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財經 | 公益 | 彩店 | 奇聞 | 速遞 | 前瞻 | 提點 | 網站相關 | 科技 | 熱點 |
      天天快播:單霽翔談《博物館之城》:博物館從 “館舍天地”走向“大千世界”

      發稿時間:2022-08-30 16:59:57 來源: 騰訊網


      (資料圖)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沈杰群)8月29日,由中國電視藝術委員會、北京廣播電視臺主辦的文博探秘類真人秀節目《博物館之城》創作研討會在京舉行。

      《博物館之城》是廣電總局迎接黨的二十大重點文藝節目之一。這檔節目走進北京各大博物館,以沉浸式視角展現文博人不為人知的工作細節、博物館的歷史文化與精神風貌,向觀眾推廣北京“博物館之城”建設的豐碩成果,讓文物和文化遺產活起來,推動增強歷史自覺,堅定文化自信。

      會上,《博物館之城》制片人、總導演景思斯介紹了節目的創作形式和理念,節目嘉賓單霽翔分享了錄制中的見聞、體驗和收獲。

      單霽翔說:“我一直認為,一個好的博物館不是看他館舍有多宏大、藏品有多豐富,而是看這座博物館是不是有情懷有溫度,人們是不是能把這座博物館當作自己生活中的博物館,人們是不是經常來,來了不想走,走了還想來。如果人們進一步了解博物館對現實生活的意義,了解博物館的日常工作,知道博物館背后的故事。人們就會更加理解和支持博物館,也就會積極主動參與到博物館之城的建設中來。”

      單霽翔表示,以前他的工作主要是博物館管理,《博物館之城》這檔節目讓他有了在不同博物館的不同部門參與基層工作的機會。因為《博物館之城》,他在北京藝術博物館里成為工程部的員工,體驗給大佛貼金、維修古建筑;在首都博物館里成為保護部的員工,體驗紡織品和書畫的保護;在周口店北京人遺址博物館成為遺產監測員,參與遺產本體溫濕度監測和消防演練工作,向發現和研究周口店遺址的考古界前輩們獻花致敬。

      單霽翔指出,到2021年底,北京市已擁有204家備案博物館,成為世界上擁有博物館資源最多的城市之一。最近,國際博物館協會正式公布了博物館的新定義,強調了博物館的包容性和多樣性。“當前,博物館的功能已經從‘保護文物藏品’延伸到‘保護物質和非物質遺產’。博物館的形態也從傳統博物館的‘館舍天地’,走向豐富多彩的‘大千世界’。”

      研討會上,文藝評論家仲呈祥、北京大學教授俞虹、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副總編輯、《國際博物館》雜志中文版主編張遇、社科院研究員冷凇等專家從節目的思想性、藝術性、創新性及現實意義等角度進行點評分析。

      北京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北京廣播電視臺黨組書記、臺長余俊生表示,北京廣播電視臺將始終做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守護者和傳承者,用專業打造精品,用文化浸潤人心,創作出更多更好的優秀文化節目,服務于全國文化中心建設。

      (本文圖片由主辦方提供)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標簽: 單霽翔談博物館之城博物館從 館舍天地走向

      責任編輯:mb01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聯系我們

       

      Copyright @ 1999-2017 www.8x5.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豫ICP備20022870號-23

      聯系郵箱:553 138 77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