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財經 | 公益 | 彩店 | 奇聞 | 速遞 | 前瞻 | 提點 | 網站相關 | 科技 | 熱點 |
      西子湖畔遇東坡

      發稿時間:2022-12-06 09:00:49 來源: 騰訊網

      12月1日,杭州,雪中的西湖景區銀裝素裹,美如畫卷。視覺中國供圖

      蘇東坡的一生就像大運河的水,漂泊而奔流不息。他的命運也與大運河緊緊相依,十余次往來于大運河,他將歡樂留在了這里,也曾將淚水灑在運河之上。蘇東坡一生中曾在三座運河城市做過地方官,江蘇的徐州、揚州和浙江的杭州。在近日于杭州舉辦的第十四屆文化中國講壇上,南京大學文科資深教授、南京大學中國詩學研究中心主任莫礪鋒將目光聚焦于杭州,講述了一代名士蘇東坡與這座大運河南端城市的不解之緣。


      【資料圖】

      山水人情解惆悵

      蘇東坡在36歲那年被排擠出朝廷,貶至杭州做通判。早年立下的報國之志難以實現,在政治上希望有一番作為的夢想已然破滅,蘇東坡的心情十分沉重。在路過江蘇鎮江登上金山寺之時,他曾作《游金山寺》,詩云:“我謝江神豈得已,有田不歸如江水。”其歸隱之心由此可見。

      治愈這份惆悵的是杭州的湖光山色。一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從此讓蘇東坡變成了杭州有史以來最合格的“代言人”。除了杭州的美景,這里的人也令蘇東坡產生了親切之感。在杭州蘇軾結識了晁補之,他發現這位僅有20歲的青年,才華出眾,于是便收他為門生,教他寫作。后來晁補之名登“蘇門四學士”之列,成為宋代著名的文學家。

      蘇東坡在杭州還認識了一位來自錢塘的美麗姑娘,她便是王朝云。王朝云是蘇東坡在杭州做通判即將離任時,他的第二任妻子王閏之買下的一個12歲的丫鬟。蘇東坡與他的夫人都十分喜歡這個聰明貌美的小姑娘,幾年后待到蘇東坡被貶至黃州后,18歲的王朝云嫁給了蘇東坡,成為他的侍妾。雖為侍妾,但王朝云卻是蘇東坡真正的閨中知己。相傳蘇東坡在汴京做官之時,有一天他飽食后問家中侍妾:“我腹大如此,里面藏的都是什么?”一名侍妾說都是學問,還有一名侍妾說都是見識。蘇東坡搖頭都說不對,只有王朝云說,學士“滿肚皮不合時宜”,不合時宜就是與世俗格格不入,與朝廷中不正常的政治生態格格不入。如此見解可謂對蘇東坡的深刻理解。

      蘇東坡在59歲時被貶到惠州,當時政治形勢險惡,從此難以出頭。蘇軾擔心侍妾會跟著自己受苦,于是給了她們一些錢財,將其遣散,各自謀生。32歲的王朝云堅決不肯,執意跟隨蘇軾南下。兩年后,王朝云因水土不服在惠州去世,她最終被葬在惠州西湖旁,蘇東坡為她親撰墓志銘,以紀念這位在杭州結下的閨中知己。

      為官兩任,造福一方

      蘇東坡來到杭州,不是來旅游的,而是來做地方長官的。他第一次被派到杭州做通判,第二次則是做知州,前后兩任的任期都接近三年(北宋時規定地方官的任期不得超過三年)。蘇東坡作為名士、文人,來到杭州卻并沒有每日游山玩水、寫詩填詞,而是勤于政務,是一位不折不扣、兢兢業業的好官。

      蘇東坡在杭州做通判時,當地經常發生災荒,災荒發生后便需要地方長官下鄉賑災。有一年的除夕之夜,蘇東坡正在常州城(當時的杭州的管轄范圍包括如今的江蘇常州)外賑災,為了不打擾城里的官民,他便獨自在城外運河上的船中過年,并寫下了“多謝殘燈不嫌客,孤舟一夜許相依”(《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其一)的名句。

      在莫礪鋒看來,蘇東坡在杭州任通判時最大的功績,便是利用自己詩人的身份和寫作的才華來表達政見,傳達民情民意。“比如‘烏臺詩案’,蘇東坡之所以在湖州被捕,最主要的罪證就是他寫詩反映民情。他寫了很多詩詞,如實反映了新法推行之后對社會造成的損害和對百姓正常生活造成的影響。這些作品在‘烏臺詩案’中被看作是一條條罪證。如實向朝廷反映地方的民生疾苦,他這種憂國憂民的行為,是對國家和人民懷有高度責任感的體現。”

      蘇東坡第二次來到杭州任知州時已經54歲了。他一上任便回到了美麗的西湖旁,然而他驚訝地發現西湖“萎縮”了,湖水的面積似乎變小了。蘇軾向當地的百姓打聽緣由后得知,西湖水淺,加之杭州氣候溫暖,沿湖的地方易滋生水草,水草茂密導致草根堆積淤泥,水草與淤泥攪在一起,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大面積的“葑”。

      蘇東坡聽聞后十分著急,上任不久便立刻動工疏浚西湖。疏浚的具體辦法是割水草、挖淤泥。然而清理出來的水草和淤泥在岸邊堆積如山,如此多的廢物又該放在哪里?蘇東坡又心生一計,決定變廢為寶,將水草和淤泥攪拌在一起,作為建筑材料,在西湖上修筑了一條由南向北的長堤。西湖疏浚完畢,長堤也隨之完工。在這條堤上還留有六座橋,橋下有孔,讓湖水得以自由流動。從此西湖便增加了一景,也增加了一條交通的便道。蘇東坡離任后,當地的百姓便把這條長堤稱為“蘇公堤”,也就是如今的“蘇堤”。

      在離任之前,蘇東坡并未安心,他心想,如果日后水草再次滋生又該如何?于是善于群力群策的他向當地人請教,并得知杭州當地人民喜歡種植菱角,而農民在種植菱角之前會先進行除草,如此菱角才能長得好。因此有人向蘇東坡建議將西湖沿岸的水面出租給當地的農民種菱角,如此雜草便長不起來,而菱角的葉片都是躺在水面上的,其細細的莖也不會積累淤泥。蘇東坡聽后深以為然,便采納了這個建議,在西湖的水面上劃定了范圍,出租給當地百姓種植菱角,從此解決了西湖水草滋生的難題。

      “蘇東坡不僅為杭州寫下了許多優美的詩篇,也通過實際的工程整治了西湖,使杭州的這一湖清水一直保留到今天,這是有恩惠于地方的長期工程,是他對杭州人民最大的貢獻,因此蘇東坡是一位名副其實的好官。而除了這些行政上的措施外,蘇東坡也與杭州的老百姓相處得非常親密,他與杭州乃至整個浙江的感情,是生生世世永不消亡的。我覺得,這便是中國文化‘和’的精神的典范體現。”莫礪鋒說。

      來源:中國青年報

      標簽: 西子湖畔遇東坡

      責任編輯:mb01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聯系我們

       

      Copyright @ 1999-2017 www.8x5.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豫ICP備20022870號-23

      聯系郵箱:553 138 77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