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財經 | 公益 | 彩店 | 奇聞 | 速遞 | 前瞻 | 提點 | 網站相關 | 科技 | 熱點 |
      地鐵跪爬?別拿行為藝術嘩眾取寵

      發稿時間:2022-11-04 20:48:51 來源: 騰訊網


      (資料圖)

      □李麗(重慶大學)

      近日,一女子在地鐵車廂內爬行三節車廂,身后還有同伴錄制視頻,疑為中國美術學院學生完成課程作業,其爬行視頻在網絡上快速流傳,引發網友的熱議。(11月4日 荔枝新聞)

      網友對此事的看法大致分為三種,一種認為這是完成老師布置的課程作業,不必過分解讀,一種在尋求此行為的源頭,批判布置作業的老師或者如此理解作業的學生,另一種則從公共場所的活動規范出發,不理解這種所謂的“行為藝術”。其實無論從何出發,行為藝術始終是此行為繞不開的話題,而披著行為藝術的外衣在公共場合胡作非為的也不是第一次。“行為藝術”不是萬能通行證,別拿行為藝術來嘩眾取寵。

      “行為藝術”是指以身體為基本材料的表演,通過藝術家自身身體的體驗來達到一種人與物、與環境的交流,同時經由這種交流傳達出一些非視覺審美性的內涵。行為藝術者通過自己的行為傳達給觀眾信息,實現精神的交流,比如用塑料袋裹挾住個人,用窒息感傳達環保的理念,在孤獨的沙發抗議無止境的加班,用沉默折射城市之痛……這些被認可的行為藝術指向都是正面的,至少是可以被理解的。因此,女子的行為原因尚且不明確,但是其結果確實是無厘頭的,這不僅是一種有傷風化的奇怪舉止,也是對自我人格的踐踏,在旁觀者眼里這只會被稱為嘩眾取寵而不是“行為藝術”。

      也有網友試圖去理解女子傳達的信息,將她的藝術大學生身份放在這個群體中觀測,最后得出“女子是在傳達當代大學生迷惑、困頓的精神狀態”的結論,不過這樣牽強的解釋首先不被這個群體認可,大學生精神狀態如何,我們可以從大學生翻拍宮廷劇中窺看,可以從大學生宿舍時裝秀、“寵物紙片狗”中感受到,名為紓解壓力傳達群體精神狀態,實為滿足個人的私欲卻并不能代表群體的態度。

      “行為藝術”本身就是毀譽參半的,在公眾更開放地接受這些外來文化時往往也難以做到“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堆積的負面案例逐漸將“行為藝術”推向了“病態”的邊緣,在污染社會環境的同時也把這門藝術和這個群體的印象分大大降低,違背了“行為藝術”的初衷。這就要求行為藝術者跳出藝術家的單一視角,而從自己普通民眾和藝術者的雙重身份去考慮行事,在踐行藝術理想的同時遵守社會行為規范。如果脫離社會水源去創作,僅僅囿于自己的思想境界,那無異于閉門造車,這樣的作品也必然不會被接納。

      當對行為藝術者提出要求時,在眾說紛紜中旁觀者又如何去鑒定是否是行為藝術,公眾又應該在什么時候選擇包容什么時候堅決抵制呢?

      “行為藝術”的自由和對公共領域的侵害是極為模糊的,如果沒有一個確切的答案,那么公共場所規范就成了可供選擇的判定標準之一。《城市軌道交通客運組織與服務管理辦法》對乘客在地鐵內的一系列行為進行了規范,這里的乘客即判定標準,相關要求適用于所有乘客,而沒有藝術者與非藝術者等其他區分。除了地鐵,這也應該適用于其他公共場所,相關規范和公序良俗的要求應該成為衡量公眾行為的一桿秤,滿足其要求的行為藝術是一種文化的表現形式,應該被多元的社會所包容和理解,而干擾到公共秩序的行為則應該被制止和批判。

      “行為藝術”本身是個中性詞,但是行為藝術者的行為卻會為它著色,或黑或白,都會嚴重影響到它的未來,行為藝術者代表的是個人也是小群體,在直抒胸臆的同時也需要一定格局的考量。

      標簽: 地鐵跪爬別拿行為藝術嘩眾取寵 行為藝術 公共場所

      責任編輯:mb01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聯系我們

       

      Copyright @ 1999-2017 www.8x5.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豫ICP備20022870號-23

      聯系郵箱:553 138 77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