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財經 | 公益 | 彩店 | 奇聞 | 速遞 | 前瞻 | 提點 | 網站相關 | 科技 | 熱點 |
      觀點:【尋星跡·城市匠心】難舍木料香——記行業先鋒顧惠明

      發稿時間:2022-08-23 05:46:48 來源: 騰訊網

      在寶山轉型發展的奮進之路上,有這樣一群不平凡的勞動者、創造者。他們的光芒并不來自于耀眼的文憑,顯赫的家世,而是默默執守平凡崗位,追求職業技能的完美極致,最終脫穎而出,成為一個行業、一個領域不可或缺的領軍人物。

      寶山融媒與寶山區總工會共同企劃的《尋星跡· 城市匠心》系列,專訪2016年來榮膺“上海工匠”稱號的行業先鋒,記述他們點燃夢想,傳承創新,締造一個又一個城市奇跡的故事。


      (資料圖)

      接近40度的高溫,校園沉浸在明晃晃的日光里,一浪高過一浪的蟬鳴聲讓空氣顯得越發炙熱凝固。暑假來臨了,寶山區濟光職業技術學院里的一棟白色小樓卻沒有“休業”。每逢寒暑假,顧惠明風雨無阻,坐上四十多分鐘的公交來到這里,帶領徒弟一起研習琢磨新作品 。

      顧惠明和學徒郁勇勇、方圳海在一起研究制作榫卯古建筑模型

      這里既是濟光學院建筑工程系的木工實訓教室,也是“顧惠明大師工作室”所在地。“平日里忙著教學,但真的要做好木工,尤其是做好一個作品,需要凝神聚力耗費大量時間。”顧老師對學生們說道。

      顧惠明,上海首批木工高級技師、上海市職業技能鑒定中心木工專業考評組組長。2017年,59歲的他成為“上海工匠”中經自薦渠道入選的最高齡者。早已是行業領頭人的他總是謙虛地說:“我只是個木工,不敢以‘工匠’身份自居。”

      顧惠明出生于木工世家。純天然的木料香氣,敲敲打打的聲音是氤氳在他腦海里的童年回憶。父親是十里八村有名的木工,伯父更是上世紀50年代著名的北京十大建筑 (人民大會堂 、中國革命歷史博物等) 的建設者之一 。懷著對父輩們的崇拜和對木工行業的熱愛,他全身心扎進了木藝世界。搬木方、拉鋸、刨木料……他兢兢業業鉆研基本功,很快“小木匠顧惠明”的口碑就在村里傳開了。

      上世紀九十年代,國家建設部在全國挑選11名建筑工人,經過政審、技能等層層篩選后,顧惠明成為上海三名建筑工之一。

      在上海住總集團工作期間,顧惠明憑借豐富的經驗和過硬的本事解決了不少重點工程中的施工難題。其中,最出名的就是解決了圓弧形旋轉樓梯的計算與放樣之困,不僅提高了精度和工效,創造的經濟效益也是無法估量的。

      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長刨、短刨、曲尺、墨斗……顧惠明的工具箱常年隨身攜帶,工具眾多卻擺放有序。“這些工具都是根據我自身需要親自定制的。看似簡單,但外面各種精密機械都做不到的精準動作,它們卻能做到。”顧惠明說。

      圖:工具仿佛被歲月滋潤了一般 ,濃縮了顧惠明的木工生涯 ,也印刻著他一生的榮光。

      木工到底是從哪一天開始沒那么吃香了?顧惠明也說不清楚,但他決意要將這門手藝傳承下去。退休后的他沒有選擇閑適,而是成為了濟光職業技術學院的木工導師。通過“上海工匠”大師工作室,他專注于“傳承育人”,在技能教學上總結出“五步教學”法和“六要”原則,讓學生們“一聽就懂、一講就會、一動手就掌握”。

      此外,顧惠明還熱心各類公益活動。他在上海科技館舉辦“星光計劃”職業體驗活動,講解魯班鎖、卯榫制作技藝;在上海工人文化宮的“工匠學堂”,為全市的中小學生代表講述“工匠精神”,并開展職業體驗活動。在他的作坊里,許多精巧迷你的木匠工具,都是他為了上課親手制作的教具。

      “木工,不僅是和木頭之間的對話,也是和自己的心靈之間的對話。”這是顧惠明在工作坊中經常對小學員們說的話,也是對每一個在現代生活喧囂中浮沉、探索的人的啟迪。

      來源:上海寶山

      標簽: 尋星跡城市匠心難舍木料香記行業先鋒顧惠明

      責任編輯:mb01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聯系我們

       

      Copyright @ 1999-2017 www.8x5.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豫ICP備20022870號-23

      聯系郵箱:553 138 77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