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財經 | 公益 | 彩店 | 奇聞 | 速遞 | 前瞻 | 提點 | 網站相關 | 科技 | 熱點 |
      當前播報:文明起源?河洛地區——華夏文明的策源地

      發稿時間:2022-09-06 15:50:49 來源: 騰訊網

      南朝背屏式造像

      南朝梁

      成都市商業街出土


      (資料圖片)

      高40、長24.4、寬10.5厘米

      展品此造像正面雕一佛、四菩薩、四弟子二力士及二獅子。兩側面各雕一護法。主尊有饅頭狀磨光肉髻及頭光,內著僧祇支,胸前系帶打結,外著雙領下垂式袈裟,左手內扣一物。右手施無畏印,跣足立于蓮臺上。主尊左右各雕二菩薩,均頭戴寶冠,飾圓形項圈,“X”形披巾交于腹前寶珠,上身赤裸,下著長裙。在佛、菩薩之間的背光上浮雕四弟子,外側二菩薩前的基座上各圓雕一力士,手握金剛杵。佛與菩薩像身后為一蓮瓣形大背光,其上浮雕佛說法圖和飛天。背屏左右兩側各浮雕一護法像,頭戴風帽,雙手于胸前拄一上細下粗的棍形物,跣足而立。

      《河洛地區——華夏文明的策源地》

      陳昌遠,《史學月刊》1994年第1期第9~15頁

      作者認為,中國文明出現的標志是國家的出現。作者根據歷史文獻的記載,證明禹都陽城、商都尸鄉溝、成周郟鄏均建在河洛地區。而夏商周三代先后在此建都都不是偶然的。作者通過分析河洛地區從舊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為華夏文明出現奠定基礎的農業,文獻記載中“華夏”一詞的稱呼最初出現也僅限于河洛一代,以及河洛一代優越的自然地理條件,證明河洛地區在黃河流域中具有獨特的地理位置,居“天下之中”,是四面八方交匯的“土中”,所以是中心,是核心。而華夏文明的起源過程中只能有一個中心,一個核心,所以河洛地區是華夏文明的策源地,是中國遠古文明的中心區。東北、東南等地區的原始文化生產力水平雖然也很高,但進入階級社會的時間較晚,它們是在中原地區商周文化的影響下,才不同程度地進人階級社會的。

      《根在河洛功存華夏——中華炎黃文化與河洛文明國際學術討論會綜述》

      有為、新夷,《史學月刊》1994年第1期第115~117頁

      本文是“中華炎黃文化與河洛文明”國際學術討論會的紀要。作者分五部分對與會學者所討論的問題進行了綜述。

      第一部分是炎黃文化與河洛文明。炎黃文化有廣義和狹義之分。生活在河洛地區的華夏部族是狹義的炎黃文化,他們是最先脫離野蠻蒙昧時代而邁向文明門檻的。第二部分是關于河洛文化。河洛文化是會議討論的中心議題,與會代表就河洛文化的界定、內涵、影響、歷史地位和衰落原因等問題各抒己見,展開熱烈的討論。第三部分是關于河圖洛書。河圖洛書是一種歷史文化現象,這一現象引起專家學者的關注,并對它的產生和性質等問題進行了熱烈的討論。第四部分是關于河洛文化與愛國主義。八千年的炎黃文化和五千年的文明史,連綿不斷,形成光輝燦爛的中華文化圈。長期處于領先地位的河洛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搖籃和發祥地。因此,要研究中國古代文明,河洛地區就是一個主要的地區。第五部分是拓寬視角與深化研究力度。近年來,許多地域文化如燕文化、楚文化、晉文化等的研究遍及祖國各地,這些地域性研究,無疑會深化中華民族文化史的研究。而河洛文化博大精深,至今還有如河洛文化如何傳播和輻射、古代帝王為何都到河訥筑壇沉璧祭天等問題有待于解決。

      文字來源《中國文明起源研究要覽》,文物出版社2003年12月出版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中國社會科學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 編

      圖片及說明來源:成都博物館 網站

      標簽: 河洛文化

      責任編輯:mb01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聯系我們

       

      Copyright @ 1999-2017 www.8x5.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豫ICP備20022870號-23

      聯系郵箱:553 138 77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