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財經 | 公益 | 彩店 | 奇聞 | 速遞 | 前瞻 | 提點 | 網站相關 | 科技 | 熱點 |
      世界快資訊:這曲《滄海一聲笑》,來自2000年前的它!

      發稿時間:2022-11-08 15:54:48 來源: 騰訊網

      視頻為音樂考古團隊用古編鈕鐘演奏《滄海一聲笑》。(視頻剪輯:袁慧晶)

      聽!2000年前的“劉賀編鈕鐘”再次被奏響


      【資料圖】

      編鐘是中國古代樂器之王,分為镈、甬鐘和鈕鐘三種器形。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王清雷7日接受采訪時表示,經音樂考古團隊測音后發現,海昏侯劉賀墓出土的一套14件編鈕鐘的出土排序存在錯位,推測為隨葬時造成。團隊將這套編鈕鐘調整為正確順序后,它已能演奏樂曲,音色清脆悅耳。讓我們從2000年前的樂器中,感受一下當時的聽覺盛宴以及宮廷宴樂里的大漢雄風吧!

      “拼湊”而成的諸侯王級樂懸規制

      記者了解到,這套編鈕鐘出土時完整地懸掛于鐘架上,由大到小依次排列。按紋飾分為兩式:一式器表均有相同的鎏金紋飾,共13件;一式無鎏金紋飾,是排列在最后的“小黑鐘”。除排序第三的編鈕鐘破裂外,其他均保存完好。14件編鈕鐘的鐘腔內壁均有楔形音梁,但兩式編鈕鐘的音梁形狀不同,調音方法為刻鑿法。

      圖為海昏侯劉賀墓出土的編鈕鐘“全家福”。(受訪對象供圖)

      圖為無鎏金紋飾、個頭最小的“小黑鐘”。(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圖)

      “從編鈕鐘一面的鎏金紋飾磨損較多來看,推測為經常敲擊演奏所致,因此這套編鈕鐘為劉賀生前的實用器。但從器表紋飾和內壁音梁來看,這兩式鈕鐘并非一套。”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員、南昌西漢海昏侯墓考古隊領隊楊軍說,可能是劉賀后人為了追求在編列上符合諸侯王的樂懸禮制拼湊而成的。

      編鈕鐘的出土排序竟是錯的

      王清雷團隊發現,除三號位的編鈕鐘因破裂失聲外,其余音色清脆悅耳,均可演奏,但有兩件編鈕鐘的出土排序存在錯位。“一般編鈕鐘按照音調的高低次第來排序。經團隊測音后發現,原排序第13號的鐘的音調最高,應與原排序14號的‘小黑鐘’調換位置。”

      海昏侯劉賀墓出土的編鈕鐘的正誤排序對比圖。(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圖/新華社記者袁慧晶制圖)

      王清雷推測,一種可能是,下葬時需要先將編鈕鐘從鐘架上取下,待將鐘架放入墓葬中后,再重新懸掛上編鈕鐘,導致古人忙中出錯;另一種可能是,古人重新掛好編鈕鐘后,發現“小黑鐘”個頭最小,以為自己掛錯了,刻意將其調整到了最后的位置,因為一般鐘體越小發音越高。

      王清雷說,這件“小黑鐘”是不可或缺的,不但將編鈕鐘的編列湊成14件一肆,還將整套編鈕鐘的音列補全,否則整套編鈕鐘就失去了演奏功能。

      “一鐘雙音”讓試奏成為可能

      編鈕鐘一旦破裂就失聲,而音列不全則無法演奏;那么,王清雷團隊是如何用“劉賀編鈕鐘”成功演奏樂曲的呢?

      王清雷說,這是因為漢代編鐘傳承了先秦編鐘的“一鐘雙音”,即敲擊編鐘的正鼓部和側鼓部會發出不同聲音。失聲的三號鐘的正鼓音可用一號鐘的側鼓音替代,側鼓音可用四號鐘的正鼓音替代。但有意思的是,“小黑鐘”雖然與另一式鎏金編鈕鐘的音列完美契合,“小黑鐘”上的音在另一式編鈕鐘上卻沒有相同的音可以替代。

      據悉,該音樂考古團隊在測音過程中,已成功用“劉賀編鈕鐘”試奏了《滄海一聲笑》《梅花三弄》等20余首樂曲,通過科學試驗證明了這套編鈕鐘具備完整音列的演奏功能。

      來源:新華社

      標簽: 這曲滄海一聲笑 來自2000年前的它 滄海一聲笑

      責任編輯:mb01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聯系我們

       

      Copyright @ 1999-2017 www.8x5.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豫ICP備20022870號-23

      聯系郵箱:553 138 77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