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財經 | 公益 | 彩店 | 奇聞 | 速遞 | 前瞻 | 提點 | 網站相關 | 科技 | 熱點 |
      信息:廣州藝術博物院舉辦植物染課程成果展,這所高職聽障學生參展!

      發稿時間:2022-10-02 15:52:36 來源: 騰訊網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崔文燦 陳亮

      圖/受訪者供圖


      (資料圖片)

      國慶長假去哪兒逛展?廣州藝術博物院又上新了!去年以來,該館與廣州市植物染技術研究會合作開設“植物染”公益課程,包括“樂善學堂——四季繽紛植物染”“樂善學堂——天然色素美術創作工坊”兩個特色系列活動,共同為廣州市弱勢群體和社工(志愿者)提供關于植物染藝術的專業培訓。國慶期間,廣州藝術博物院特精選一批教師、學員們的作品,舉辦“像素——廣州藝術博物院植物染課程成果展”,展現本次課程成果,推廣公益惠民理念,普及藝術知識及傳統優秀文化知識。

      公益課程為3950人次特殊群體提供服務

      廣州市植物染技術研究會會長黃惠雄介紹說,植物染是從植物中萃取色素染制紙張、布料、皮革、木制品、通草花等的環保染色技術。中國向來講究師法自然、惜物愛物,本次所有展品就是使用天然色素,沒有化工染料和合成顏料。在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有二十多項傳統的植物印染工藝入選,多數采用的是藍靛染色,俗稱“藍染”。

      據介紹,廣州的植物染技藝是伴隨著廣州商貿發展起來的,尤其是清代一口通商,絲織業和植物染色技藝得到空前發展。如果沒有植物染色,就不會有精美絕倫的廣繡繡品、華麗珍貴的絲綢布料。藍靛染出藍色;蘇木、茜草可以染紅色;紫草染紫色;姜黃、黃柏、拓木染黃色;艾草、紫花地丁染綠色;五倍子染灰色;黑豆皮染黑色;就連紅茶水、咖啡渣、石榴皮、洋蔥皮、紫甘藍、玫瑰花瓣都能染出迷人的色彩。

      本公益課程從藏品切入,介紹相關傳統文化及美術知識,引導學員查閱天然色素的來源及萃取工藝,學習夾染、扎染、蠟染、型染,創作植物染藝術品。迄今共為失語少年、自閉癥青年、貧困學生、重疾康復者家庭、獨居老人及幫扶弱勢群體的志愿者們等約3950人次提供課程服務,取得良好社會效益。

      城職院聽障大學生在廣州藝術博物院體驗植物染技藝

      城職院20名聽障大學生參與植物染創作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展品的創作者里有一群特殊學生的身影。廣州城市職業學院特殊教育學院20視傳2班(聽障)廖金梅同學從小喜歡繪畫創作,曾學習過素描、色彩等,這是她第一次用染料在布上染畫,這讓她非常感興趣。創作前,黃惠雄老師給學生們介紹了植物染工藝特點,讓學生們有了一定的知識基礎。

      廖金梅告訴記者,剛開始在布料上作畫時并不習慣,染料容易在布上化開,布的表面比平時用的畫紙要粗糙,筆容易停頓。在老師指導下,她經過多次練習漸漸掌握并完成了作品。“在學校,我也嘗試在其他設計課程里加入植物染的元素和工藝,我希望盡自己一份力傳承非遺技藝,讓更多人可以了解植物染。”

      資料顯示,廣州城市職業學院至今已有15年聽障高等教育辦學歷史。目前,廣州城市職業學院特殊教育學院共有計算機應用技術、視覺傳達設計兩個專業,共6個班170名聽障學生。據統計,本次城職院的聽障大學生參展作品共20件,其中6件為植物染手繪畫,14件為植物染手繪文創抱枕。另有兩件是來自廣州國際殘障人文化交流中心的特殊學生的團體作品,一件是縫染帳篷《海底世界》,一件是扎染糖果《甜蜜時光》。

      《海底世界》,蓼藍染亞麻;作者為廣州國際殘障人文化交流中心學員團體,指導老師為黃惠雄

      城職院聽障大學生在廣州藝術博物院體驗植物染技藝

      特殊教育學院教師黃文琪表示,聽障大學生因為聽覺障礙,會對社會熱門話題和身邊發生的小事不會很留意。因此,學院希望創造條件,讓學生們多參加活動,認識和了解不同的繪畫方式,體驗非遺創作,也為了他們就業創業尋找出路。“聽障學生專注力強,不容易受外界干擾。繪畫能力也較強,繪畫是一種很好的展現他們自己的形式,在這次的課程體驗中,20名同學就表現了非常細致的臨摹、創作能力。”

      來源 | 羊城晚報?羊城派

      責編 | 陳輝

      校對 | 周勇

      標簽: 廣州藝術博物院舉辦植物染課程成果展 這所高職聽障學生參

      責任編輯:mb01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聯系我們

       

      Copyright @ 1999-2017 www.8x5.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豫ICP備20022870號-23

      聯系郵箱:553 138 77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