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財經 | 公益 | 彩店 | 奇聞 | 速遞 | 前瞻 | 提點 | 網站相關 | 科技 | 熱點 |
      【全球獨家】首次批量“走”出南京,20部珍稀文獻亮相江南文脈論壇

      發稿時間:2022-11-20 05:53:10 來源: 騰訊網

      現代快報訊明嘉靖四至六年印刻的《史記》,清乾隆三十年印刻的《水云集》,從日本“回流”的清光緒十年印刻版《荀子》……11月19日,“珍稀文獻展——樸學視域下的清代刻版”亮相第三屆江南文脈論壇。


      (資料圖片)

      △?“珍稀文獻展——樸學視域下的清代刻版”亮相第三屆江南文脈論壇

      這是南京圖書館的珍稀文獻首次批量“走”出南京,和專家學者面對面。

      20種明清刻本和專家學者“零距離”

      這次展覽,南京圖書館一共“捧出”包括《史記》《經典釋文》《大廣益會玉篇》《李太白文集》《列子》等20種明清時期的刻本。除了兩部《史記》是明代嘉靖刻本,其它均為清代刻本。

      △?《史記一百三十卷?》?(漢)司馬遷撰??明嘉靖四至六年王延喆刻本

      南京圖書館副館長全勤介紹,這些珍稀文獻,由于比較珍貴,都藏于南京圖書館“深閣”之中,很少與公眾見面。這次是南京圖書館的古籍首次批量“走”出南京,和專家學者“零距離”接觸。“之所以把古籍帶到現場,也是我們工作理念和服務的創新。”

      “江南文脈和南京圖書館的古籍有著很深的淵源。”全勤說,南京圖書館的前身是江南圖書館。當時,江南圖書館的首批古籍就來自晚清藏書家丁丙的八千卷樓。“它和江南文化源遠流長,有著互為共生共榮的關系。”

      為賣好價錢,明代也有冒仿古籍

      展覽現場,有兩本《史記》,都是明嘉靖四至六年印刻,一本是王延喆刻本,一本是王延喆刻重修本。仔細分辨,王延喆刻本相對“素凈”。

      △?《史記一百三十卷》??(漢)司馬遷撰??明嘉靖四至六年王延喆刻重修本

      南京圖書館歷史文獻部館員韓超介紹,宋代是歷史上版刻的成熟期,文本也逐步穩定下來。從版刻史來說,宋刻古籍多是后世古籍的祖本。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明清時期宋刻本已是罕見的文物性書籍。因此,為了能讓更多人見到宋刻本面貌,翻刻宋本成為一種風尚。

      這次展出的王延喆刻本,之所以相對“素凈”,是因為書商把王氏牌記的出版標志割去了。“而這樣做,是為了讓讀者誤以為是宋刻本,從而抬高身價。”韓超說。

      日本“回流”善本,紙張珍貴

      除了《史記》兩本外,還展出了《水云集》《湖山類稿》兩部書。“它們是同一塊底版,相當于是一版的二印和三印。”

      △?《湖山類稿五卷水云集一卷附錄三卷》??(宋)汪元量撰??清乾隆三十年鮑氏知不足齋刻后印本

      △?《水云集一卷附錄三卷》??(宋)汪元量撰??清乾隆三十年鮑氏知不足齋刻本

      韓超翻開《湖山類稿》,發現有4頁空白。“清代,古籍也越來越少,怎么讓人看到更久遠的‘古籍’樣子?《湖山類稿》就是按照收藏來的時候的樣子印刻的。”韓超告訴現代快報記者, 鮑氏所刻的《湖山類稿》《水云集》,體現了從樣式上想要反映古籍面貌的趨向。大家看到的《湖山類稿》所據底本闕前四頁,鮑氏遂刻四個空白頁。

      △?《荀子注二十卷》?(唐)楊倞注??清光緒十年?黎庶昌日本東京使署刻美濃紙印本

      影刻宋臺州本《荀子》是清光緒十年印刻而成,來自丁丙的收藏。翻開,可以看到丁丙當年留下的簽條。“丁丙藏書有一個特點,凡是珍貴的善本古籍,就會留簽條。”韓超說。這本《荀子》就印刻于晚清時期,按理說并不是當時”古籍”,為什么會列入“善本”行列?韓超解釋,這是因為這本書當時從日本“回流”的,用的紙張是日本的美濃紙,紙張柔韌,墨色鮮亮,雖然印于清末,但在當時已是難得的善本。

      現代快報 + 記者 白雁 胡玉梅 王子揚 裴詩語 張然 / 文 劉暢 吉星 施向輝 錢念秋 / 攝

      標簽: 首次批量走出南京 20部珍稀文獻亮相江南文脈論壇

      責任編輯:mb01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聯系我們

       

      Copyright @ 1999-2017 www.8x5.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豫ICP備20022870號-23

      聯系郵箱:553 138 77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