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財經 | 公益 | 彩店 | 奇聞 | 速遞 | 前瞻 | 提點 | 網站相關 | 科技 | 熱點 |
      環球新消息丨1027悅聽|致敬經典之家國情懷(三)

      發稿時間:2022-10-11 23:09:37 來源: 騰訊網

      不讀詩詞,


      (資料圖片)

      不足以知春秋歷史;

      不讀詩詞,

      不足以品文化精粹;

      不讀詩詞,

      不足以感天地草木之靈;

      不讀詩詞,

      不足以見流彩華章之美。

      詩詞繾綣,如明珠熠熠,

      如月華皎皎,如星輝燦燦。

      《1027悅聽》

      讓我們擷取最優美的詩風詞韻

      尋覓最清麗的墨跡書香

      在中華民族歷史的長河里,有很多激蕩著家國情懷的文字,抒發出作者的一腔愛國熱情。《1027悅聽》今天為您推出“家國系列”第三期,我們一起重溫那些熱血澎湃的文字。

      今日1027悅聽“家國系列”為您朗讀的是艾青的《我愛這土地》 。

      創作背景

      《我愛這土地》寫于1938年11月17日,發表于同年12月桂林出版的《十日文萃》。1938年10月,武漢失守,日本侵略者的鐵蹄猖狂地踐踏中國大地。作者和當時文藝界許多人士一同撤出武漢,匯集于桂林。作者滿懷對祖國的摯愛和對侵略者的仇恨便寫下了這首詩。

      (

      我愛這土地

      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鳥,

      我也應該用嘶啞的喉嚨歌唱:

      這被暴風雨所打擊著的土地,

      這永遠洶涌著我們的悲憤的河流,

      這無止息地吹刮著的激怒的風,

      和那來自林間的無比溫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連羽毛也腐爛在土地里面。

      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

      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作品賞析

      作者艾青詩歌中的土地情結以及土地在作者詩中具有多重象征意義。作者艾青堪稱“土地的歌者”,“土地”構成了作者詩歌的中心意象。

      “土地”這一意象是民族精神的象征,中華文明的象征,也是祖國命運的象征,其中聚集著作者對祖國和大地母親深深的愛,這種感情在這首詩中得到充分的反映:詩人表示要像鳥一樣歌唱祖國大地;死了,也要使自己融進祖國的土地中。

      土地是個博大的意象,詩人選擇它來作為寄情和傾訴的對象,其境界極其廣闊,然而又將這些感情濃縮在10行的詩句里,取得了極佳的藝術效果。

      這首先是因為作者不是從實處落筆,而是從虛處落筆,不是直寫自己與土地的關系,而是通過想像把自己虛擬為“一只鳥”,借鳥兒與土地的關系來展開全詩的藝術境界,使詩的整體構架顯得巧妙自然,渾然不覺。詩中的“鳥”,僅是泛指,具有象征性,

      不像古詩詞中那些實指(如杜鵑、鷓鴣等)。“用嘶啞的喉嚨歌唱”,是一句引人注目、令人心動、值得品味和沉思的詩句,也是全詩中深化作者對土地感情的一個奇異的亮點。本來,鳥聲是優美清脆的,不存在“嘶啞”的聲音,但作者卻特別亮出“用嘶啞的喉嚨歌唱”。

      這是當時悲壯的時代氛圍(抗戰初期)、作者特殊的個性與氣質以及作者特殊的表達需要等,共同作用于鳥兒形象而產生的審美意象,它大大提升和強化了形象的審美表現力,從中更能感到作者對土地的愛是如此的執著、堅貞和頑強:即使是面對這樣一片浸透著苦難的土地,作者也要無條件地去愛,要永遠不知疲倦、竭盡全力地去為這片土地而歌唱!接下來,作者用類似電影蒙太奇式的特寫鏡頭,依次推出他要歌唱的對象:土地、河流、風、黎明。這些都是博大的自然或宇宙意象,有動有靜,有近有遠,境界開闊,氣勢恢弘。

      圖片來源于網絡,侵刪

      作者在“土地、河流、風、黎明”前都特意加上了帶有感情色彩的形容詞或修飾語,使它們一個個都轉化成了富有象征意味和暗示力的畫面。從構思的角度看,到這里,作者仍然緊扣“鳥兒”這個虛擬的形象(“連羽毛也腐爛在土地里面”),

      作者借這個形象,象征性地表現了自己決心生于土地、歌于土地、葬于土地,與土地生死相依、忠貞不渝的強烈情感。至此,詩的感情已達到了高潮。

      朗讀:娜娜

      標簽: 1027悅聽|致敬經典之家國情懷(三) 家國情懷 1027悅聽

      責任編輯:mb01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聯系我們

       

      Copyright @ 1999-2017 www.8x5.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豫ICP備20022870號-23

      聯系郵箱:553 138 77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