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財經 | 公益 | 彩店 | 奇聞 | 速遞 | 前瞻 | 提點 | 網站相關 | 科技 | 熱點 |
      少年孤身奔向世界,在人海中漂流

      發稿時間:2022-12-21 07:56:14 來源: 騰訊網

      Photo by Ethan Chan on Unsplash?


      (相關資料圖)

      “少年孤身奔向世界,在人海中漂流。從故鄉到異鄉,從少年到中年,他的奔跑跨越了歲月與空間。褪色的衣服、剝落的墻皮、星星點點的臟跡,一覽無余地呈現在眼前,如同書中文字一樣赤誠,泛著泥土與汗水的味道。”

      ——奶昔

      在共讀《人間漂流》的活動中,我們不僅在形形色色的人物的生活里走了一遭,被喚起了我們對過去的回憶,還重走了一遍曾經的路,想起了那些事、那些人。

      有的朋友講,我喜歡這些非虛構的故事,接地氣、不矯情,通篇可見一“誠”字;

      有的朋友講,他真的是立在我們面前的一面鏡子,不僅書寫自己,更是書寫我們,我們那回不去的曾經。

      本期特邀編輯

      @奶昔

      01 關于“漂泊者”的故事

      因為有一些沒有參加過共讀的朋友,所以我先簡單介紹一下《人間漂流》這本書。書里收錄了小杜從2016年至今創作的非虛構文學作品,一共18篇。

      用一句話來總結這本書的話,它是一個有關漂泊者的故事,書的主角小杜從故鄉東北小城漂到離家萬里的美國小鎮,從躊躇滿志的青年時代漂到白發從生的中年。而在可見的未來,他還將一直漂下去。

      而在長達數十年的漂流中,小杜遇到了形形色色的人、各種各樣的事——從東北老家的豆腐狀元、暗戀的女孩,到美國小鎮愛笑的單身母親、癡情的美國胖子。

      這些人都是再普通不過的底層小人物,但在小杜的筆下,他們的愛恨生死、悲歡離合,都被賦予了鮮活的色彩。從他們個體的生命歷程中,也折射出了文化的差異和時代的變遷。

      02 書名的由來

      這本書為什么會叫《人間漂流》呢?

      讀過這本書的朋友會知道,這本書既寫了小杜自己的經歷,也寫了他遇見的形形色色的漂泊者。他們為了過上更好的生活、為了給自己找到一處容身之所,不約而同地選擇了離開故鄉,過著艱辛的生活。

      但是,這本書的書名并沒有采用“漂泊”,而是選用了“漂流”,其實這背后也有作者的考量。“漂泊”側重的是生存上的居無定所,以及精神上的無所歸依,就像杜甫的那句“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它蘊含著濃厚的個體感傷。

      Photo by Rolf Schmidbauer on Unsplash?

      但“漂流”更多的是“隨波逐流”的意思,就像是在跟隨生活暗流一路向前,它是流動的、自由的、開放的,也有更多積極的意味。

      03 封面的設計

      我們在制作《人間漂流》封面時,一開始,我們很自然地想從“漂流”二字入手,展現出孤獨蒼涼、無所歸依的氛圍,于是找了許多和大海、孤島、天空之類的意象,設計出的初稿很美,但總覺得太空曠、缺乏靈魂。

      而實際上,這本書是不論是從內容還是寫法來看,都非常接地氣、有生活感,散發著鮮活的生命力。于是,我們請人文攝影師嚴明為這本書提供照片,就成了大家拿到手的版本。

      當時我看到這張照片,非常有感觸,寫了一段解讀,分享給大家:

      “少年孤身奔向世界,在人海中漂流。從故鄉到異鄉,從少年到中年,他的奔跑跨越了歲月與空間。褪色的衣服、剝落的墻皮、星星點點的臟跡,一覽無余地呈現在眼前,如同書中文字一樣赤誠,泛著泥土與汗水的味道。”

      小杜說,這個小男孩讓他想起特呂弗的電影《四百擊》一段知名長鏡頭。在電影的末尾,小男孩掙脫令人窒息的家庭和學校,獨自奔向海邊,那也是他真正成長的開始。他的動作和這張照片像極了。

      其實我們每一個人也未嘗不像這個小男孩,一生都在奮力奔跑的路上呢。

      04 讀者問 編輯答

      @biubiu:

      我想請問編輯老師當時為什么會選擇這個選題呢?在編輯加工的過程中是有哪些地方特別吸引或者打動你嗎?

      奶昔:

      我們選擇的幾個主要原則,第一就是它是文學的,第二是非常好看,第三是我覺得它給人一種悲喜交織的感覺。一方面,你既可以在這本書里面讀到很多蒼涼的、讓你感到人生艱難的內容,但是你又可以從中感受到一種水一樣滋養著人的生命力,會讓你覺得活著終歸是一件美好的事。

      小杜作品的基調還是很溫暖的,就像今天的讀者打卡,最后也有人說這本書讓他覺得人間值得,所以當時我也是有同樣的感受。這三點結合起來,就構成了我選這本書的原因。

      @跳娘:

      為什么有的文章里用陳煥生,有的用我?我叫陳煥生嗎?有何區別嗎?

      奶昔:

      作者未解釋,只是我的猜測。

      這是部非虛構作品,經歷肯定是真實存在的。書里一共三篇文章提到陳煥生:《李金姝的理發店》《爸,媽,你們還會來么》《揣著綠卡回家》。其中講了陳煥生初到美國做博后常去的一家理發店;在美國落腳,父母來過年;拿到綠卡返鄉的經歷。而這些都是小杜自己的經歷。

      但小杜是否完完全全等于陳煥生?我覺得不能完全下定論,否則完全可以用第一人稱的“我”。

      使用第三人稱,就是為了營造一種抽離感。想從個體的的經歷中展現出某一群體的縮影,不管是留學生、留美華人,陳煥生都只是這個群體中普通的一員。

      “陳煥生是我,也是所有在這個小鎮上活過愛過努力過的留學生。”

      《陳奐生上城》高曉聲,1981

      我猜測這名字來源于作家高曉聲創作的短篇小說《陳奐生上城》,小說通過主人公陳奐生上城賣油繩、買帽子、住招待所的經歷及其微妙的心理變化,寫出了背負歷史重荷的農民在跨入新時期變革門檻時的精神狀態。

      它和書中的陳煥生從故鄉東北小城漂向遠方的經歷有所契合,他們都身處故鄉與異鄉的夾縫中,在不同地域與文化之間挪騰流轉。這種漂浮的感覺是異曲同工的。

      以上就是本期編輯與讀者共讀《人間漂流》活動的部分精彩內容啦!

      《人間漂流》,獻給所有內心彷徨無依的人。

      任由世界紛繁嘈雜,它就靜靜地合在那里,等著你翻開第一頁。

      -END-

      延伸閱讀推薦

      《南方的轉折》

      [英]奈保爾

      它是一部社會變遷的啟示錄,一段自下而上的口述史,一次寓言般的社會觀察。在這本書中,奈保爾將會向你揭示一個看不見的真實美國。

      內容整理:Minyu

      排版:辭安

      標簽: 少年孤身奔向世界 在人海中漂流 人間漂流

      責任編輯:mb01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聯系我們

      生活晚報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 @ 1999-2017 www.8x5.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豫ICP備20022870號-23

      聯系郵箱:553 138 77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