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財經 | 公益 | 彩店 | 奇聞 | 速遞 | 前瞻 | 提點 | 網站相關 | 科技 | 熱點 |
      世界消息!花中最壽者,秋菊能傲霜

      發稿時間:2022-10-04 08:58:01 來源: 騰訊網


      (資料圖)

      農歷九月又稱“菊月”。這時紅衰翠減、芭蕉不展,獨菊花不畏霜寒,怒放于秋風之中。

      古人對菊花的描繪,始于“時令風物”的層面。《禮記·月令篇》有云:“季秋之月,鞠有黃華”,“鞠”即“菊”,意思是每年菊花開放的時候,都是在季秋時節。那時的菊花多是野生種,品種最多還是呈黃色。后來,古人在生產生活中,逐漸認識到菊花不僅具有觀賞價值,還具有食補藥用價值。漢朝《神農本草經》記載:“菊花久服能輕身延年。”菊花具有疏風、清熱、明目、解毒之效,菊花又稱九花,“九”“久”諧音,古時帝宮后妃皆稱菊花酒為“長壽酒”,把它當作滋補藥品,相互饋贈。菊花晚開晚落,花中之最壽者也,故其益人如此。

      在重陽節這天賞菊、喝菊花酒,漸成習俗。有一年重陽節,陶淵明在東籬下賞菊,撫琴吟唱,忽而酒興大發。可由于沒有備酒過節,他只好漫步菊叢,采摘了一大束菊花,坐在屋旁惆悵。就在這時,一個白衣使者向他走來,一問才知此人是江州刺史王弘派來送酒的。王弘喜歡結交天下名士,曾多次給陶淵明送酒。陶淵明大喜,立即開壇暢飲。有詩云:“菊花如我心,九月九日開;客人知我意,重陽一同來。”

      在賞菊、品菊、詠菊中,古人賦予菊花更多精神內涵。魏代鐘會在《菊花賦》中,贊頌菊花有五美:“黃花高懸,準天極也;純黃不雜,后土色也;早植晚登,君子德也;冒霜吐穎,象勁直也;流中體輕,神仙食也。”“早植晚登”,是說菊花與其他花卉一起種植,但開在百花凋謝之后,表明菊花不與百花爭艷,義讓群芳,是君子之高尚情操的象征。而菊花“冒霜吐穎”,迎寒綻放,直節勁氣,是剛正不屈高潔之士的象征。

      古人還借菊花表達清廉之志。南宋陸游有詩云:“菊花如端人,獨立凌冰霜。”一個“端”字,一個“凌”字,其正直不屈,與世俗抗爭的形象躍然紙上。與陸游同時代的崔與之為官時不畏權勢、親民愛民,身居要位,下屬眾官爭相饋贈,他分毫不取。年老返鄉后,他在鳳凰山邊的住所種下很多菊花,自號“菊坡先生”。他從韓琦的《九日水閣》一詩中,精選出“老圃秋容淡,黃花晚節香”十個字,題寫在家宅門口,并為自己的居所起名“晚菊堂”。其間,偶有動機不純的為官者登門拜訪,崔與之便會帶他們去欣賞菊花,以菊花表明清廉之志。

      任時代變遷,世人對菊花精神的傳承相沿不輟。早期民主革命家秋瑾,一生反對封建禮教,致力于婦女解放運動。她對菊花的描寫別有意蘊:“鐵骨霜姿有傲衷,不逢彭澤志徒雄。夭桃枉自多含妒,爭奈黃花耐晚風!”在這位女戰士筆端,雖有幾分生不逢時的悵惘,但更多的是傲骨錚錚、品格獨立,她給菊花賦予了頑強的抗爭力和堅強的戰斗力。陳毅元帥曾作《秋菊》詩,流傳甚廣:“秋菊能傲霜,風霜重重惡。本性能耐寒,風霜其奈何?”該詩言簡意豐,既道出了菊花凌寒傲霜之風骨,又展現出革命者的英雄氣概和大無畏精神。

      ◎本文原載于《中國紀檢監察報》(作者祁艷),圖源網絡,圖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標簽: 花中最壽者 秋菊能傲霜

      責任編輯:mb01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聯系我們

       

      Copyright @ 1999-2017 www.8x5.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豫ICP備20022870號-23

      聯系郵箱:553 138 77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