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財經 | 公益 | 彩店 | 奇聞 | 速遞 | 前瞻 | 提點 | 網站相關 | 科技 | 熱點 |
      AI繪畫風靡網絡,“流量密碼”背后暴露出了什么?

      發稿時間:2022-12-10 16:57:24 來源: 騰訊網


      (資料圖片)

      □姜然歌(西南交通大學)

      上傳一張照片,輸入簡單的關鍵詞,系統就能自動生成一幅畫……近日,AI繪畫迅速在年輕群體間走紅,在某些熱門的小程序里,甚至有上萬用戶排隊等待AI成畫,火爆程度可見一斑。生成結果不知是充滿藝術感的二次元畫像,還是“翻車”的搞笑圖片,帶給用戶“開盲盒”式的體驗感,“這個AI好像有自己的想法”“AI畫得真好,下次別畫了”等話題迅速成為各大社交平臺的“流量密碼”。

      今年以來,國內AI繪畫平臺如雨后春筍般涌現。AI繪畫是使用人工智能算法來創作繪畫,訓練其對已有圖像進行學習后模仿創作新的畫作。在平臺上其使用方式均為“以文生圖”,且大部分都供用戶免費使用。這樣幾乎“無門檻”的創作引來全民AI繪畫熱潮,與此同時也暴露出一些問題。

      AI繪畫的版權歸屬問題尚未明晰。從技術本身來說,AI繪畫的底層邏輯是模仿學習,它的“藝術天賦”建立在成千上萬人類作品的資源庫之上,其中不乏有版權的原創畫作。在原則上,AI繪畫利用他人作品作為數據樣本進行學習和使用時,需要獲得原作品著作權人的認可。但許多“喂”給AI的作品都是被無授權轉載的。有知名藝術家在社交平臺抱怨道,他在網上搜索自己名字時,蹦出的都是AI的畫,而自己的作品卻被湮沒了。隨著樣本數量的增大和學習進程的深入,AI繪畫作品究竟是一種隱晦的拼接還是真正的藝術創作,目前仍要打一個問號。同時,AI繪畫作品如何確定版權歸屬在我國法律規范體系內尚為空白,國內外主流的AI繪畫平臺對于版權也沒有統一的標準,想要劃清版權歸屬問題道阻且長。

      而從平臺運營來看,“聰明”的運營商可能把版權風險推給用戶承擔。有媒體發現,近期熱度較高的某AI繪畫平臺在其用戶協議中規定:原則上AI繪畫作品不得進行公開與傳播。這就導致若涉及侵權或索賠問題得由用戶自己“背鍋”。由此可見,無論是平臺還是用戶,在當前AI繪畫侵權責任界定模糊的前提下,應懷有高度謹慎的版權意識。

      AI繪畫平臺的隱私泄露問題也應引起注意。在平臺協議中也規定:用戶上傳到平臺里的公開內容,即便是私人照片,也默認授權給了平臺。除上傳內容外,有網友反饋,在使用手機號注冊AI繪畫平臺后收到了疑似詐騙電話,懷疑存在個人信息泄露的現象。可見,用戶沉浸在娛樂消遣的快感中時很可能已成為平臺或技術操縱者攫取利益的工具。因此,用戶在享受新奇的繪畫創作體驗中,也應注意閱讀平臺協議,防范個人隱私泄露。

      可見,在AI繪畫風靡網絡的背后,還有許多問題亟待解決。AI繪畫成為“流量密碼”,除了其畫作精美、操作簡便外,也因其涉及“技術與人”這一頗具爭議的話題。當下AI繪畫仍處于法律與監管的模糊地帶,對其背后的問題進行更全面地審視,或許能夠敦促AI繪畫良性發展。

      標簽: AI繪畫風靡網絡 流量密碼背后暴露出了什么

      責任編輯:mb01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聯系我們

       

      Copyright @ 1999-2017 www.8x5.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豫ICP備20022870號-23

      聯系郵箱:553 138 77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