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財經 | 公益 | 彩店 | 奇聞 | 速遞 | 前瞻 | 提點 | 網站相關 | 科技 | 熱點 |
      世界觀熱點:敦煌色彩,絲綢之路上的絢麗國風

      發稿時間:2022-11-02 10:00:24 來源: 騰訊網

      莫高窟的每一個洞窟里都在演奏著色彩的交響樂。紅色的熾烈、棕色的厚樸、黑色的凝重、白色的空靈……

      敦煌畫工如同用色彩奏響音樂的大師,讓冰冷的洞窟奏出佛國世界華麗的梵音。

      敦煌壁畫的色彩,讓著名翻譯家、美術評論家傅雷贊嘆不已:“莫高窟早期壁畫色彩的鮮明大膽,取材與章法的新穎,絕非唐宋元明正統派繪畫所能望其項背。……那些無名作者才是真正的藝術家,活生生的,朝氣蓬勃,觀感和兒童一樣天真樸實。但更有意思的是愈早的愈時尚,例如北魏壁畫色彩以深棕色、淺棕色與黑色交錯;人物之簡單天真近于西洋野獸派。中唐盛唐之作,仿佛文藝復興的威尼斯派。可是從北宋起色彩就暗淡了,線條繁瑣了,生氣索然了,到元代更是頹廢之極。我看了一方面興奮,一方面感慨,這樣重大的再發現,在美術界中竟不曾引起絲毫波動!”


      【資料圖】

      讓我們順著傅雷先生的指引,來一次莫高窟壁畫上的色彩巡游吧,你會發現那些無名的敦煌畫工才是真正的色彩大師。

      從十六國晚期的北涼到南北朝時期,是敦煌莫高窟的童年期。這個時期的壁畫從構圖、技法到色彩都尚未脫去西域影響,帶有明顯的中西合璧的藝術特征。

      ??莫高窟第275窟 | 出門四游 | 北涼??

      莫高窟最早的洞窟之一——北涼時期的第275窟,大面積的赭紅色,營造出一種撲面而來的熱烈莊嚴。

      ??莫高窟第249窟窟頂 | 阿修羅與中國四神 | 西魏??

      西魏249窟西頂一幅滿壁飛動的神仙圖里,中間是阿修羅,兩側卻是中國傳統的風、雨、雷、電四神,東西方的天神們在莫高窟壁上飛舞。

      ??莫高窟第428窟?| 飛天?| 北周??

      至于北周,中西合璧的畫面處處皆是。頂上是舶來的飛天,壁上是中原的長袍人物,他們奇妙地共處一室,卻和諧融洽。

      和西域的壁畫一樣,敦煌早期壁畫的線條也是相對簡略,賦彩成為塑造形象的重要環節,追求平面大色塊的裝飾美和強烈的用色對比。所以莫高窟早期洞窟的壁畫用色只有白、黃、紅、黑、藍、綠等五六種色,但依然給人色彩斑斕的豐厚感覺。

      紅與黑、白與黑、白與紅、白與綠……敦煌早期洞窟的色彩、筆力、情緒渾然一體,迸發著原始而內在的生命力。畫師通過強烈的色彩對比使畫面形成張力,產生一種渾厚樸實的色調。

      ??莫高窟第244窟 | 天宮散花飛天 | 隋??

      進入隋代,隨著佛教的中原化和本土化,敦煌壁畫也開始換成了中原文化的血型。

      常沙娜先生的觀察很細微:“到隋代,基本上也是以淺底子為主,但是里面石青、石綠開始多了,建筑的屋頂是石青,山、水、樹是石綠,赭石勾線。隋代還有一個特色就是深底子的筆觸,雖然歷經千年,現在依然可以看到當時的畫工所刷的筆觸,顏色(雖然)是深深的,但是毛筆的筆觸還是顯現了出來。”

      ??莫高窟第217窟 | 大型經變畫的濃墨重彩 | 盛唐??

      步入大唐盛世,敦煌壁畫的色彩表達進入全面成熟與輝煌的鼎盛時期。敦煌畫工仿佛打翻了上帝的調色盤,五彩繽紛的礦物色獲得了徹底解放。絢爛奪目、充盈飽滿的色彩呈現了一個元氣淋漓、生機勃勃的時代。尤其是金碧輝煌的大幅經變畫,色彩濃烈奔放,線條酣暢淋漓,把中國美術推上了后世無法企及的高峰。

      ??莫高窟第320窟 | 觀經變 | 盛唐??

      段文杰先生在《談臨摹敦煌壁畫的一點體會》一文中說:“盛唐時代,色彩的發展可謂登峰造極,色種增多,疊韻復雜,烘染真實而富于變化,一顆寶珠有疊韻四五次的,一瓣蓮花有重疊各種色彩二十多層的。”

      在波瀾壯闊的大唐之后,敦煌進入了120多年的曹氏歸義軍統治時期,時值中國的五代和北宋。

      曹氏政權很靈活,首先采取的是和親等友好外交手段,使其統領的沙州(敦煌)、瓜州兩地一度出現了史料中記載的“風調雨順、歲熟時康、道塞清平、歌謠滿路”的美好景象。

      ??莫高窟第61窟 | 登高圖?| 五代??

      這一時代面貌被繪制在了以第61窟為代表的洞窟里。它們的色彩有雍容華貴,也有平和素雅,有濃墨重彩,也有清新寫意。

      ??榆林窟第3窟 | 玄奘與孫悟空 | 西夏??

      但到了西夏以后,呈現在人們眼前的洞窟色彩完全是另一種特征了。

      冷峻的石綠色和鮮明的黑白一起統領著一個個洞窟的色調,一種寂靜而神秘,曠遠而幽深的氣息彌散在人物的面龐、山水的褶皺間。

      ??莫高窟第465窟 | 歡喜金剛雙身曼陀羅 | 元??

      元代以后,海上絲綢之路興起,沙漠絲路衰落。隨著敦煌的沉寂,綿延了1000多年的色彩交響終于曲終人散了。但這個“沙漠中的美術館”卻讓這1000多年的時間充滿了重量。因為它的存活不斷驗證和填補著一個個美術史上的空白。

      敦煌不同時期的壁畫色彩,填補了中國畫史的空白。“你說,隋唐之前的,你去哪里看這么豐富,這么完整,這么多朝代的呢?”趙聲良說,“我們在別處是看不到的。只有在敦煌。”

      中央美術學院教授蔣采萍認為,敦煌莫高窟有一部中國畫活著的“色經”。她說:“中國繪畫史中對繪畫顏料的記載很少且缺乏系統性,這與中國宋元以后水墨畫成為畫壇主流有關。《墨繪》等專著流傳,可你聽到過《色經》嗎?沒有!可莫高窟完整保留了1600多年中國繪畫色彩的演變過程,而且有自己獨特的色彩體系和藝術方式,這不就是中國繪畫史上活著的《色經》嗎?”

      文章摘編自《敦煌畫派》

      標簽: 敦煌色彩 絲綢之路上的絢麗國風 敦煌壁畫

      責任編輯:mb01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聯系我們

       

      Copyright @ 1999-2017 www.8x5.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豫ICP備20022870號-23

      聯系郵箱:553 138 77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