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財經 | 公益 | 彩店 | 奇聞 | 速遞 | 前瞻 | 提點 | 網站相關 | 科技 | 熱點 |
      今日最新!《萬歲通天帖》全集?高清大圖,附釋文

      發稿時間:2022-09-27 18:55:11 來源: 騰訊網

      《萬歲通天帖》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又稱唐摹《王羲之一門書翰》

      《王氏寶章集》

      硬黃紙本,行草書

      是東晉王羲之等

      七人十帖的唐摹書法精品

      現藏于遼寧省博物館

      《萬歲通天帖》來歷

      公元697年(武則天萬歲通天二年),鳳閣侍郎王方慶獻出他十一代祖王導,十代祖王羲之、王薈,九代祖王獻之、王徽之、王珣,一直到他曾祖父王褒,王家一門二十八人的墨跡珍本十卷獻出?!杜f唐書》列傳第三十九記載:"則天以方慶家多書籍,嘗訪求右軍遺跡。方慶奏曰:"臣十代從伯祖羲之書,先有四十余紙,貞觀十二年,太宗購求,先臣并已進之。唯有一卷見今在。又進臣十一代祖導、十代祖洽、九代祖珣、八代祖曇首、七代祖僧綽、六代祖仲寶、五代祖騫、高祖規、曾祖褒,并九代三從伯祖晉中書令獻之已下二十八人書,共十卷。"則天御武成殿示群臣,仍令中書舍人崔融為《寶章集》,以敘其事,復賜方慶,當時甚以為榮。" 《新唐書》列傳第四十一記載相同。唐代竇臮《述書賦》"后不欲奪志,遂盡模寫留內,其本加寶飾錦,繢還王氏。"

      《萬歲通天帖》的名稱始于宋代岳珂。唐摹《王羲之一門書翰》十卷二十八人書,在唐代稱為《寶章集》。原本久已亡佚,因此岳珂著《寶真齋法書贊》卷七著錄,稱殘存的七人十帖連尾款的一卷為《萬歲通天帖》。

      《寶章集》原十卷久已亡佚,傳之于世的是摹本。摹本在流傳過程中兩次遭火劫,一次是明代著名書畫收藏家、藏書家華夏真賞齋大火,一次是清乾隆年間乾清宮大火,火燒痕跡猶存。重裝后,次序錯亂,僅存僅存王羲之、王薈、王徽之、王獻之、王僧虔、王慈、王志七人十通書翰。藏于遼寧省博物館的《萬歲通天帖》前后鈐有唐宋間諸舊藏印。北宋始不斷收刻于各法帖中。

      卷后有南宋岳珂、元代張雨、明代文徵明、董其昌等人題跋,俱稱其鉤摹精到。啟功認為:"《萬歲通天帖》次序與《寶真齋法書贊》、《真賞齋帖》微異。原有人數,按《舊唐書》所記,三組為三十九人,今卷所存僅五分之一;如按竇蒙《述書賦·注》所說"凡二十八",則今卷也僅存四分之一。"

      《萬歲通天帖》目錄(現存):

      第一帖:王羲之《姨母帖》,行書;

      第二帖:王羲之《初月帖》,草書;

      第三帖:王薈《癤腫帖》,行草書;

      第四帖:王薈《翁尊體帖》(《郭桂陽帖》),行草書;

      第五帖:王徽之《新月帖》,行書;

      第六帖:王獻之《廿九日帖》,行楷;

      第七帖:王僧虔《太子舍人帖》(《王琰牒》、《在職帖》),行楷;

      第八帖:王慈《柏酒帖》,行草書;

      第九帖:王慈《汝比帖》,草書;

      第十帖:王志《喉痛帖》(《一日無申帖》)行書。

      共七人十帖。卷尾有“萬歲通天二年王方慶進呈原跡”的銜名。

      《萬歲通天帖》

      第一帖

      王羲之行書《姨母帖》

      【釋文】十一月十三日,羲之頓首、頓首。頃遘姨母哀,哀痛摧剝,情不自勝。奈何、奈何!因反慘塞,不次。王羲之頓首、頓首。

      【大意】十一月十三日,羲之頓首、頓首。突然遭遇姨母哀事,心中被哀傷摧迫,悲痛之情難自禁。奈何、奈何!因為(哀痛傷感)反復涌現,凄慘之情充塞(胸間),以至于語無倫次。王羲之頓首再頓首。

      【評價】王羲之的筆法多搖曳多姿,而《姨母帖》卻因他的姨母去世,心中哀痛,字跡現出凝重、古拙、質樸的面貌,作品有古樸高華的藝術魅力。

      第二帖

      王羲之草書《初月帖》

      【釋文】初月十二日山陰羲之報:近欲遣此書,停行無人,不辦。遣信昨至此。旦得去月十六日書,雖遠為慰。過囑,卿佳不?吾諸患殊劣殊劣!方涉道,憂悴。力不具。羲之報。

      【大意】初月十二日山陰羲之報:近期一直想寫這封信,但因沒有郵差,沒法寄信(所以耽擱到現在)。昨天到達這里,加之收到上月十六日的來信,即使相隔遙遠,但也十分感激。冒昧地再次囑托您,近來還好吧?我突然生病,身體十分差。剛剛踏上路程,身心憔悴,就寫到這里吧。王羲之。正月十二日。

      【評價】書法風格逸筆草草,自然天真,率意暢達,有晉人倜儻任誕的氣息。

      第三帖

      王薈行草書《癤腫帖》

      【釋文】薈頓首,□□□□,為念。吾癤腫□□,甚無賴,力不次,□頓首。

      【大意】我身上長了癤子,越來越大,還腫了,干什么都沒有力氣,感謝你的關心……

      注:癤,一種化膿性毛囊及毛囊深部周圍組織的感染。

      【評價】書法筆鋒剛健挺拔,極有力度,神韻清和秀雅,獨具一格。風格與其恬虛守清、不慕榮利的人品相表里,是“書如其人”的又一例證。

      第四帖

      王薈行草書《翁尊體帖》

      (《郭桂陽帖》)

      【釋文】翁尊體安和①,伏慰侍省,小兒并健。適遣信②集澤山村,自當令卿知吾言之不虛也。郭桂陽③已至,將甲甚精。唯王臨慶④軍馬小不稱耳!以病告公差耶,秋冬不復憂病也。遲更知問。七月廿七日。

      【注解】①安和:平安,安好。②遣信:猶傳信。④郭桂陽:人名。④王臨慶:人名。

      【評價】《郭桂陽帖》起首數字尚為行書,愈后愈放,轉為草書,縱橫揮灑,一發不可收拾。第一、二行上端與第三、四行下端,反差極大,視覺效果強烈。王羲之的書法“縱復不端正者,爽爽有一種風氣”,以此衡量《翁尊體帖》,亦能相符,可見王氏家風之流衍。

      第五帖

      王徽之行書《新月帖》

      【釋文】二日告:□氏女新月哀摧,不自勝,奈何奈何。念痛慕不可任。得疏,知汝故異惡,懸心。雨濕熱,復何似,食不?吾牽勞并頓。勿復數日還,汝比自護。力不具?;罩葧?。

      【大意】對友人某氏女的亡故表示痛悼,對友人身體不適而擔憂。多雨濕熱,詢問對方飲食情況如何。并告自己因疲勞而身體欠佳。

      【簡介】王徽之,字子猷,王羲之第五子。自幼追隨其父學書法,在兄弟中惟有“徽之得其勢”,書法成就僅次于其弟王獻之。王徽之生性卓犖不羈,即使是做官,也是“蓬首散帶”,“不綜府事”。有“雪夜訪戴”“聞桓伊吹笛”等趣聞,亦善畫。

      第六帖

      王獻之行楷《廿九日帖》

      【釋文】九日獻之白:昨遂不奉別,悵恨深。體中復何如。弟甚頓勿勿,不具。獻之再拜。

      【大意】二十九日獻之拜上:昨日竟沒有同你話別,很是悵然和慚愧。你近來身體恢復如何。我則很乏頓,匆忙間就不再敘了。獻之再拜。

      【評價】《廿九日帖》是東晉王獻之致其一位同輩兄長的信札,信中所寫是王獻之為自己未能送別而致歉,并問對方身體狀況的內容。展現了王獻之新創書體“破體書”(大令體)的書風。王獻之的作品多為行草書,此帖有些字接近楷書,尤其難為可貴。

      第七帖

      王僧虔行楷《太子舍人帖》

      (《王琰帖》《在職帖》)

      【釋文】太子舍人王琰牒。在職三載,家貧,仰希江郢所統小郡,謹牒。七月廿四日臣王僧虔啟。

      【評價】所書內容是為太子舍人王琰向皇帝求取官職。對上呈書又有求于人,故而書寫認真拘謹,不是率情任性之作。規整秀雅,端莊柔和,楷中帶行,靜穆純樸。

      【作者簡介】王僧虔,王羲之四世族孫,書法家。官至尚書令,喜文史,善音律,工真、行書。不但于書學理論頗有建樹,而且書亦不弱。

      第八

      王慈行草書《柏酒帖》

      【釋文】得柏酒等六種。足下出此已久,忽致厚費,深勞念慰,王慈具答。范武騎。

      【評價】《柏酒帖》,亦稱《得柏酒帖》。是南朝齊王慈傳世墨跡之一,為唐摹《萬歲通天帖》第八帖。帖中敘及得友人厚費所贈柏酒等物品六種,并申謝意。于遼寧省博物院藏的《唐摹萬歲通天帖》。

      【作者簡介】王慈,字伯寶,臨沂人。僧虔子。少與從弟儉共學書。善隸,行書。王慈草書運筆圓渾,含蘊凝重,然體態十分靈動,縱橫姿肆。有《柏酒帖》、《尊體安和帖》等存世。

      九帖

      王慈行草書《汝比帖》

      【釋文】汝比可也,定以何日達東,想大小并可行。遲陳賜還。知汝劣劣,吾常耳。即具。

      【評價】《汝比帖》書法逸筆草草,勢態強烈,字形不甚講究,以“意”為主。從筆畫形態上來看,用筆多取側鋒,爽勁、鋒利。王慈的草書,用筆速度較快,筆勢如斬釘截鐵,干脆利落。

      第十帖

      王志行書《喉痛帖》

      (《一日無申帖》)

      【釋文】一日無申,只有正屬雨氣方昏,得告,深慰。吾夜來患喉痛,憒憒,何強,晚當故造遲敘談。惟反,不多。

      【評價】短短的幾行字,便有一種激昂的感覺,電話有的粗有的細,茂密的章法安排中,楷書、行書和草書相互參雜,讓人耳目一新。

      字形上大小對比非常夸張,如第二行最下面的“告”字與第三行的來字,大小相比,可以想象得出,王志當時喉痛的程度吧,這就是書法流露出來作者當時的心情吧。

      標簽: 萬歲通天帖

      責任編輯:mb01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聯系我們

       

      Copyright @ 1999-2017 www.8x5.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豫ICP備20022870號-23

      聯系郵箱:553 138 77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