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財經(jīng) | 公益 | 彩店 | 奇聞 | 速遞 | 前瞻 | 提點 | 網(wǎng)站相關(guān) | 科技 | 熱點 |
      全球觀點:英國有個插畫師,曾獲得過魯迅的盛贊,可是他的作品為何少人知道

      發(fā)稿時間:2022-09-29 09:50:01 來源: 騰訊網(wǎng)

      英國有一位著名的插畫師,他曾經(jīng)獲得過魯迅先生的盛贊,可令人感到大跌眼鏡的是,這位畫家耗盡畢生心血所創(chuàng)作的《薩樂美》,卻在剛剛出版的時候就被禁止出版。這究竟是怎么回事?時間的背后,究竟隱藏著怎眼光的玄機?如果您想知道,就讓小編來為您揭秘: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wǎng)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quán)利,請聯(lián)系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nèi)容無關(guān),請勿對號入座)


      (相關(guān)資料圖)

      奧伯利比亞茲萊,出生于1872年8月,去世于1898年3月16日,是十九世紀末英國最偉大的插畫藝術(shù)家之一,更是近代繪畫史上尤為亮眼的泰斗級人物。比亞茲萊出生于英國布萊頓,從小的時候,比亞茲萊就表現(xiàn)出來極為獨特的繪畫天賦,以至于父母為了培養(yǎng)他的興趣,特意籌錢為其請來一位名師進行指導。

      比亞茲萊的畫風奇特,曾經(jīng)受到過多種畫風影響,包括拉斐爾前派、印象派、古典主義、巴洛克、日本浮世繪等風格的影響,但是他又能根據(jù)自己的理解,創(chuàng)造出獨一無二的風格,用以表達自己強烈的繪畫風格。比亞茲萊最擅長的,就是利用對線條的靈活運用,以及創(chuàng)造性的描繪黑白畫。也正是因為如此,比亞茲萊才會在畫壇里獨占鰲頭,成為當時繪畫界的翹楚級人物。

      比亞茲萊的藝術(shù)成就,不僅僅在于對繪畫的貢獻,還存在于對人們情操的陶冶。曾有不少人都表示,在看到比亞茲萊的作品時,他們都會忘情的流淚,感受畫家的本心,甚至還有人因此而對比亞茲萊無比狂熱的迷戀,希望自己有朝一日能夠見到這位夢寐以求的畫家。

      我國著名的文學家魯迅先生曾經(jīng)對比亞茲萊進行過相當中肯的評價,他說“沒有一個藝術(shù)家,作為黑白畫的藝術(shù)家,獲得比他更為普遍的聲譽。也沒有一個藝術(shù)家影響現(xiàn)代藝術(shù)如他一般廣闊。視為一個純?nèi)坏难b飾性藝術(shù)家,比亞茲萊是無匹的”。從魯迅先生的評價話語中,我們能夠清楚的看到,魯迅先生相當推崇比亞茲萊的作品,甚至將其推上了一定的高度,幾乎令其他畫家無法企及。

      魯迅先生實在是太喜歡比亞茲萊的作品,以至于他為了能夠推行優(yōu)秀的文化,居然自掏腰包,專門在出版社里發(fā)行《畫選》。魯迅的意思很明顯,就是要讓更多人看到比亞茲萊的作品,用以拯救更多麻木的靈魂,催生更多的新生事物。

      比亞茲萊的作品,是對人類靈魂的敲擊與拷問,也是對人生意義的終極探尋。毫無疑問,讀不懂比亞茲萊的作品,人生便沒有了追求和動力,就會如蜉蝣一般,不懂得活著的真諦。比亞茲萊在1893年4月的時候,曾經(jīng)發(fā)表藝術(shù)刊物《工作室》,其中描寫了一句話,叫作“我吻了你,約翰”。

      僅僅一句話,便讓整個英國掀起了一場愛戀風潮,所有年輕人都為這句話而感到瘋狂,他們在尋找愛戀的味道,是苦澀?是甘甜?是沁入心脾的痛?亦或是散遍全身的憂愁。王爾德對比亞茲萊十分感興趣,甚至在公共場合毫不諱言,稱贊比亞茲萊是世界上唯一一個懂得“七重紗之舞”的藝術(shù)家,因為他的每一個筆畫,每一抹油彩,都如絢麗的舞蹈一般,詮釋著人生的意義,解構(gòu)著生命的真諦。

      可是誰也想不到,實在是天妒英才,就在比亞茲萊為《莎樂美》進行插畫配圖的時候,英國高層居然下令禁止對其出版。因為在比亞茲萊的插畫之中,那句“約翰,我吻了你”的畫面再次出現(xiàn),莎樂美凝眸注視著眼前的約翰,因為此時的約翰,已經(jīng)完全沒有了氣息。在他的嘴唇上,還沾染著紅色的液體,對,沒錯,那是鮮血,是莎樂美對約翰的炙熱愛意,也是莎樂美品嘗過的人生苦澀。苦澀的愛情實在催人落淚,英國民眾難以接受如此凄慘的愛戀,于是《莎樂美》便被徹底禁演。

      1894年,比亞茲萊又出版了《黃皮書》插畫,該書一經(jīng)出版,再次引起藝術(shù)界的大雪崩,它幾乎成為了比亞茲萊一生藝術(shù)的巔峰。1895年,是世界歷史最悲痛的一年,全世界的人們都在這一天為比亞茲萊哭泣,因為他在這一天被捕,隨后被下獄。藝術(shù)是圣潔的,但是人心是丑惡的,藝術(shù)的殿堂不容玷污,比亞茲萊也從未屈服。四年過后,比亞茲萊在一家小旅館中無聲去世,帶走了所有的才華,以及人們寄托在他身上的夢想。

      在比亞茲萊的身上,我們看到了“天妒英才”四個字。后世也曾有專家對其進行過評價,他說“比亞茲萊之死完全是他自己的錯,因為他的藝術(shù)太過于超前,那個時代根本就配不上他的才華”。

      參考資料:《藝術(shù)之美》 魏寶著 吉林出版社出版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歷史撰稿人:常山趙子蟲

      標簽: 英國有個插畫師 曾獲得過魯迅的盛贊 可是他的作品為何少

      責任編輯:mb01

      網(wǎng)站首頁 | 關(guān)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聯(lián)系我們

       

      Copyright @ 1999-2017 www.8x5.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豫ICP備20022870號-23

      聯(lián)系郵箱:553 138 77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