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財經 | 公益 | 彩店 | 奇聞 | 速遞 | 前瞻 | 提點 | 網站相關 | 科技 | 熱點 |
      世界速看:李白又一首模仿《黃鶴樓》的七律,這一次差點就勝過崔顥

      發稿時間:2022-10-01 10:02:28 來源: 騰訊網

      每天詩詞獵奇

      關注讀書狗子

      "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黃鶴樓

      唐·崔顥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

      登臨送目,最是詩情溢懷,何況是登臨黃鶴樓名聲,望江夏山水。歷來登黃鶴樓賦詩者數不勝數,而唯有崔顥這首七律獨步古今,被譽為唐人第一七律。就連詩仙李白都不得不擱筆長嘆“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

      但李白一向是不服輸的,黃鶴樓有崔顥題詩在前,李白自認難以超越便未曾作詩已是輸了一籌。于是李白就想在其他名勝古樓上找回場子,這也就有了后來的效仿之作《登金陵鳳凰臺》:

      "

      登金陵鳳凰臺

      唐·李白

      鳳凰臺上鳳凰游,鳳去臺空江自流。

      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

      總為浮云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

      對比《黃鶴樓》與《登金陵鳳凰臺》二詩,不論是構思立意還是謀局布篇乃至聲律用韻都極為相似。很顯然,李白在創作時是深受崔顥詩的影響,甚至可以說是模擬效仿。

      但擬得再像終歸還是有所不如,這首《登金陵鳳凰臺》雖也是名作,成為金陵鳳凰臺的最佳題詩,卻仍未能勝過崔顥之作。《唐宋詩舉要》評價頗為客觀:“此詩全摹崔顥《黃鶴樓》,而終不及崔詩之超妙,唯有結句用意似勝”。

      其實李白一生都是不甘心讓崔顥獨步的,除了《登金陵鳳凰臺》,他在晚年遇赦路過江夏時面對黃鶴樓前的鸚鵡洲又寫下了一首模擬之作——《鸚鵡洲》。這一次,李白差點就能勝過崔顥了,且來欣賞這首《鸚鵡洲》:

      "

      鸚鵡洲

      唐·李白

      鸚鵡來過吳江水,江上洲傳鸚鵡名。

      鸚鵡西飛隴山去,芳洲之樹何青青。

      煙開蘭葉香風暖,岸夾桃花錦浪生。

      遷客此時徒極目,長洲孤月向誰明。

      "

      李白晚年因受永王叛亂的牽連被流放夜郎,經歷顛沛流離之苦。后來遇赦歸來,途徑江夏攬勝訪友,再臨昔年登臨過的黃鶴樓與鸚鵡洲,詩興大發寫下了這首《鸚鵡洲》。整首詩仍是模仿崔顥《黃鶴樓》之作,可見李白內心的不甘,仍想與崔顥一較高下。

      這首《鸚鵡洲》雖仍是摹擬之作,卻是勝出其早年的《登金陵鳳凰臺》。開篇兩聯就勝過鳳凰臺良多。黃鶴、鳳凰、鸚鵡三地之詩同一句式,但各有典故,同樣是傳說中的祥鳥飛去。而三者中唯獨鸚鵡非是傳說而是文人典故:東漢禰衡曾在此地作《鸚鵡賦》,后來禰衡為曹、黃所害,葬于此洲,故名鸚鵡洲。

      李白所寫并非是是真的有鸚鵡曾飛來,而是一語雙關,言下之意是禰衡在這里被殺故曰“鸚鵡西飛”。開篇虛實并用,既似寫當前芳樹青青之景,又表達對禰衡的無限懷念。如果說《鳳凰臺》是對《黃鶴樓》的模仿,那么《鸚鵡洲》的開篇就與《黃鶴樓》有異曲同工、別有匠心之妙了!

      頸聯“煙開蘭葉香風暖,岸夾桃花錦浪生”承接“何青青”之意開始轉折,描繪出鸚鵡洲上的明媚春光。而這良辰美景卻絲毫驅不散詩人內心的悲苦:遷客此時徒極目,長洲孤月向誰明!既是言己身遭流放之悲,也是吊禰衡被害之痛。

      整首詩吊古傷今,懷禰衡而抒己痛,將自己的遭遇與禰衡的命運相聯系,深沉而含蓄地表達出一生命途多舛的悲憤之情。相比于壯年時期的“長安不見使人愁”,這句“長洲孤月向誰明”更加深沉渾融。

      后世評價此詩“稍勝《鳳凰臺》”,甚至還有道“崔顥《黃鶴樓》千古擅名,而太白《鸚鵡洲》工力悉敵,風格逼肖,未嘗有意學之而自似”,還有詩家說“芳草之樹何青青,較之白云千載空悠悠,更有情趣”。

      諸多高評,足見李白《鸚鵡洲》之佳。只可惜名氣上卻是仍遜于《黃鶴樓》和《鳳凰臺》,以致如今知者不多。

      標簽: 李白又一首模仿黃鶴樓的七律 這一次差點就勝過崔顥

      責任編輯:mb01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聯系我們

       

      Copyright @ 1999-2017 www.8x5.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豫ICP備20022870號-23

      聯系郵箱:553 138 77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