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財經 | 公益 | 彩店 | 奇聞 | 速遞 | 前瞻 | 提點 | 網站相關 | 科技 | 熱點 |
      天天時訊:雷峰塔六和塔會記得你

      發稿時間:2022-12-03 23:09:22 來源: 騰訊網

      12月2日下午18:55,著名建筑史學家郭黛姮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去世,享年86歲。

      郭黛姮,1936年10月1日出生于北京,畢業于清華大學。郭黛姮師從中國建筑史學大師梁思成先生,自上世紀六十年代起從事古代建筑史的學術研究工作,在《營造法式》研究、文化遺產保護修復等多個不同領域,均做出了突出貢獻。

      一生的事業中,郭黛姮幫助了無數文物古建筑“復活”,重新煥發生機,珠海圓明新園設計、登封少林寺擴建、北京恭王府修繕、嵩山歷史建筑群保護規劃……而與杭州有關的,就是雷峰塔的重建工程。


      (相關資料圖)

      2000年,郭黛姮受杭州市政府委托,在雷峰古塔的遺址上造雷峰新塔,她也是當時的總設計師。

      從接手之初起,郭黛姮就堅持一個觀點,重建的雷峰塔應是最原始真容的還原,而不是老照片里那劫亂后的磚塔遺軀。憑借自己對古建筑的了解以及過硬的業務能力,郭黛姮和團隊大致估算出了原塔的高度、直徑等數據。

      最終,重建的雷峰塔,不但恢復了雷峰夕照的歷史景觀,也保留了歷史風貌,并獲得了2003年度教育部優秀勘察設計一等獎,2005年全國第十一屆優秀工程設計銀獎,全國優秀建筑創作大獎。

      據了解,在重建雷峰塔之前,郭黛姮還曾主持維修杭州六和塔,可謂與杭州有著不解之緣。

      從北宋始建到現在,六和塔經歷了多次維修。新中國成立后,六和塔規模最大的一次維修是在1991年,就是由郭黛姮領銜的。

      修六和塔,最難的是保護理念的問題。當時,修古建筑,在業界有不同看法,有些主張面目一新,有些主張恢復最初的樣子。六和塔是按照宋代的復原,還是維持清代的樣子?

      郭黛姮覺得,文物建筑是歷史信息的載體,不要隨便把歷史抹掉,要有歷史的可讀性,要從這個理解出發來修。為了保持原貌,郭黛姮的團隊想了個辦法加固——打鋼箍、用鋼管柱。這樣的加固措施,人們一看就知道,哪些是塔原本的結構構件,哪些是現代人加固的構件。

      2018年8月,80余高齡的郭黛姮出版了自己的又一部專著《南宋建筑史》。在并不高產的建筑史學界,她的《乾隆御品圓明園》《中國古代建筑史·第3卷·宋遼金西夏建筑》《東來第一山——保國寺》等十余部著作,每一部都堪稱精品。這部《南宋建筑史》也不例外。

      來源:浙江新聞、澎湃新聞、北京日報客戶端、清華大學官網、橙柿互動等

      編輯 姚容

      杭州日報 誠意出品

      標簽: 雷峰塔六和塔會記得你

      責任編輯:mb01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聯系我們

       

      Copyright @ 1999-2017 www.8x5.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豫ICP備20022870號-23

      聯系郵箱:553 138 77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