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財經 | 公益 | 彩店 | 奇聞 | 速遞 | 前瞻 | 提點 | 網站相關 | 科技 | 熱點 |
      全球即時看!這首中國大山的詩歌“刷屏”美國紐約時代廣場,而作者只有14歲

      發稿時間:2022-10-10 18:01:22 來源: 騰訊網

      //

      “它染黃了大樹先生的頭發,給菊花小姐燙了個波浪卷,它的名字叫秋天?!?/p>


      (相關資料圖)

      ——《理發師》 思陽 13 歲

      “走在灑滿陽光的路上,身上金燦燦的,像做了什么好事一樣?!?/p>

      ——《陽光》黃怡綱 9 歲

      “黑色的夜晚,星星在閃耀,我在河邊無憂無慮地散步。當我回頭看我身邊的河水時,只見無數的星星在河里流動”。

      ——《星河》黃坤 10 歲

      這些詩歌的作者是來自山里的孩子們,他們都曾受到公益組織“是光詩歌”計劃中的“小詩人”。

      “是光詩歌”的發起人康瑜,這次要坐車幾百公里,前往云南看望她的一名學生。這名學生的作品曾登上美國紐約時代廣場的廣告牌。

      詩歌是否無用?

      李玲就是康瑜要見的人。這個禮貌而羞澀的女孩,幾天之后將成為這個鎮上少數的大學生之一。

      學生李玲

      我成績從小到大都是不好的,寫詩了之后,給了我一種動力,鼓勵支持我,讓我擺脫了我之前的那些困擾之類的。

      我坐在門前的葡萄樹下

      聽著鳥兒在歌唱

      晚霞映射著水泥一樣的地面

      轉頭黑烏烏的烏云布滿山頭

      大雨傾盆而下

      ——李玲

      2020年,美國紐約時代廣場的廣告牌上,連續一周登載了一首來自中國小詩人的作品《黑夜》,作者正是李玲。這首詩創作于2015年,那時李玲只有14歲

      《黑夜》

      我信奉黑夜,

      因為它能覆蓋一切,

      就像是愛。

      這是康瑜主導的一次推廣,她借著一些校友的資源,第一次把孩子們的詩歌推向了更廣闊的“舞臺”,這是是光詩歌起點極高的亮相。

      瀾滄江畔是李玲生活的地方,也是康瑜第一次支教的地方。她最開始并沒有宏大的計劃,一個偶然的機會,康瑜讓鄉村的孩子們接觸了詩歌。

      學生李玲

      有一天康老師在給我們上書法課。因為外面突然下起了雨,教室里的同學都是會被這個雨聲吸引,然后就轉頭看了窗外。

      然后康老師突然對我們說,今天我們不上書法課了,然后我們就來寫詩

      當天空下雨的時候,

      不要悲傷,不要著急,

      因為他也在傷心,

      它需要我們的安慰。

      ——李玲

      “是光詩歌”公益機構

      創始人 康瑜

      她是我支教時的一名學生,當時她初一,就開始寫詩。之后聽她媽說,她的改變很大,因為她想要未來當老師。

      我在山里面支教兩年,就發起了各種各樣的活動,有奧數、書法、繪畫,其中也有詩歌。

      等我結束之后,他們就寫很多的信跟詩告訴我說,原來我離開之后只有詩歌是留下來的。

      孩子們稚嫩卻情感真摯的詩歌,給康瑜帶來了五彩斑斕的世界,讓她發現,詩歌對于大多數留守的孩童來說,是表達內心情感的絕佳出口。

      “是光詩歌”公益機構

      創始人 康瑜

      人跟人之間的距離,或者是心跟心之間的距離,是在于你的情感跟他有多大程度上能夠靠近,不一定是物理的。

      也因為這樣,有可能會因為一首詩,父母給孩子打個電話,可能不再問她分數,而是問你最近開不開心。這個孩子就會不一樣。

      2017年,康瑜結束支教,但是她很堅定地選擇了鄉村兒童的公益詩歌教育。

      她覺得孩子們的詩歌如光束般照亮著她的人生選擇,“是光”的名字也因此而來。

      不是必需 所以珍貴

      康瑜一直在連接詩歌和語文教育,引導孩子們在生活中去發現。但曾有家長在網站留言800多次,說自己的孩子在班內屬于基礎比較薄弱的,以后也不走這個文學道路,所以不想上這個詩歌課。

      老師受到了很大壓力。一位甘肅的老師傾訴了詩歌計劃的難處,滿懷熱情的老師遇到不被理解的狀況。

      在一些遙遠的農村學校里,詩歌似乎是最沒有實際作用的東西。

      這種情況,康瑜遇到過不少。她唯一能做的就是盡最大的努力鼓舞每一位老師。

      “是光詩歌”公益機構

      創始人 康瑜

      我相信我們在教詩歌,重要的不是詩,是在詩之前發生的所有的事情。

      尤其是鄉村的孩子,他確實沒有那么豐富的東西。但是換句話說,我們又說你身邊的花草樹木這些無償的東西,對于鄉村的孩子來說反而是最多的。他們有看一朵云的時間,他們有很多我們看起來是“孤獨的時刻”。

      正是因為詩歌不是必需品,因而顯得更加珍貴。

      “是光”詩歌成員

      在是光詩歌創立的五年來,孩子們的詩作在各種刊物、自媒體甚至國家級的平臺得以傳播,康瑜和是光的名字也越來越為人所知。

      “是光詩歌”公益機構

      聯合創始人張田田

      盡我們的努力,我們能做到的就全部做到。等我們覺得自己確實是到能力天花板上,或者是有更好的人能夠讓是光走得更好的時候,那我們就會把它交付給下一個人。

      天不能全是藍色

      樹不能全是綠色

      花不能全是紅色

      就像我自己

      也不能被每個人喜歡

      ——《全部》王春林 16歲

      “是光詩歌”公益機構

      創始人 康瑜

      詩其實就是你的心在走路,當你的心開始走路的時候,你的世界就會變大,不會因為你待在山里面一輩子待在山里面,你就變得困苦跟無望。

      五年來,是光詩歌從最初的一所學校,一個小鎮,一個縣城,到現在,已經遍布全國24個省份,與11萬多名中小學生建立了詩歌的聯接。這支公益隊伍也逐漸吸引了更多志同道合者加入。

      生活在農村,或成長于農村,或回到農村,從事與“美”有關的工作,這些臉龐利用自己的學識、技藝,留住鄉村的傳統甚至賦予新生,給鄉村之美提供新的空間和可能。

      標簽: 這首中國大山的詩歌刷屏美國紐約時代廣場 而作者只有

      責任編輯:mb01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聯系我們

       

      Copyright @ 1999-2017 www.8x5.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豫ICP備20022870號-23

      聯系郵箱:553 138 77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