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財經 | 公益 | 彩店 | 奇聞 | 速遞 | 前瞻 | 提點 | 網站相關 | 科技 | 熱點 |
      即時焦點:古人是束發,為何不少古裝劇是頭頂束發,后發披肩這樣的陰陽頭?

      發稿時間:2022-09-21 07:58:00 來源: 騰訊網

      古裝題材的影視作品,向來是備受大家喜愛的一個領域。


      (資料圖片)

      其實深入劃分一下,還分為幾個小類型,如不牽扯歷史朝代的架空故事,好比《花間提壺方大廚》這種,只是想簡單地談個戀愛,還有十分火爆的仙俠,《花千骨》、《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等都在范圍之內。

      這兩類的妝造,完全不用考慮貼合歷史,只要能將主角襯托的帥氣不羈,往往以一半頭發束在頭頂,另一半披在肩上為主,神仙世界主題的劇會更極致一些,男主角甚至會有一頭瀑布般柔順的長發,像是剛做完離子燙的既視感。

      但觀眾也都不會計較,只會對有歷史架設的劇審視其服化道是否考究,并隨著大家古裝劇閱片無數,一眼就能看出問題所在。

      這時頭頂束發背后披發的造型就成為一個雷點,畢竟許多墓葬中挖掘出的瓶罐或古畫,男人都是嚴絲合縫的束發,只有小孩才披散著頭發。

      為了避免冤枉這些半束半披的造型,首先來捋一下各朝代男子的發型。

      早自周朝起,男子成年就有一個嚴肅的加冠儀式,跟女子的及笄之禮類似,由族內有威望的長輩給戴上玄冠,通過將頭發盤束起來,象征此人已經是可以獨當一面的成年人。

      也有例外,當時未開化的地區沒有束發的規矩,吳越的男子就以批發紋身聞名遐邇,或許會有人覺得純粹披發會遮擋視線,胡亂拿布巾束起一半,若影視劇取材于這個歷史背景下,那就稱得上十分還原。

      周禮延續成百上千年,任春秋戰國打得風生水起,秦皇漢武你方唱罷我登場,但男子成年束發的規矩幾乎沒有變化,端看西安臨潼的秦始皇兵馬俑,里面所有的俑人都是束發,就能感覺到成年男子束發已經成為當時默認的裝束。

      往后的三國跟魏晉,都是漢人內部做王朝更迭,對于束發風俗沒有更改。

      南北朝是一個亂世,匈奴、鮮卑等少數民族開始逐鹿中原,他們不會遵循漢式服制,半披半束的可能性很高,估計還跟視野問題有關,馬背上征戰,劉海不扎起來的話影響發揮。

      待到了隋唐,男子束發又一次穩定下來,冠帽和幞頭成為常見的兩種束發工具,并且還延申出一系列的標準和等級,如文官戴什么樣的冠帽,普通人戴什么樣的等等,當時的古人都可以一眼看出對方身份。

      《長安十二時辰》對于唐朝男子的發型就非常還原,劇中人人都戴著幞頭,任觀眾拿著放大鏡考究細節,也挑不出半點不是,反推就能看出唐朝也沒有半束發半披發的規矩。

      而宋朝作為近幾年古裝劇的大熱門,《知否》、《清平樂》等劇的討論度皆可圈可點,劇中的男性角色,如盛長柏、盛纮等人的發型都是規整的束發。

      元朝跟清朝是例外,二者一個來自蒙古,一個來自東北,本身就不是漢人,自然不用束發,清朝男子的發型相信大家再熟悉不過。

      將各朝代男子的發型變化簡單過了一遍,發現能出現半披發半束發的,要么是周朝的吳越國,要么就是恰逢外來民族逐鹿中原之時,另外還有一個可能,就是罪犯是披散著頭發。

      比對一番,許多半束發半披發的影視作品,不符合以上三點,而事出必有因,既然跟歷史走向的關系不大,就從角色設定心得方面揣摩一下。

      束發跟半束半披相比,各自都有哪些優劣呢?

      束發的優勢在于符合歷史設定,只要是漢室王朝,觀眾都不會挑出造型方面的違和來,但劣勢也明顯,束發就像當代的丸子頭。

      ——很多姑娘對這個發型又愛又恨,喜歡丸子頭的青春活力,但也會暴露臉型和五官問題,所以各種扎丸子頭顯臉小的教程層出不窮。

      而半束半披就能解決這個痛點,飄逸的劉海和長發,可以顯得男主角風度翩翩,所以一般主打愛情題材的古裝劇中出現得較多。

      如《穿越時空的愛戀》,背景設定是明朝的朱元璋時期,男主角有朱棣和朱允炆,按說應該是束發,但卻選擇半束半披的造型。原因就在于故事內核不再還原歷史,主要就是談戀愛,男帥女靚就夠了。

      再則,另一個男性角色半束半披的類型高發區就是武俠,就拿金庸大師的作品舉例,其的“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都有各自的歷史朝代背景,目的是加強大家的代入感,如《天龍八部》是發生于北宋時期,《射雕英雄傳》則是南宋,待到了《倚天屠龍記》就是元末。

      所以很多特有的局勢現象就鑲嵌在故事走向里,義薄云天的大英雄喬峰被進退為難的曲折身世逼迫自殺,郭靖跟楊康的名字就來自“靖康之變”,張無忌的手下就有大名鼎鼎的朱元璋。

      可縱使有周密的歷史脈絡圍繞其間,任何版本的主角都沒有人束發,大家要么披發、要么就是半束半披,既凸顯出大俠的不拘一格,也跟主流圈子分離開來,畢竟俠客用現在的話說,就是不按社會時鐘生活的那一小撮人。

      接著武俠這一類的影視劇,俠客都大多采用半束發半披發的造型。

      《武林外傳》看似惡搞,其實十分講究,客棧的白展堂、呂輕侯和李大嘴,白展堂是“盜圣”,屬于江湖中人,就半束半披顯得格外瀟灑;呂輕侯是秀才,發型就按標準的束發規矩來,扎得整整齊齊;李大嘴是普通人,頭發就簡單一扎,目的是方便干活;而形捕頭跟燕小六是公職人員,就也帶著幞頭。

      綜上所述,古裝劇制作者們未必不知道符合歷史形制的男子發型是怎樣的,但半束發半披發可以顯得男主角頗有瀟灑不羈的氣質,還能掩蓋一些臉型和五官的不足,所以風花雪月的古裝劇就選擇這種妝造。

      而武俠題材,則因為俠客本就是世俗規矩的反抗者,采用跟大多數男子不同的發型,也是標新立異的一種方式。

      標簽: 古人是束發 為何不少古裝劇是頭頂束發 后發披肩這樣的陰

      責任編輯:mb01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聯系我們

       

      Copyright @ 1999-2017 www.8x5.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豫ICP備20022870號-23

      聯系郵箱:553 138 77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