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財經 | 公益 | 彩店 | 奇聞 | 速遞 | 前瞻 | 提點 | 網站相關 | 科技 | 熱點 |
      資訊推薦:書畫聯盟丨山水畫構圖的兩個規律

      發稿時間:2022-11-03 22:54:38 來源: 騰訊網

      提示:圖文信息來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圖片并不確定作品之真偽,不作為投資收藏的依據,僅供大家共同分享學習,如作者認為涉及侵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核實后立即刪除。

      山水畫,簡稱“山水”,中國畫的一種。是描寫山川自然景色為主體的繪畫。表現上講究經營位置和表達意境。傳統分法有水墨、青綠、金碧、沒骨、淺絳、淡彩等形式。一幅好的山水畫,必須有好的構圖。好的構圖一般要符合以下兩個規律:


      (資料圖)

      對立統一規律?

      對立統一的規律,體現在形式上有賓主、呼應、虛實 、疏密、開合、藏露、節韻等關系。

      (1)賓主。

      構圖要主次分明,不能喧賓奪主。

      (2)呼應。

      畫中一切物體(包括題款和印章),都要互相關聯,有呼有應。這樣才能氣脈貫通。

      (3)虛實。

      傳統山水畫常把云和水作留白處理。白與黑,空與物,白與灰,灰與黑,就是虛實的對比。但實處要實而不塞,要透氣,要有“活眼”。如林風眠《秋山圖》和張大千《山雨欲來圖》,如無中間的“活眼”,就是一盤“死棋”。虛處要虛而不空,即使是空白,也要讓它表示一種實體,既所謂“計白當黑”,這樣才能“虛實相生,無畫處皆成妙境”。

      (4) 疏密。

      山水畫構圖最忌均勻整齊,古人說:“疏處可走馬,密處不通風。”這樣才能變化多姿。

      (5)藏露。

      畫要給人留有想象的余地,一覽無余,就沒有情趣了。郭熙說:“山欲高,盡出之則不高,煙霞鎖其腰,則高矣。”“藏”,使人感到高深莫測,從而給觀者想象的空間,這就是“藏”的妙用。

      (6)開合。

      開與合是相對的矛盾。有對立,畫面才生動。開而不合,就會顯得不穩和散亂。有開有合,才能相對穩定。

      (7)節韻。

      即節奏與韻律。一幅好的山水畫,是有節奏美和韻律美的。這不僅體現在勾、皴、擦、染、點等筆法的運用上,也體現在整體的布局上,既要有變化又要有規律。如石濤《淮揚潔秋圖》,畫中的點既有大小、疏密、濃淡的變化,整體上又有一定的規律。

      透視規律?

      西洋畫一般采用“焦點透視”,中國畫采用的是“散點透視”,也叫“移動透視”。“散點透視”則是移動著立足點來進行觀察的,所以不受視域的限制。宋代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把中國山水畫的透視歸納為“三遠”,即“高遠”、“深遠”、“平遠”。值得注意的是,在一張山水畫中,往往是“三遠”綜合運用的。

      (1)高遠。

      “自山下而仰山巔,謂之高遠。”也有一種說法叫作“蟲視”,即故意把自己放在低處,看什么都是高大雄偉、氣勢磅礴,這種透視法宜于描繪崇山峻嶺。如北宋范寬的《溪山行旅圖》和近代黃賓虹的《山水圖》:

      (2)深遠。

      “自山前而窺山后,謂之深遠。”這是站在山前或山上遠眺,并要移動視點才能看到的景象。這種透視法宜于表現幽深的意境。如張大千的《水閣清涼圖》、清代王翚的《萬壑千崖圖》。

      (3)平遠。

      “自近山而望遠山,謂之平遠。”這是在“平視”中所得的遠近關系。宜于表現坦蕩開闊的南方山水。如元代倪瓚的《秋色圖》和《容膝齋圖》。

      掌握這些構圖要點,相信您會有更深刻的領會。學畫畫,多畫多思,自然有不一樣的感受,畫功便能大增。

      標簽: 書畫聯盟丨山水畫構圖的兩個規律 書畫聯盟

      責任編輯:mb01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聯系我們

       

      Copyright @ 1999-2017 www.8x5.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豫ICP備20022870號-23

      聯系郵箱:553 138 77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