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財經(jīng) | 公益 | 彩店 | 奇聞 | 速遞 | 前瞻 | 提點 | 網(wǎng)站相關(guān) | 科技 | 熱點 |
      每日速遞:天將降大任于“是人”還是“斯人”?人教社回應

      發(fā)稿時間:2022-10-27 23:04:47 來源: 騰訊網(wǎng)

      是“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也”,

      還是“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也”?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27日,因為一篇課文,

      這一話題被網(wǎng)友“吵”上了微博熱搜。

      初中課本里的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節(jié)選自《孟子》的《告子》下篇

      通常要求背誦

      多年來也膾炙人口

      近日,有網(wǎng)友發(fā)文稱,其記憶中早年學的是“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卻發(fā)現(xiàn)現(xiàn)在的課本成了“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

      26日,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學語文編輯部表示,該出版社歷套教材文章一直是“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從未有過“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

      網(wǎng)友紛紛凌亂

      難道我的記憶出錯了?

      網(wǎng)友翻遍歷套教材

      結(jié)果出乎意料

      發(fā)帖網(wǎng)友表示,《孟子》的《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在中學課本存在幾十年了,所有上過中學的人應該都背過。其中有一句“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自己記憶非常清晰,因為當時課上還聯(lián)想到“李斯”是不是就是這個“斯人”?直到有一天他看到有人說,課本上,甚至是古文里,從來沒出現(xiàn)過“于斯人也”這幾個字。

      “難道我記錯了?”

      這位網(wǎng)友查找了

      人教版教材1992版本

      2001版本和2016版本

      全部都是“是人”

      人教社1961年版初中語文教科書。圖片來源|網(wǎng)絡

      人教社1982年版初中語文教科書。圖片來源|網(wǎng)絡

      人教社1991年版初中語文教科書。圖片來源|網(wǎng)絡

      人教社2001年版初中語文教科書。圖片來源|網(wǎng)絡

      此外

      有網(wǎng)友查證

      人教社歷史上的這篇課文

      自1961年開始

      包括1982年、1994年、

      2006年等各版本

      均是“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

      四庫全書刻本《孟子集注》

      (宋·朱熹 注)

      明代刻本《孟子注疏解經(jīng)》

      (漢·趙岐 注)

      均為“是人”

      《孟子》。圖片來源|網(wǎng)絡

      《四庫全書-孟子注疏》。圖片來源|網(wǎng)絡

      “是人”?“斯人”?

      網(wǎng)友爭論不休

      人教社:

      從未出現(xiàn)過“于斯人也”

      10月26日,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學語文編輯部工作人員對記者表示,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學教材,自1961年收錄《生于憂患,死于安樂》這篇文章以來,歷套的教材都是“是人”版本,他們也查閱了眾多古籍,查閱的結(jié)果也是“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

      編輯部工作人員表示,“斯”和“是”兩個字,表達的意思是一樣的,都表示“這”的意思。

      網(wǎng)友:又現(xiàn)“曼德拉效應”

      這個時空的時間線難道真的被動過?

      曾有媒體就“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還是‘斯人也’”發(fā)布調(diào)查,結(jié)果顯示,有94%參與投票的網(wǎng)友表示,記憶中是“斯人也”。

      華東師大中文系副教授王耐剛,專門從事《孟子》學史和《孟子》傳本研究,他非常肯定地表示,從版本校勘的角度來說,“是人”是對的。

      既然“是人”為真相

      那為何許多網(wǎng)友

      出現(xiàn)“斯人”的群體記憶?

      王耐剛解釋說,因為“是”與“斯”二者同源,意思又相近,很有可能是民間口口相傳產(chǎn)生了偏差。因此,無論是“是人”還是“斯人”,從意思理解上都是對的,即為“這個人”,從傳承傳統(tǒng)文化精髓的角度上來說,兩者皆可。但從背誦經(jīng)典的角度,則必須為“是人”。

      對此,有網(wǎng)友分析,可能是受部分教輔和電視節(jié)目的影響:

      也有網(wǎng)友指出,這可能就是“曼德拉效應”:

      “曼德拉效應”是一個心理學效應,指大眾對歷史的集體記憶與史實不符。最早是指人們誤以為南非前總統(tǒng)曼德拉在上世紀80年代死于獄中。2013年曼德拉去世的新聞發(fā)布之后,世界各地有許多人發(fā)現(xiàn)自己對曼德拉的記憶出現(xiàn)了混亂。

      同樣因“曼德拉效應”

      衍生的討論還有

      “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朵花

      還是“五十六個星座,五十六枝花”

      “兩只黃鸝鳴翠柳

      還是“兩個黃鸝鳴翠柳”

      有專家認為,群體性錯誤記憶的出現(xiàn)和心理暗示有關(guān)。“因為人傾向于相信別人所說的是正確的。一旦有錯誤信息出現(xiàn),很可能誤導了既有記憶的真實性。而且人們常常受到誘導提問的影響,重組了自己的記憶內(nèi)容。”

      你記憶中

      天將降大任于“是人”還是“斯人”?

      來源:上游新聞客戶端、中國新聞網(wǎng)、央視網(wǎng)

      編輯:阿荷

      標簽: 天將降大任于是人還是斯人人教社回應

      責任編輯:mb01

      網(wǎng)站首頁 | 關(guān)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聯(lián)系我們

       

      Copyright @ 1999-2017 www.8x5.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豫ICP備20022870號-23

      聯(lián)系郵箱:553 138 77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