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財經 | 公益 | 彩店 | 奇聞 | 速遞 | 前瞻 | 提點 | 網站相關 | 科技 | 熱點 |
      環球微資訊!解讀No.108|東坡詞 “南歌子·見說東園好”

      發稿時間:2022-08-21 23:05:09 來源: 騰訊網

      宋神宗元豐七年(1084年)秋,蘇軾陪伴王勝之到了儀真,同時拜訪了真州太守袁陟,寄居于學宮,該詞是三人同游東園時蘇軾所作。

      《南歌子·見說東園好》

      原文


      (資料圖)

      見說東園好,能消北客愁。

      雖非吾土且登樓,行盡江南南岸,此淹留。

      短日明楓纈,清霜暗菊球。

      流年回首付東流,憑仗挽回潘鬢,莫教秋。

      南歌子:詞牌名,唐教坊曲。又名《南柯子》《鳳蝶令》等。有單調、雙調兩體。雙調又有平韻、仄韻兩體。宋人多用平韻體,此詞用平韻體。

      見說:見了后才說,這里指親身感受。

      東園:江蘇儀真風景園林。原為州之監軍廢營。龍圖閣直學士施正臣、侍御史許子春、監察御史馬仲涂建造成為暇日游園。

      北客:蘇軾自謂。因儀真在宋都開封之南,故自稱“北客”。

      吾土:自己的故鄉,故地。

      行盡:游遍,游完。

      此淹留:我在儀真東園才真羈留,逗留。

      短日:冬至后,白晝一天天地短起來。

      纈(xié):染有彩紋的絲織品。

      流年:光陰。

      付東流:付給東流水一去不復返了。

      憑仗:借助。

      挽回潘鬢:留住潘岳那樣的鬢發。潘岳:潘郎,即潘安,又名潘岳。字安仁。滎陽中牟人。西晉著名文學家、政治家。

      莫教秋:不要讓它像秋景那樣衰敗。

      “東園的風景非常美,今日一見果真如此,能消除我心中的愁悶。

      我雖然不是本鄉本土的人,但是登上樓臺一看,這是我游遍江南之地從未見到過的美景。正是因為東園美麗的風景才把我留在了這里。

      日照短的秋天,鮮明的楓葉如織錦。清白的秋霜降下后,深暗色的菊花卷縮成一個球團了。

      回顧我的青春年華已交給東去的流水了。借助潘安的能耐,延緩我雙鬢發白,不要讓它像秋景那樣衰敗。”

      這首詞的上片,詠東園的迷人風光。

      第一、二句,站在第三者的立場上寫“東園好”。

      “見說”,點明非“聽說”,是親身感受。

      具體好在哪里,好在“能消”像蘇軾這樣政治“北客”之“愁”悶,這是鋪墊之筆。

      第三、四、五句,寫百聞不如一見,東園風光實屬迷人。

      雖然蘇軾不是本鄉本土的人,但一“登樓”,縱觀全景,氣象萬千,頓覺豁然開朗,令人神往。

      這是蘇軾“行盡江南南岸”所未曾見到的美景,頗有范仲淹在岳陽樓上所觀寫山光水色的韻味,令人心曠神怡。

      正因田園如畫的儀真,才把蘇軾“淹留”、挽留住了。

      下片,特寫眼前事物,感嘆人生短暫。

      第一、二句特寫白晝“短日”的“楓”雖“明”而已“纈”,微寒“清霜”的“菊”既“暗”而又“球”。

      這典型的帶有雙關意義的深秋景物,是在給予蘇軾什么。

      第三句,一語道破此時此地蘇軾思想的真諦:“流年回首付東流!”似有人生短暫、不堪回首的愁悶。

      最后兩句,借助古代文人的傳統心理來自我安慰:憑借東園的美好景色,讓蘇軾內心增添了愉悅;憑借潘岳的能耐,延緩蘇軾逐漸發白的雙鬢。

      全詞借景抒情,借東園美好迷人的風光事物,敞開了蘇軾曠達寬闊的胸懷,消解了多年積抑于心的愁悶。

      觸發了蘇軾復雜的思想情緒中的消極心態,也為蘇軾內心增添了心事忡忡的憂愁。

      來源網絡,參考“百度、騰訊”等相關文獻,僅做學習所用

      若有“修改、糾錯”,請聯系作者~

      標簽: 南歌子見說東園好

      責任編輯:mb01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聯系我們

       

      Copyright @ 1999-2017 www.8x5.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豫ICP備20022870號-23

      聯系郵箱:553 138 77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