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財經 | 公益 | 彩店 | 奇聞 | 速遞 | 前瞻 | 提點 | 網站相關 | 科技 | 熱點 |
      熱頭條丨數百張公私珍藏圖片,展現驚艷西方700多年的中國風!

      發稿時間:2022-09-03 06:05:49 來源: 騰訊網

      · 關注秦朔朋友圈 ID:qspyq2015 字數 1k+ ·

      我們常把“中國風”這三字掛在嘴邊。


      (資料圖片)

      看似日常,殊不知人家可是個正經的學術術語。

      | 讓·安托萬·弗雷斯《中國設計》1735年,法國巴黎國家圖書館

      中國風(Chinoiserie),最早源于1839年法國的一個形容詞“Chinois”,意為“與中國有關的”。

      直到1883年,“Chinoiserie”被《牛津英語詞典》收錄,而后作為藝術史學術術語使用。

      | 英國的中國風墻紙

      看到這兒,你是否覺得奇怪:

      如此“中國親生”的三個字,為何“老外”這么重視,還這么早就開始重視了?

      其實,中國風自13世紀晚期就是西方特有的藝術和文化現象,曾驚艷西方世界700多年。

      最早可追溯到馬可·波羅在元大都被元世祖忽必烈接見這一事件。

      | 乳白玻璃仿瓷陶器,威尼斯制造

      那么現在,就讓我們重新來認識“中國風”這三個字:

      它可以是歐洲皇室舉辦中國宴會玩“COSPLAY“;

      也可以是歐洲貴族爭相擺入家中的中國瓷器;

      還可以是成為風靡歐洲的高級飲品——中國茶葉……

      | 1688年,頗具中國風的法國博韋掛毯

      今天,就讓我們在《中國風》里認識不一樣的“中國風”,走近這場700多年的“東風西漸”。

      作者佛朗切斯科·莫瑞納,1972年出生于意大利波坦察,他長期致力于遠東與歐洲跨地域文化交流研究。

      其中,《14-19世紀中國風藝術在意大利的演進》一文曾得到中國風藝術研究領域的開拓者、世界藝術史泰斗休·奧納爾的高度贊揚。

      全書以圖文并茂的方式為讀者勾勒出中國風在歐洲的發展軌跡,內容翔實精彩:

      不僅分析概括了13世紀末到17世紀中國風在歐洲的誕生和早期發展;還集中闡述17世紀晚期到19世紀晚期歐洲盛行的中國風的發展,并按照歐洲的歷史、政治、地域和文化等因素劃分章節。

      西方人心中的中國形象

      在工業革命之前的歐洲人印象中,中國是一個遙遠、神秘并且充滿詩情畫意的國度。

      許多歐洲的學者和藝術家都受到遠東進口的器物或是冒險家帶回的遠東見聞的啟發。

      在文學、戲劇、哲學、建筑和藝術等領域創作出了大量讓人耳目一新的作品。

      所以,中國風并不局限于某一特殊的藝術媒介或特定的時代風格。

      它是一種廣泛的文化藝術訴求:從舞臺劇到陶瓷工藝,從哲學到室內裝飾,從漆器工藝到音樂,在相當長的一段歷史時期內伴隨著歐洲文明而成長。

      | 瓷制中國人物擺件,法國樊尚制造

      例如,在文學領域,1667年,約斯特·馮達爾就在《中國社稷之傾覆》中說道:“中國就如同一顆氣質典雅而高貴的鉆石,閃耀著神圣而璀璨的光芒。”

      繪畫領域也出現了諸多中國元素,如:意大利畫家詹多梅尼科·提埃波羅在瓦爾馬拉莊園中所畫的壁畫《中國布商》,這也是意大利最為出名的中國風壁畫之一。

      以及傳入歐洲、備受貴族追捧的中國瓷器。

      在威尼斯大師貝利尼的《諸神之宴》中,他就細致描繪了作為眾神法器的中國瓷器。

      這些青花瓷高貴典雅,造型精準,可見其曾認真把玩過歐洲貴族珍藏的瓷器。

      | 彼得羅·馬薩,一對中國風木板

      哲學領域,伏爾泰曾在《哲學辭典》中說道:

      “中國文人的宗教信仰是令人羨慕的。因為他們所尊崇的既不是迷信,也不是荒謬的傳說,而是僧侶們規范的具有各種含義的教條,其教義與理性和自然并不相悖。”

      毫無疑問,中國風的盛行遍及歐洲各地,僅有少數歐洲地區沒有受到其影響。

      其表現方式也多種多樣,這與其在歐洲各地傳播和發展的方式不同有關。

      但就整體而言,各國各地都曾發展出帶有各自審美傾向和技法獨特的中國風藝術。

      200多張珍藏圖片

      全書包含200多張公私珍藏的高清圖片,圖文并茂,形象化展現中國風對歐洲文明的深遠影響,你可以看到:

      法國藝術家布歇在作品《中國園林》中,畫著身著中國傳統服飾的仕女,但人物卻是西方面孔;

      丹麥哥本哈根羅森堡城堡的一間漆器室上,懸掛了幾尊觀音菩薩像;

      丹麥哥本哈根腓特烈城堡內建造的中國茶室和橋梁;

      維也納美泉宮內的中國室,墻上的漆板畫是從中國進口的漆金屏風上拆卸改造而成;

      西班牙雷迪洛皇家建造的瓷器室……

      在這些圖像中,可以清晰還原中國風在歐洲的產生與風格發展,及其對歐洲藝術的深遠影響。

      《中國風》的護封采用藝術紙,燙紅金的書名與國風主題相呼應。

      圓脊精裝。

      內封為2mm荷蘭板,圖案采用專色印金,頗具質感。

      內文采用128g啞粉紙。

      紙張涂層工藝,色彩高度還原,呈現作品高清細節。

      標簽: 數百張公私珍藏圖片 展現驚艷西方700多年的中國風

      責任編輯:mb01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聯系我們

       

      Copyright @ 1999-2017 www.8x5.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豫ICP備20022870號-23

      聯系郵箱:553 138 77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