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財經 | 公益 | 彩店 | 奇聞 | 速遞 | 前瞻 | 提點 | 網站相關 | 科技 | 熱點 |
      【全球獨家】二十四節氣——歷盡三伏熱,天涼好個秋

      發稿時間:2022-08-23 06:51:28 來源: 騰訊網

      二十四節氣,是中國古人問天的智慧。


      (資料圖片)

      天文、農事、物候和民俗,春耕、夏耘、秋收和冬藏,科學巧妙地結合,又衍生了大量與之相關的歲時節令文化。

      人與自然、人與萬物和諧共處,這是中國人獨特的時間美學,也是最樸素的中國式浪漫。

      八月將末,三伏已盡。秋季的第二個節氣處暑來了。

      元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處,止也,暑氣至此而止矣”。這里,“處”是停止、隱退的意思,表示暑熱之氣到此結束。人們開始擺脫夏季的炎熱,準備迎接涼爽的秋天。“處暑無三日,新涼直萬金。”在詩人蘇泂筆下的處暑,是千金都買不來的涼爽。

      俗話說,“處暑一聲雷,秋里大雨來。”俗話又說,“一場秋雨一場涼。”近幾日好多蘭州人都是從清晨的秋雷聲中醒來,一場場雨水帶走了夏日的高溫,北方特有的秋高氣爽也在每一個微涼的清晨有了模樣。

      處暑有三候。

      一候鷹乃祭鳥。鷹自此時起感受到了秋天的肅氣,開始大量捕獵鳥類,但人們發現,鷹常常將把所獵之物碼放在一起,“殺鳥而不即食,如祭然”,就像是人們將各種美食先供奉給神靈和先祖的祭祀一般,古人將這種現象稱為“示有先”。

      二候,天地始肅。天地始肅,指天地間萬物開始凋零,充滿了蕭肅之意。

      三候,禾乃登。“禾”指的是黍、稷、稻、梁等谷物的總稱,“登”是成熟的意思,“禾乃登”,泛指谷物開始成熟,但這個時候并不是所有的作物都成熟了。“禾乃登”特指江山社稷的“稷”,作為五谷之首,在處暑時節率先成熟。

      二十四節氣即是古人問天的智慧,那么,在博物館里也有很多和節氣相關的“寶貝”。

      處暑的民俗活動很多,如吃鴨子、放河燈、開漁節、煎藥茶、拜土地公、祭拜先祖等。

      現收藏于蘭州市博物館的國家一級文物清代蘇氏祖先堂,就是處暑節氣祭拜先祖習俗的實物例證。蘇氏祖先堂是蘭州民居樣式建筑模型。擺放祖先堂的供桌闊2.15米、寬1.17米,高0.85米。模型為古代高臺建筑,整座建筑坐于須彌座高臺上,明間筑臺階五級,拾級而上即登高臺。建筑制式為五架梁懸山帶出檐,面闊為破五間2.1米、進深0.9米、高1.4米。雙坡筒瓦頂,明柱檐廊。臺階、須彌座均設欄板,平板枋上施七踩品字科斗拱九攢。額枋間飾荷葉隔架墩,柱間飾雀替。明間檐柱掛對聯一副及橫批一塊,惜字已不辯。整座模型全木制作,精巧玲瓏,特別是斗拱分件,完全仿真制作。

      處暑,這時不再有盛大的花事,取而代之的是即將層林漸染的秋景,是開始欣賞大自然有關季節變化的奇妙。

      總策劃丨劉世才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周言文 文/視頻

      圖片由蘭州市博物館提供

      編輯丨包學楓

      標簽: 二十四節氣歷盡三伏熱 天涼好個秋

      責任編輯:mb01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聯系我們

       

      Copyright @ 1999-2017 www.8x5.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豫ICP備20022870號-23

      聯系郵箱:553 138 77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