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財經 | 公益 | 彩店 | 奇聞 | 速遞 | 前瞻 | 提點 | 網站相關 | 科技 | 熱點 |
      抗戰時期故宮文物遷移:只為留住中華民族永遠的根

      發稿時間:2022-10-30 07:07:40 來源: 騰訊網

      1933年2月5日晚,北平全城戒嚴。在神武門廣場出現了一隊特殊的“運輸隊”:幾十輛板車輪流往火車站搬運一包包東西。軍隊不僅全城護送,還“驅趕”圍觀的人群。因此,當板車在熟悉的街道上行駛時,街上空無一人,除了車子發出的聲音之外,周圍就是一片寂靜……

      他們都是些什么人?在搬運什么神秘的東西?


      【資料圖】

      1931年 (民國二十年)9月18日,日本關東軍突襲沈陽北大營;翌年攻克熱河,窺伺華北;1933年攻陷山海關,古都北平告急。

      南遷

      1932年秋,民國政府開始下令對故宮文物進行挑選和打包。花了大半年時間,最終選定的珍品包括書畫近9000幅,瓷器2.7萬余件,銅器、銅鏡、銅印2600余件,還有《四庫全書》等各種文獻,共打包成13491箱文物。此外,還包括其他各機關裝箱文物,計有:古物陳列所5415箱、頤和園640箱、國子監(石鼓)11箱,共6066箱,總計19557箱文物南運。

      這批故宮文物在北平裝上火車后,每節車廂都配備軍警,火車經過的每個落腳點,地方政府都會派出軍力保護;一些土匪山賊常出現的路段還設有騎兵,沿途跟著火車跑。

      此外,馬衡、莊尚嚴、那志良等近10位故宮專家,還有一大批工人、眷屬,跟隨五批文物“南遷”。

      故宮文物運抵上海后,由于當時南京文物倉庫還沒建成,就儲藏在上海天主堂街仁濟醫院舊址及四川路業廣公司,1937年1月1日,故宮博物院南京分院成立,17日,這些故宮文物才分別運往南京。

      西移

      1937年“八·一三”事變后,國民政府再次決定將故宮文物分三路先后西移避敵。

      南路:共80箱。路線從南京--漢口--長沙--貴陽--安順--四川。

      中路:文物最多,9331箱。路線從南京--漢口--宜昌--重慶。由于重慶轟炸得比較厲害,后又運抵四川樂山安谷鄉。

      北路:共7287箱。路線從南京--徐州--寶雞--漢中。在漢中待了一段時間,又運到成都,最后運抵四川峨眉縣。

      抗戰勝利后,為了表彰樂山安谷鄉人民八年護寶功績,故宮博物院借原國民政府為名義,分別將時任故宮博物院院長馬衡親筆書寫的“功侔魯壁”的六塊金匾,贈給當年藏有國寶的六個宗祠。,

      東渡

      1948年11月8日,徐蚌會戰爆發,國民黨軍隊遭到重大挫敗,故宮博物院與中山博物院負責人認為南京將為戰事波及,故宮文物安全極為可慮,乃決定選運精品送往臺灣保存。

      故宮文物分三批運臺,第一批文物由海軍部中鼎輪運載,共320箱;第二批是招商局的海滬局的海滬輪載運;第三批由海軍部昆侖號運輸,由于各種原因,本想運走的1700箱文物,結果只運了972箱。

      但是,不管如何,海峽兩岸的故宮博物院總有著割不斷的聯系,因為這些都是中華民族的根。??

      標簽: 抗戰時期故宮文物遷移只為留住中華民族永遠的根

      責任編輯:mb01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聯系我們

       

      Copyright @ 1999-2017 www.8x5.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豫ICP備20022870號-23

      聯系郵箱:553 138 77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