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財經 | 公益 | 彩店 | 奇聞 | 速遞 | 前瞻 | 提點 | 網站相關 | 科技 | 熱點 |
      天天最新:王羲之草書《二哥帖》欣賞

      發稿時間:2022-09-02 10:09:33 來源: 騰訊網

      王羲之草書《二哥帖》欣賞

      王羲之草書《二哥帖》

      放大后細賞其神韻:


      (相關資料圖)

      王羲之(303—361,一作321—379),字逸少,瑯琊臨沂(今山東臨沂)人,后徒居山陰(今浙江紹興)。官至右軍將軍、會稽內史,故世稱王右軍、王會稽。王羲之出身于一個書法世家的門庭他的伯父王翼,王導;堂兄弟王恬,王洽等都是當時的書法名手。

      王羲之楷書師法鐘繇,草書學張芝,亦學李斯、蔡邕等,博采眾長。他的書法被譽為“龍跳天門,虎臥鳳闕”,給人以靜美之感,恰與鐘繇書形成對比。他的書法圓轉凝重,易翻為曲,用筆內厭,全然突破了隸書的筆意,創立了妍美流便的今體書風,被后代尊為“書圣”。

      王羲之作品的真跡已難得見,我們所看到的都是摹本。王羲之楷、行、草、飛白等體皆能,如楷書《樂毅論》、《黃庭經》、草書《十七帖》、行書《姨母帖》、《快雪時晴帖》、《喪亂帖》等。著名的尚有《官奴帖》、《二謝帖》、《奉桔帖》、等。其書法主要特點是平和自然,筆勢委婉含蓄,遒美健秀,后人評曰:“飄若游云,矯苔驚蛇”,王羲之的書法是極美的。他所書的行楷《蘭亭序》最具有代表性。

      東晉永和九年(353)農歷三月三日,王羲之同謝安、孫綽等41人在紹興蘭亭修契(一種祓除疾病和不祥的活動)時,眾人飲酒賦詩,匯詩成集,合成一本《蘭亭集序》,公推王羲之作一篇序文。這時王羲之已醉了,他趁著酒意,拿起鼠須筆,在蠶繭紙上,揮起筆來。這篇序文,就是后來名震千古的《蘭亭集序》。 此帖為草稿,28行,324字。記述了當時文人雅集的情景。作者因當時興致高漲,寫得十分得意,據說后來再寫已不能逮。其中有二十多個“之”字,寫法各不相同。宋代米芾稱之為“天下行書第一”。

      《蘭亭序》在王羲之死后的二百七十年間在民間珍藏,后唐太宗從民間賺進御府,太宗李世民對《蘭亭序》愛不釋手,稱其書“盡善盡美”,“置于座側,朝夕觀覽”,遂遺命以《蘭亭集序》帖殉葬。從此真跡失傳。好在唐太宗李世民于貞觀十年,曾讓人摹拓十本以賜近臣。

      一般認為在所有臨摹本中,馮承素的墨跡摹本最為神似,稱為《蘭亭神龍本》。此本摹寫精細,筆法、墨氣、行款、神韻,都得以體現,公認為是最好的摹本。而后世臨摹《蘭亭序》的版本不下數百種。還有各類木石鐫刻本,摹本,臨本。這其中不乏大家之作,也有文人雅士的追捧。

      而最有名的幾副臨本除了剛才提到的馮承素神龍本外,還有《定武蘭亭》,傳為歐陽詢所臨摹等。今人所見,皆為《蘭亭序》臨摹本。 元趙孟頫曾稱此帖為“天下第一法書”。《石渠寶笈》收晉人三帖,號稱“三希”,此帖列于首位。 其為人所重視,由此可見。《蘭亭序》表現了王羲之書法藝術的最高境界。作者的氣度、鳳神、襟懷、情愫,在這件作品中得到了充分表現。古人稱王羲之的行草如“清風出袖,明月入懷”,堪稱絕妙的比喻。

      圖文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標簽: 王羲之草書二哥帖欣賞

      責任編輯:mb01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聯系我們

       

      Copyright @ 1999-2017 www.8x5.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豫ICP備20022870號-23

      聯系郵箱:553 138 77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