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財經 | 公益 | 彩店 | 奇聞 | 速遞 | 前瞻 | 提點 | 網站相關 | 科技 | 熱點 |
      全球百事通!聚光燈|城市需要古典音樂,更要從經典中創新

      發稿時間:2022-08-19 10:04:53 來源: 騰訊網

      作者:陳永華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音樂學院副院長(教育)、作曲家及指揮、香港太平紳士

      西洋古典音樂又稱高雅音樂。準確一點說,今天常常上演的西洋古典音樂樂曲,其實是歐洲17世紀中葉的巴洛克時期(Baroque Period),經過18世紀的古典時期(Classical Period,又名啟蒙時期Age of Enlightenment)到19世紀的浪漫時期(Romantic Period)的音樂。后又以古典及浪漫兩個時期的音樂作品最常在全世界的音樂廳舞臺上出現。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這兩個時期的大音樂家創作了不少經典交響曲、室內樂以及歌曲,他們包括作了104首交響曲、人稱“交響樂之父”的海頓,作了41首交響曲的莫扎特,而其后的作曲家大都難超過9首,他們是貝多芬、舒伯特、舒曼、勃拉姆斯、歌劇作曲家瓦格納以及浪漫主義后期的馬勒、布魯克納等。上述所有作曲家都是來自今天的德國或奧地利。這樣說是因為在1871年以前,說德語的地區基本上分成很多小王國,最后由最大的普魯士(Prussia)帝國在首相俾斯麥 (Bismarck)的設計下, 把所有德語地區(除了奧地利帝國)統一起來,合稱為德意志帝國,就是今日德國的前身。

      古典音樂發展史

      所謂西洋古典音樂在器樂上幾乎是德奧作曲家們的天下,交響曲及弦樂四重奏都是他們建立的。但歌劇則以意大利人為首,意大利人在公元1600年前后就寫了西洋音樂歷史上第一部歌劇。羅西尼、威爾第、契西尼等全都是意大利作曲家,?當然還有一位意大利語和德語歌劇都寫得十分出色的奧地利作曲家莫扎特。總而言之,所謂西洋古典音樂多是指大約從1650年至20世紀初的歐洲音樂,又以德奧及意大利為首。同時也不要忘記小提琴及鍵盤樂器,例如鋼琴是意大利人首先研發的,但后來德奧的鋼琴制造商在鋼琴技術上超越了意大利人。

      雖然法國人在這三個世紀都有一些作品,尤其是浪漫派的作曲家比才,他的法語歌劇《卡門》雖然令法國人感到驕傲,但數量上遠不及德奧及意大利。法國要等到19世紀末20世紀初所產生的印象派藝術及音樂后才吐氣揚眉。至于出了鋼琴詩人肖邦的波蘭,及出了鋼琴大王李斯特的匈牙利等國家到19世紀中后期才開始在音樂界冒起。而且肖邦很多作品其實都是在巴黎流亡時寫的。19世紀中后期比較有影響的還有俄羅斯音樂“五人組”,到了柴可夫斯基尤其是芭蕾舞音樂,俄國的音樂才一鳴驚人。

      所以全世界的古典音樂樂迷聽得最多的,大抵就是德奧的交響曲以及意大利歌劇,再加上俄羅斯芭蕾舞音樂。那為什么沒有美國音樂呢?因為美國聯邦政府成立后一直紛爭不斷,到1865年內戰結束不久又與西班牙在其殖民地發生戰爭,所以對音樂文化建設遠較歐洲遜色及遲。美國早期的黑人靈歌(negro spiritual)以及西部民謠算是有點特色,直到二十世紀出現了爵士樂并發展了百老匯音樂劇,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的流行音樂的成功,美國才真正進入了世界音樂舞臺。英語流行曲加上強大的商業推廣,馬上在全球年輕人中風靡。

      我個人是以偏好歐洲交響樂隊演奏古典音樂遠多于美國樂隊的,因為歐洲交響樂隊在文化表征及內涵上都較“原味”。德奧的樂隊哪怕是二流樂隊演奏莫扎特、貝多芬等他們同胞的作品,都能奏出一流效果。所以文化不在于表面冒充,要同時學它的底蘊,才能表達出音樂的精神面貌。

      城市要有普及音樂的意識

      音樂是人類共通的語言,在城市中也應當有古典音樂生存的空間。比如前文提到的德奧的交響曲、意大利歌劇、俄羅斯芭蕾舞等音樂,城市的舞臺上當是必不可少的,如果再擁有優秀的表演團體,那這樣的城市才算是國際大都市。

      所以在深圳,西洋古典音樂包括交響曲、歌劇、百老匯音樂劇及芭蕾舞表演是少不了的。我們需要有高水平的交響樂團、歌劇團、百老匯音樂劇團及芭蕾舞團等,優秀的獨奏獨唱家及指揮家當然也要同時擁有。還要有專業的音樂學院去培訓音樂學生,而非全依賴外來的藝術家。但更重要的是要有普及音樂教育推廣的意識,才能積聚觀眾,使音樂活動有群眾基礎。同時也要不斷鼓勵兒童、成年人以至退休人士都去學一下樂器,參加業余樂團或合唱團等活動。

      市民聽德國交響曲,例如貝多芬第五交響曲《命運》時,有沒有感受到德國人的嚴謹及自律,面對困難及挑戰的不屈不撓呢?聽貝多芬第九交響曲《歡樂頌》時, 又會否感受到樂曲及歌詞表示全人類都是兄弟姊妹的世界大同,從而在日常生活中減少不必要的紛爭呢?

      “國際化”不只歐美,更要中國

      音樂既是流行文化中不可或缺的藝術,又是嚴肅的思想表達。所以市民無論去音樂會或看歌劇表演都需要準時,并且衣著不能太隨便。坐進音樂廳或歌劇院不可以大聲交談,不可常用腳踢到前面座椅的椅背。這樣的文化活動去多了,人也受到文明行為的良好感染。所以參與音樂會或看歌劇表演是一個綜合活動,除了音樂欣賞之外,也是文明行為的培訓。至于將來到歐洲到德奧國家旅游或工作,當您能與當地人互相交流一下您聽他們音樂的心得時,他們也一定會對您另眼相看。謹記音樂是用來互相欣賞,用來交朋友的,這樣子音樂才能帶給您快樂,而不是競爭,也不是單單用來考級炫耀的。

      此外,當藝術團隊在不斷演出別人的文化經典時,也要用這些樂團、舞團開放給本地作曲家創作,從而建立自己的文化、自己的交響曲與自己的歌劇,而不是在舞臺上演出的全部都是借來的東西,否則很容易就變成“文化殖民地”。

      同時對傳統及現代的中國表演藝術要同等重視及提倡。要明白“國際化”的意思不是只有歐美的東西,沒有中國的東西。若外國朋友來了想聽優秀的中國作品,我們卻只懂向他們夸耀我們演的貝多芬比德國樂隊更好,卻沒有自己的音樂傳統和音樂創新,那就不能稱為“文化自信”。城市文化建設,就要一步步從經典中吸取養分,并深切理解我們自己的傳統文化,將它演繹給世界人民聽。

      來源|晶報APP

      編輯:陳建國

      標簽: 聚光燈|城市需要古典音樂 更要從經典中創新 古典音樂

      責任編輯:mb01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聯系我們

       

      Copyright @ 1999-2017 www.8x5.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豫ICP備20022870號-23

      聯系郵箱:553 138 77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