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總是這樣匆匆流逝,不知不覺中炎熱的夏季已經遠去,秋之韻味開始靜靜地彌散,漸漸充盈整個天地之間,處暑已將酷熱和涼爽悄然隔開了。
處暑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四個節氣,反映了氣溫的變化。《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處,止也。暑氣至此而止矣。”處,有躲藏、終止的意思。處暑,意味著酷熱的天氣結束了,轉而迎接涼爽天氣的到來。雖然秋季在時間意義上已經來臨,但“秋老虎”還時時發威。即便如此,早晚已開始變得涼快了。
古人根據自然界的變化將處暑分為三候:一候鷹乃祭鳥;二候天地始肅;三候禾乃登。處暑時節,老鷹開始大量獵捕鳥類;天地間萬物開始凋零;“禾乃登”的“禾”是黍、稷、稻、粱類農作物的總稱,“登”即成熟的意思。“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形象地寫出了此時節豐收的景象。
(資料圖片)
處暑過后,秋意漸濃,正是人們暢游郊野迎秋賞景的好時節。詩人孟浩然的“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宿建德江》)把秋季的獨特之美形象地描寫了出來。處暑的鄉村盡顯清秋之韻,晨風拂面,空氣清新,沁人肺腑。中午的陽光也溫和起來,不再那么耀眼、那么灼熱,變得清澈而迷離。天上的那些云彩也顯得疏散自如,不再是大暑時聚集在一起的濃云了。田野里的稻谷開始泛黃染金,而成熟的瓜果更是光鮮得讓人垂涎欲滴。柔和的涼風習習吹來,讓人感到陣陣涼爽,不經意間也帶走了樹枝上的幾片樹葉。
夕陽西下,綻放的余暉映紅了天邊的晚霞,零落的秋葉、搖曳的蘆葦、歸巢的倦鳥,一切顯得那么的柔和、恬靜,頗有“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意境。夜晚,皎潔的月光一瀉而下,給大地披上了一層薄紗,月色溶溶,秋蟲唧唧,偶爾傳來幾聲蛙鳴,已然沒了夏天的嘈雜。秋日的美景悄然出現,難怪劉禹錫這樣寫道:“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處暑滿地黃,家家修廩倉。”秋天是收獲的季節,與收獲相伴的是喜悅,之前深切的企盼、灑落的汗水,都在此刻有了豐厚的回報。當然,收割的辛苦還得繼續。晝暖夜涼的條件對農作物體內干物質的制造和積累十分有利,莊稼成熟較快,俗語云“處暑禾田連夜變”。因此,經歷了熱情的盛夏的人們,是不敢陶醉在這秋高氣爽的田園風光中的,他們深知“谷到處暑黃”,“處暑高粱遍地紅”。為了糧食有一個好的收成,他們必須在處暑之時加強農作物的最后管理,澆水灌地、躬耕除草,辛勤的汗水延續著夏天的火熱,心中期盼著金秋的豐腴與成熟。
“四時俱可喜,最好新秋時。”處暑,這個干凈而清朗的時節在詩人的眼里是獨特而富有情趣的,于是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篇佳作。唐代詩人白居易《早秋曲江感懷》詩云:“離離暑云散,裊裊涼風起。池上秋又來,荷花半成子。”全詩以平實自然的語言,將清新高遠的詩意生動形象地描述了出來,真實地再現了這一節氣的自然景觀。孟浩然的《初秋》寫道:“不覺初秋夜漸長,清風習習重凄涼。炎炎暑退茅齋靜,階下叢莎有露光。”詩句描寫了立秋給人們帶來的感覺和周圍的變化,夜漸漸地長了,清涼的風緩緩地吹著,令人感到涼爽,酷熱的夏日熱氣終于消退,房子里也安靜了,臺階下的草叢也有了點點露水珠。宋代詩人蘇泂有詩《長江二首》寫道:“處暑無三日,新涼直萬金。白頭更世事,青草印禪心。放鶴婆娑舞,聽蛩斷續吟。極知仁者壽,未必海之深。”這首詩寫的是,處暑之后夏季余暑仍在,涼爽的天氣價值萬金。詩人從無常的天氣中聯想到,即使長壽者也不是什么都知道的。
惱人的炎熱終將離去,但秋天的蕭瑟往往使人徒增愁思傷感,連詩詞里都帶著悲切的情感。南宋詞人朱淑真的《早秋有感》云:“西風淅淅收殘暑,庭竹蕭疏報早秋。砌下黃昏微雨后,幽蟄啾啾使人愁。”瘦緊的西風吹走了花事錦盛的春夏,卻吹不走積攢在詩人眉彎上的閨閣暖傷哀愁。元代馬致遠的元曲小令名作《天凈沙·秋思》被稱為“秋思之祖”,“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小令很短,但卻描繪出了一幅凄涼動人的秋郊夕照圖,抒發了一個飄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鄉、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
處暑時節是菊花盛開的季節,也是個有故事的節氣。唐末農民起義領袖黃巢屢試落第后觸景生情,寫下了一首極具霸氣的菊花詩——《不第后賦菊》:“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后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詩歌以菊喻志,借物抒懷,通過刻畫菊花的形象、歌頌菊花的威武精神,表現了作者等待時機改天換地的英雄氣魄,閃爍著強烈的反抗精神的火焰。果不其然,黃巢后來參加了王仙芝的起義隊伍,雖然最終失敗了,但加速了唐王朝的滅亡。
“三伏適已過,驕陽化為霖。”人們在經歷了一個季節的忙碌和焦躁不安后,終于喜迎收獲。盛夏漸行漸遠,秋意開始盡情地鋪陳揮灑,天地萬物也由春夏的勃勃生機逐步轉向蕭條衰落,四季又一次輪轉,秋天真的來了。
◎本文原載于《中國紀檢監察報》(作者徐新),圖源網絡,圖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 衢州風華學校教師宋晴斬獲省級比賽一等獎
- 阿根廷隊將與阿聯酋隊進行一場友誼賽后前往卡塔爾
- 卡塔爾世界杯各隊大名單全出爐 我們總結了5個“最”
- 世界消息!北京唯一“五線換乘”樞紐!麗澤城市航站樓交通樞紐獲批
- 全球新動態:美國今年流感季已致1300人死亡 專家呼吁民眾積極接種流感疫苗
- 天天快播:世界首個唾液孕檢試劑盒即將上市
- 天天滾動:今年以來我國新開工重大水利工程45項 創歷史新高
- 熱點聚焦:北京朝陽:繼續增加核酸檢測點位和通道,優化點位布局
- 美國登月火箭終于發射升空 執行“阿耳忒彌斯1號”任務
- 看熱訊:10月民航客運數據發布 ?主要運營指標同比下滑
- 世界熱資訊!綠色菜單引領餐廳低碳消費新風尚
- 燕麥奶不等于燕麥加牛奶
- 四川省總工會職工心理健康服務活動走進遂寧
- 今日關注:北京新增感染者中,147例為隔離觀察人員,涉及13區
- 全球播報:貴州大方:非遺傳人高光友獲“貴州工匠”稱號
- 世界通訊!用包裹著火焰的詩句,撫平時光的皺紋|“娜夜詩選”首發
- 2000千克是多少噸?1噸等于多少磅?
- 含“相接”的成語有哪些?人山人海出自哪里?
- 描寫潮水的四字成語有哪些?悶雷滾動近義詞都在這兒!
- 中國最嚇人的一本古籍是什么?為什么現在中醫不學本草綱目?
- (V面日報11.15)彩虹醬哇、鈴宮鈴、阿薩獲漲粉、營收、人氣榜榜首
- 干燥劑怎么重復利用?與壓片型干燥劑類似的干燥劑有哪些?
- 世界微資訊!疫情午報|31省區市昨日新增1.9萬余例,詳情匯總
- 環球今日訊!國內旅游市場再迎利好 出行信心恢復仍需時間
- 焦點精選!2022“閱讀北京·十佳優讀空間”評選結果出爐
- 全球新資訊:衢江區“一庫一策”動態清零病險水庫
- 世界熱文:安化縣退休交警給村民送頭盔
- 每日熱文:?衢州“烏引”建設高速互聯“智能引水網”
- 速讀:黃山風景區探索"信用游" 能否成旅游業趨勢?
- WTA發布明年1至8月賽歷 澳網農歷春節期間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