樂組合,亮相大劇院內溫馨雅致的西餐廳,帶來一場別出心裁的沉浸式室內樂演出。美妙的音樂將彌漫在藝術家與觀眾共同營造的和諧氛圍中,為您呈現醇享古典的極致體驗。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音樂能聯結人類的內心世界,并時常能打破時間、空間、語言、文化的隔閡,以音符傳遞情感與思想。這一點在室內樂演出中體現得尤為明顯——表演者與觀演者近距離同處一室,藝術家指尖弓弦的震動與觀眾的一顰一笑都被雙方盡收眼底,在近距離的音樂交流中,一種平等的觀演關系由此生根發芽、此間只剩下純粹的音樂享受。

      一場沉浸式的音樂互動體驗

      一次與美好不期而遇的邂逅

      “室內樂”概念最早出現時,是為了定義一種在教堂和劇院之外演出的音樂,也就是貴族和宮廷在小范圍的室內空間中演出的“居家音樂”。16世紀末到17世紀初,許多歐洲貴族為了彰顯自己的品味,經常會在家里舉辦音樂沙龍。進入18世紀后,音樂開始走進人民的生活,室內樂的形式和內容也隨之蓬勃發展。不同于大型交響樂,室內樂的每件樂器都被賦予了獨特的性格,各聲部之間如何在表演中實現平衡與對話,成為了室內樂演奏的一大看點。對于很多藝術家而言,室內樂無疑是充滿魔力的,它既蘊含著藝術風格的交融碰撞,也體現著音樂思維的閃光。

      在音樂之都維也納,室內樂已經成為他們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維也納愛樂樂團的音樂家們就曾經以一場特別的演出展現了室內樂的精神以及室內樂對他們生活的重要意義。在工作之余,他們組成八重奏,走進平時就藝術家云集的施佩爾咖啡館,當他們奏響樂器時,咖啡館中的顧客沒有絲毫意外,繼續著手頭的工作,但也敞開心扉享受音樂,仿佛音樂本就該流淌在那里。

      以此為靈感,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特別策劃了這場“醇享古典·十五華年”室內樂演出。室內樂系列作為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重點打造的演出品牌,也一直致力于為觀眾奉獻更多驚喜,讓古典音樂融入城市生活。今晚的特別策劃演出就將在浪漫典雅的西餐廳進行,在往來賓客與美酒佳肴的映襯下,美妙的音符在心間蕩漾。音樂家們將與現場觀眾一起打造屬于我們自己的室內樂氛圍,以沉浸式的表演詮釋“讓音樂流淌在城市中”的意義,并以此表達對建院十五周年的感激與致敬。

      節目單?

      Program

      海頓

      降B大調弦樂四重奏“日出”,Op. 76/4,Hob.III:78

      第一樂章:有精神的快板

      第一小提琴:馬魏家

      第二小提琴:樊悅

      中提琴:南江錄

      大提琴:金窺利

      “弦樂四重奏之父”海頓將其人生哲思與音樂造詣融為一體,為后世留下了近百部弦樂四重奏作品,“日出”出自他的晚年六首佳作之一,曲中光輝流轉的音樂色彩描繪了一幅朝日悅景。

      貝多芬

      F大調第一號弦樂四重奏,Op. 18/1

      第一樂章:有活力的快板

      第一小提琴:馬魏家

      第二小提琴:樊悅

      中提琴:南江錄

      大提琴:金窺利

      貝多芬在移居維也納后也開始了四重奏的創作,這部弦樂四重奏是貝多芬作品18的六首作品中唯一經過改寫的,大約完稿于1799年6月前。貝多芬在1800年進行修改,加入了伴奏部的自由獨奏處理,加強了大提琴表現的個性化。

      皮亞佐拉

      《自由探戈》

      杰夫·斯考特?改編

      長笛:陸遙遙

      雙簧管:唐山

      單簧管:陳思軍

      大管:姬晶晶?

      圓號:劉曉昕

      《自由探戈》象征著皮亞佐拉在探戈藝術上邁上了一個新臺階,也象征著探戈音樂從“古典探戈”時期步入了“新探戈”時期。這部作品問世后被改編成各種編制——從交響樂團到小編制室內樂版及樂器獨奏,本場藝術家們演繹的是杰夫·斯考特改編的管樂五重奏版本。

      王洛賓

      《在那遙遠的地方》,為木管五重奏而作

      楊光、鄔娜 改編

      長笛:陸遙遙

      雙簧管:寇藝艦

      單簧管:陳思軍

      大管:姬晶晶

      圓號:劉曉昕

      “西部歌王”王洛賓,在1939年創作的一首《在那遙遠的地方》至今仍被廣為傳唱。1994年該曲獲得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東西方文化交流特殊貢獻獎。該曲是王洛賓最珍視的歌,被贊為“藝術里的珍品,皇冠上的明珠”。

      貝多芬

      根據“那我們拉起手吧”

      (選自莫扎特歌劇《唐璜》)而作的變奏曲

      雙簧管:周陽 寇藝艦 唐山

      這是貝多芬根據莫扎特經典歌劇《唐璜》第一幕第三場中,采琳娜與唐璜的著名二重唱所改編的變奏曲,為木管三重奏而作,大約作于1797年。變奏部分第四段采用對位法,第六段是小調,第五段把第一雙簧管的個性發揮到極限,第八變奏后有優美的尾奏。

      瓦格納

      魏森東克之歌

      一、天使

      四、痛苦

      獨唱:宋元明

      第一小提琴:楊璐萌?

      第二小提琴:朱秀軟

      中提琴:張淼?劉莎?

      大提琴:王昊宇?王嘉琳

      瓦格納因其對歌劇創作的革新而聞名于世,但他的藝術歌曲相比之下鮮有人知,比如這部魏森東克之歌一直被認為是樂劇《特里斯坦和伊索爾德》的副產品而未引起重視。這套藝術歌曲是瓦格納根據瑪蒂爾德·魏森東克的詩篇于1857—1858年在蘇黎世寫成的,包括“天使”、“靜止”、“在溫室里”、“痛苦”和“夢”五首。這套歌曲不僅在音樂上有其獨特之處,且具有更深層次的精神內涵。

      舒伯特

      A大調鋼琴五重奏“鱒魚”, D. 667

      第四樂章:主題(小行板)— 變奏(小快板)

      第五樂章:終曲(適中的快板)

      鋼琴:姜波強

      小提琴:陳述

      中提琴:郝學嘉

      大提琴:張晟

      低音提琴:劉怡枚

      《鱒魚》是舒伯特最著名的藝術歌曲之一,講述了活潑可愛的小鱒魚在清澈的溪流中被捕的故事,借此寓言來奉勸美麗的姑娘們要小心愛情的圈套。1819年,舒伯特把這首歌曲改編成了五重奏的形式,顯示出他在室內樂寫作方面的造詣。即便沒有歌詞,我們似乎依然能夠感受到一條快樂的小鱒魚,在水中游來游去的景象。

      國家大劇院喜馬拉雅

      中青在線

      新華網

      北京文藝廣播

      北京音樂廣播

      北京時間

      北京發布

      圓點直播

      天翼超高清

      文案:陳暮寒、鐔煒

      攝影:牛小北、凌風

      視頻:田晨

      編輯:高建

      標簽: 今晚1930 云端漫步藝術西餐廳 醇享別樣古典 回味十五華

      責任編輯:mb01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聯系我們

      生活晚報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 @ 1999-2017 www.8x5.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豫ICP備20022870號-23

      聯系郵箱:553 138 77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