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財經(jīng) | 公益 | 彩店 | 奇聞 | 速遞 | 前瞻 | 提點 | 網(wǎng)站相關(guān) | 科技 | 熱點 |
      全球今日報丨《秋興八景圖》里的江南風(fēng)物

      發(fā)稿時間:2022-09-21 06:50:00 來源: 騰訊網(wǎng)

      作者 |「 潘慕白」

      首圖 |明·曾鯨《董其昌小像》


      (相關(guān)資料圖)

      描寫秋的詩詞歌賦不勝枚舉,南宋陸游的“小圃秋光潑眼來,老人隱幾興悠哉”別有意趣。

      春光是醉人眼、迷人眼的,會牽人,讓人的眼睛情不自禁地跟著春光走。秋光則不然,秋光是內(nèi)斂的,又兼具明媚,給人的感覺正如陸游詩句中所言“秋光潑眼”。

      讀明代畫家董其昌的《秋興八景圖》,對此感受尤其深刻。《秋興八景圖》實則為八開冊頁,描繪了董其昌于1620年秋泛舟蘇州、鎮(zhèn)江等地途中所見的江南秋色,但圖中所繪又不是實地,是經(jīng)過藝術(shù)加工的,或者說是畫家心中的江南。

      八幅畫中的江南山水依然主色青綠,雖然筆下有荒白,時感草煙鋪地,但山色朗潤,配以青松紅楓,幽亭秀木,仍是一派清麗芊綿。賞畫之際,秋光確實是潑眼而來,讓人心神怡暢。畫中的江南風(fēng)物,則尤其讓人沉醉。

      《秋興八景圖》冊頁第一開▲

      第一開中,層巒為近景,遠山水墨一痕。一株松一株紅楓C位出鏡。董其昌是于舟上作畫,可以想象一下,當(dāng)時舟上所見層巒疊嶂,一松一楓,一蒼一明,妥妥地領(lǐng)銜清麗的派頭,定是讓畫家精神為之一震。

      我們先看畫中的山巒,沒有它們作背景,也襯不出松楓的主角光環(huán)。畫中的山虛實結(jié)合,遠處水墨染就,呈現(xiàn)縹緲之感,近處為實景,有圓潤疏朗氣。這也是董其昌“以古人為師”的表現(xiàn),他在中年之后便師法董源,還自認為是董源的后人。董源用筆多正鋒,而且“收鋒凝神”,所以山多“圓”,而且皴法也是圓的。

      看畫中山,有一種巍峨的壯觀感,給人一種朗氣闊美的享受。有人描述說山峰峻峭,實在是不當(dāng)。王維在《山水論》中曾論山說:“尖峭者峰,平夷者崖,有穴者岫,懸石者巖,形圓者巒,路通者川。”可見,第一開中的山,應(yīng)為巒。其實這也是吳中地區(qū)多見的山型,不直聳峭立,于畫中又顯高雅絕俗,突出清新秀逸之氣。

      畫中主角之一的松,墨氣蒼勁,又有虬枝曲折之筆和疏散蕭美之意。首先頂部枝干全是彎曲貌,而枝又稀松不多。董其昌這株松,大概正應(yīng)了他在《畫禪室隨筆》中所說的“樹頭要轉(zhuǎn),而枝不可繁”,另外還有“枝頭要斂,不可放;樹梢要放,不可緊” ,這都是在“形”上的表現(xiàn)。

      由此,畫樹也與畫山似,兼有“收鋒凝神”之功。細品之下,它與秋意真是不謀而合。秋也是向內(nèi)收的,日光、山色兼有了內(nèi)斂之氣。

      再由一株紅楓相襯,畫面便更加的溫潤喜人了。紅葉茂密,色澤明媚,與松的墨氣形成對比,一軟一硬,表現(xiàn)的都是秋的氣質(zhì)。第三開中亦有紅楓,于煙樹中更添一分暖意,讓秋光有了明媚的底色。

      再看整幅畫面,山和樹在筆法上都是流暢的,沒有那種突兀的視覺沖擊,雖然畫面蕭散,有秋氣彌漫,但卻因為用筆收鋒,讓人讀出的是秀潤之雅、清新之趣。

      《秋興八景圖》冊頁第二開▲

      第二開中則于近水坡石上繪了一大叢松,這些松,大都主干勁挺,枝葉依然蕭疏,一眼看去,如作迎狀,因此有評說其姿“揖立”。與松相呼應(yīng)的則是不遠處一小島,山勢緩,不高,有樹木列隊般。

      董其昌在畫中題寫了秦觀的一首《木蘭花》詞:

      秋光老盡芙蓉院,堂上霜花勻似剪。西樓促坐酒杯深,風(fēng)壓繡簾香不卷。

      玉纖慵整銀箏雁,紅袖時籠金鴨暖。歲華一夕委西風(fēng),獨有春紅留醉臉。

      這首詞里一派艷情。上片以寫秋景為主,院里木芙蓉已開始凋零了,花草染霜。繼而寫了一個場景,樓閣上有宴席,主人頻頻斟酒,窗外秋風(fēng)吹繡簾,但是一屋子的香卻吹不去。下片一開始來了個特寫鏡頭,原來主人是一個女子,她正用纖長的手指彈著古箏,彈一會兒手有點冷了,便在手爐上稍稍取暖休息。雖然已是秋,可她的臉上似乎還留著春天的顏色,紅艷艷的,但那只是酒后的紅暈。

      書《木蘭花》詞后,董其昌又寫有“偶書少游詞”“乘風(fēng)晏坐,有偶然欲書之意”句,大概是解釋一下自己所繪內(nèi)容與秦觀詞是風(fēng)馬牛不相及的,只是偶興之舉。

      其實這也不難理解,只是繪一景,心中有所思,思的是自己的仕途命運,或是一時感懷也未可知。畫作右中偏下的位置,董其昌繪了一座屋舍,筆極簡,隱于山腳江邊林木之間。或許就是對山巒間高松矮屋有那么驚鴻一瞥,便神思游離,一揮而就吧。

      江南山水,本來就容易引人神思,何況是江南秋呢?

      《秋興八景圖》冊頁第三開▲

      第三開構(gòu)圖精妙,連綿山巒,圍一方水渚灘頭,近處煙樹十余株,雜以紅楓,遠處山黛云白,極有層次感。此圖墨色淡逸,呈現(xiàn)出秀潤清新的雅趣。

      畫中題款亦是雅而有韻。其一曰:“平波不盡蒹葭遠,清霜半落沙痕淺。煙樹晚微茫,孤鴻下夕陽。”出自宋葉夢得的一首《菩薩蠻》的上闋,可看作是配圖文案。

      其二曰:“溪云過雨添山翠,花片粘沙作水香。有客停橈釣春渚,滿船清露濕衣裳。”此四句為董其昌原創(chuàng)首發(fā),有意思的是,詩句除了描寫蘇州煙雨秋色外,忽起一句說“有客停橈釣春渚”,畫中不見“客”,亦無“春”,但釣來的也許只有清露。

      更有意思的是,此詩與沒有抄錄的葉夢得詞之下闋有著非常美妙的聯(lián)系。其下闋為“梅花消息近,試向南枝問。記得水邊春,江南別后人”。董其昌只錄上闋,下闋中的“水邊春”大概是留給了停橈客去釣的吧。

      畫中無人,不像唐高適《酬陸少府》詩中所言“水渚人去遲,霜天雁飛急”那般流連秋水煙波邊,不舍的是遠去的人啊。

      《秋興八景圖》冊頁第四開▲

      這煙波,可是江南風(fēng)物的標配,到了第四開又有體現(xiàn)。第四開在構(gòu)思上與第三開相近,水岸林木,遠山白云,煙波不盡。只是水域更大一些,近岸紅蓼已荒成一片,更添幾多蕭瑟。

      此圖題款是錄自元白樸《雙調(diào)·沉醉東風(fēng)·漁父》:“黃蘆岸白萍渡口,綠楊堤紅蓼灘頭。雖無刎頸交,頗有忘機友。點秋江白鷺沙鷗,傲殺人間萬戶侯。我是不識字煙波釣叟。”

      所題也是配圖文案,但更多了畫家的情感注入。值得一提的是,董其昌依然對煙波情有獨鐘,而且還聲稱自己是不識字的“釣叟”。釣的什么呢?煙波也。

      秋水本就惹人愁思,還要在紅蓼枯敗的灘頭臨水釣煙波,由此,釣的何嘗不是一點愁意呢?

      《秋興八景圖》冊頁第五開▲

      在這八開的山水冊頁中,隱于林下水邊的幽亭與屋舍是絕對的黃金配角。

      第五開中的山,多了奇崛貌,仿佛隨意揮灑間,“荒率”中不失天然。山石間林木分布,色彩不失斑斕。兩岸山夾一江水,水面平遠。

      畫面有兩處亭,一處位于山頭怪石旁,一處位于近水石岸上。畫中題款錄宋萬俟詠的詞句:“短長亭,古今情,樓外涼蟾一暈生,雨余山更清。暮云平,暮山橫,幾葉秋聲和雁聲,行人不要聽。”

      亭在古詩詞中是送別和懷愁的意象,畫家看秋水遠山,煙云蒼茫,愁緒縈懷。讀此畫,不覺有“寒蟬凄切,對長亭晚”之感。董其昌看到這秋水秋山的畫面,是“暮云平,暮山橫”,再落眼在山上水邊的小亭之上,作為行人的他,不覺生出“幾葉秋聲和雁聲,行人不要聽”的感嘆。

      一座小亭,空寂無人,坐滿了惹人愁的秋聲啊。

      《秋興八景圖》冊頁第六開▲

      董其昌在第六開中也畫了一座亭,一座特寫的亭。他仿佛用畫筆作了攝像機,拉近鏡頭,讓我們看到了掩映山腳茂林中的亭。亭為茅草亭,亭前山溪淺淺,溪石點點。

      在此圖中,董其昌錄了宋林仰的一首《少年游》:“霽霞散曉月猶明,疏木掛殘星。山徑人稀,翠蘿深處,啼鳥兩三聲。霜華重迫駝裘冷,心共馬蹄輕。十里青山,一溪流水,都做許多情。”

      亭中依然不見人,但這“翠蘿深處”卻有著畫家情感的寄托。畫境即心境,題款的選擇肯定與畫家的心境相同。經(jīng)過“霜華重迫駝裘冷”的人生艱難之后,終于“心共馬蹄輕”。因此才有“十里青山,一溪流水,都做許多情”的欣慰之感。

      《秋興八景圖》冊頁第七開▲

      第七開的畫面是董其昌將“鏡頭”置于高處,給了我們一個俯瞰的視角。三分之二的畫面是連綿的山和迷漫的云,幾乎到了霸屏的程度。近處水岸一二屋舍被高大林木遮掩著,顯得幽靜無比。

      江南水鄉(xiāng),自古多亭。亭筑山間,若隱若現(xiàn),有畫意,有詩意。董其昌畫中的亭,盡顯一個“幽”字。董其昌曾說“亭下無俗物,謂之幽”,人處幽亭,面山臨水,情感自然豐富。特別是看秋云聞秋聲時,心中別有一番滋味。董其昌曾作秋思圖,還說杜枚的“南陵水面漫悠悠,風(fēng)緊云繁欲變秋。正是客心孤迥處,誰家紅袖倚高樓”最可入畫。

      客心孤迥處,盡在山中亭。

      《秋興八景圖》冊頁第八開▲

      細品《秋興八景圖》,在其凝重渾厚又明潔雋朗的筆墨里,畫中的江南風(fēng)物凸顯出深邃雋永的意境之美。當(dāng)我們進入畫中,除卻畫中隱喻畫家仕途人生的情感外,感受的不是黯淡孤絕的秋意,更多的是江南秋中的一份明秀恬靜,幽情逸韻。

      畫中有光,一如清王原祁曾評價董其昌畫作時所說的“一片清光,奕然動人”。

      說明:本文配圖圖片版權(quán)歸原作者,僅限交流學(xué)習(xí),嚴禁商用。攝影作者前帶有@符號的,均為微博賬號名稱。

      標簽: 秋興八景圖里的江南風(fēng)物 秋興八景

      責(zé)任編輯:mb01

      網(wǎng)站首頁 | 關(guān)于我們 | 免責(zé)聲明 | 聯(lián)系我們

       

      Copyright @ 1999-2017 www.8x5.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豫ICP備20022870號-23

      聯(lián)系郵箱:553 138 77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