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財經 | 公益 | 彩店 | 奇聞 | 速遞 | 前瞻 | 提點 | 網站相關 | 科技 | 熱點 |
      全球新資訊:直博!北大優秀本科生獎“未名學士”魏長祺

      發稿時間:2022-10-12 09:47:21 來源: 騰訊網

      從小熱愛詩書

      深受傳統文化的熏陶


      【資料圖】

      魏長祺懷抱對哲學的熱愛來到北大

      今年夏天

      他獲得北京大學

      為優秀本科畢業生設立的

      “未名學士”稱號

      該榮譽旨在鼓勵

      在基礎學科學術研究方面

      取得突出成績的同學

      哲學的影響雋永而深遠

      也成為魏長祺認識世界、認識自我

      獨特而深刻的視角

      以先秦哲學為主要研究方向

      今年9月

      魏長祺已直博北大哲學系

      他將繼續深耕這門古老而常新的學科

      文 | 楊映鍇

      采訪|解祎赫

      01

      追尋真理,保持真誠

      “我會把真理看作是心靈足夠真誠時,自然呈露出來的東西?!?/strong>

      孔孟之鄉、齊魯故地的山東,有著深厚的傳統文化底蘊,魏長祺與哲學的故事就始于這片土地。從小時起,魏長祺就喜歡讀書,無論是文學、歷史,還是藝術、軍事,均有涉獵。慢慢地,他發現自己的閱讀興趣逐漸固定在思想性的書籍上,“讀完一頁,迫不及待想讀下一頁”。

      隨著年齡的增長,魏長祺接觸到了更多哲學類的書籍,對哲學的了解和感悟也越發深入。高考成績公布后,他堅定地將北大哲學系作為自己的第一選擇,如愿以償地來到了號稱中國“思想家搖籃”的北大哲學系。

      魏長祺(左)與同學們在一起

      哲學有許多分支,魏長祺興趣廣泛,最終選擇了中國哲學。按照時代分期,中國哲學又分為先秦哲學、魏晉玄學、宋明理學等,魏長祺主攻先秦哲學。在他看來,先秦以后的古代哲學,都是以先秦時代產生的思想文化經典為基礎;先秦以后的哲學家,無不是將自己的智慧注入到對于先秦經典的解釋當中,以此不斷激發出新的思考。文明原典具有常讀常新的魅力,最終吸引了魏長祺。

      真正進入北大哲學系學習之后,在哲學系老師們的指導下,魏長祺對哲學有了更多學術上的理解。他說,“最開始進入哲學當然是出于興趣,不過,在真正了解哲學學術研究之后,感受到了更多沉甸甸的責任。”許多哲學文本讀起來相當晦澀和枯燥,鉆研學術問題更是需要閱讀無窮無盡的文獻,在這一過程中,魏長祺最初的興趣并沒有被消磨,而是沉淀為面對內心、面對真理的責任感。

      魏長祺(左二)和同學們在一起

      曾經一次和師兄的交流給魏長祺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那時的他還苦惱于找不到真理,師兄對他說:“盡管我們無法擁有真理,但我們可以擁有真誠?!?/strong>時至今日,魏長祺說:“我會把真理看作是當心靈足夠真誠時,自然呈露出來的東西。”

      02

      工夫之養成,思想之錘煉

      是古典語文學項目使我窺見了學術的堂奧。

      “古典語文學”項目是北京大學人文基礎跨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旨在為北大為國家培養一批既精通東西方古典與古典語言,又有時代意識與創新精神的學術骨干,會通中外文明,致力于未來的中國文化建設。

      魏長祺是第十屆“古典語文學”項目的成員,并兼任“古典班”班長。談到“古典班”,魏長祺說,他的收獲主要是兩個方面:其一,這一項目打通了文、史、哲、外、藝等不同學科,不僅使自己的視野更加開闊,也夯實了閱讀古典文獻所必需的文史基礎。其二,“古典班”是一個小而溫馨的學術共同體,能夠結識許多良師益友,“你會感到和朋友們一起討論問題非常幸福,大家不約而同地選擇了學術深造?!?/p>

      “古典語文學”講評會合影

      《北大古典學》是“古典語文學”項目的學術刊物,由學員自主編輯發行。在大三時,魏長祺曾擔任了《北大古典學》主編一職,推出了第七輯、第八輯共兩輯。從選題、征稿、約稿,到聯絡審稿、編輯校對,再到付梓印行,這樣一套嚴謹的流程,讓魏長祺對于學術規范和論文寫作有了更多切身的體會。

      魏長祺主編的《北大古典學》和論文集

      03

      理解世界的多元視角

      哲學是一種‘理解’,其他事情也是,它們可以互相補充?!?/strong>

      2019年9月,魏長祺隨古典班前往巴黎高等師范學院、法蘭西學院和法國國家圖書館等學術機構進行短期訪學。這次巴黎之行拓寬了他的跨文化視野,也對他的中國古典學研究有所啟發。魏長祺發現,西方古典學研究不僅僅注重典籍,對于文物也有很多有趣而深刻的解讀。如何“讓文物說話”,以至于如何“讓文物與典籍對話”,成為縈繞在魏長祺心頭的問題。歸國后,他選修了考古學、藝術史的幾門課程,不斷啟發自己新的思考。

      魏長祺在巴黎高師圖書館訪學

      魏長祺與古典語文班同學一起在盧浮宮訪學

      魏長祺的興趣非常廣泛,他喜歡在旅行、攝影、攀巖等許多活動中丈量世界。“水平其實挺業余,但是這些體驗對我個人而言非常寶貴。”探索未知的世界,也是不斷看見自我的過程。他很喜歡福柯的一句話:“如果一件作品不是為了改變自己的想法、甚至自己本身的話,那也沒太大意思?!痹谇安痪媒Y束的新生杯攀巖賽中,他所在的中文心理哲學聯隊還取得了團體第一名。

      出于服務同學的熱情,魏長祺也參加了多種多樣的學生工作,曾擔任北京大學學生會常代會副會長、哲學系常代表等職務。在談及如何兼顧學術與工作時,魏長祺先是笑著說:“忙碌是常態?!辈贿^在他看來,合理規劃時間,注重團隊合作,心態保持穩定,能夠最大限度地提高工作效率。更重要的是,他認為只有找到學術與工作的一貫之處,才能把兩者都做好。而這一貫之處,就是理解世界。

      在這些多種多樣的嘗試背后,是魏長祺探索世界、理解世界的好奇。在他看來,不同的工作沒有高下之別,只是理解世界的不同視角。魏長祺尤其愿意變換不同的視角,來彌補單一視角的盲區?!罢軐W是一種‘理解’,其他事情也是,它們各有所長,也各有所短,可以并且需要互相補充。”

      魏長祺參與學生工作時,參觀冬奧會展覽

      04

      “行行復行行”

      但抱書入學,便是作轉世人,不是作世轉人。

      本科畢業后,魏長祺繼續在北大哲學系攻讀中國哲學專業博士學位(直博),師從北大哲學系鄭開教授。鄭開教授這樣評價他:“魏長祺同學好學深思、勤奮努力,積累了豐富的知識、磨礪了敏銳的問題意識,科研方面體現了較強的突破能力;具有較好的溝通、組織能力和奉獻精神,在社會實踐上表現突出,得到了廣泛贊譽,是一個有抱負、有追求的可造之材。”

      北京大學哲學系鄭開教授

      當談到自己學習中國哲學的經驗時,魏長祺認為要閱讀與寫作并重。閱讀要重點在經典原文上下功夫,結合古代注疏,穿梭不同文本,進行關聯對讀。只有熟悉了經典原文,在閱讀現代研究文獻時,才能更清晰地把握作者是如何分析、闡釋和論證的,同時也會激發自己的批判性思考。

      寫作與閱讀相伴隨。在讀書的過程中,會自然而然地想要記錄自己的理解與發現,也可以幫助自己梳理思緒。雖然寫出來的文字不一定就是可以發表的論文,但是可以將其視為自己問學途中一個又一個路標,見證自己“行行復行行”的過程。雖然閱讀與寫作都是個人的工作,似乎有些清冷,而與良師益友的交流,不僅帶來了很多溫馨,也共同見證了自己的進步。

      2019年夏魏長祺與同濟大學人文學院教授張文江先生

      在2022年哲學系畢業生訪談中,魏長祺曾引用清代思想家顏元在《存學篇》中的一句話作結:“但抱書入學,便是作轉世人,不是作世轉人?!边@句話與馬克思的“問題在于改變世界”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體現了哲學人的不懈追求。魏長祺相信,哲學會以一種獨特而深刻的方式介入世界,成為人類生活的啟明星。

      行行復行行,魏長祺又將在新的旅途中求索。

      “未名學士”榮譽

      2009年,北京大學作為第一批啟動試點院校開始實施“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試驗計劃”,以數學、物理、化學、生命科學、計算機和環境科學等6個理工科為試點,大力開展基礎學科優秀人才創新培養的探索與實踐。

      2019年,北京大學確定了以“未名學者計劃”(PKU Junior Scholar Program)為名的探索與實踐,開啟了“拔尖計劃2.0”的培養新征程。為鼓勵北京大學本科生勤奮學習、努力進取,促進學生在基礎學科學術研究等方面全面發展,特設立“未名學士”榮譽獎項。

      來源:北京大學融媒體中心、北京大學教務部、北京大學哲學系

      采訪:解祎赫

      文字 | 排版:楊映鍇

      圖片:受訪者提供

      責編:李霽

      “行萬里”之后,我們在北大等你

      北大畢業,海外歸來,他是城市上空的歸燕

      這個十一,北大學生如何度過?

      北大原創,版權所有

      若需轉載,敬請聯絡

      探索世界本源

      標簽: 直博北大優秀本科生獎未名學士魏長祺

      責任編輯:mb01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聯系我們

       

      Copyright @ 1999-2017 www.8x5.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豫ICP備20022870號-23

      聯系郵箱:553 138 77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