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財經 | 公益 | 彩店 | 奇聞 | 速遞 | 前瞻 | 提點 | 網站相關 | 科技 | 熱點 |
      全球觀點:“生于1992”,看30歲中韓藝術家的交流與展望

      發稿時間:2022-08-12 19:03:57 來源: 騰訊網

      8月11日,“生于1992:中韓青年藝術家交流展”在上海外灘18號久事藝術空間開幕。澎湃新聞了解到,此次值2021-2022中韓文化交流年及2022中韓建交三十周年之際,展覽以“生于1992”為題,以1992年出生的青年藝術家為主體,展出30位中韓青年藝術家的作品,展現中韓兩國在文化、人文等領域的交流與理解。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相關資料圖)

      記者在現場看到,展覽以書信形式替代了傳統的展覽前言,以互贈的詩歌的方式作為三個單元的區分標志。展覽相關負責人夏天告訴記者,展覽呈現的是關于過去、現在、未來,但詩歌使得這一線索更溫和,更親密。

      像候鳥銜來了異方的種子,

      三桅船載來了一枝尺八,

      從夕陽里,從海西頭。

      ——卞之琳《尺八》

      如同一只蝴蝶飛進來一般,

      請把燈光轉向這張紙條。

      ——鄭芝溶《明信片上寫的文章》

      夏喬伊《1992》,2021

      張芝瑛《深海》,2021

      張健栗《花》2020

      在第一單元中,卞之琳與鄭芝溶的詩歌代表著青年藝術家彼此之間的相互問候,作品展示了青年藝術家對于中韓藝術傳統的繼承與回應。這些作品囊括了中國、韓國歷史當中傳統元素。

      展廳中,韓國藝術家玄那娟的絲綢作品描繪了中國的十二生肖主題。夏天說,“這看起來是一個非常中國的主題,但在東亞文化中,生肖語言都是一樣的,韓國人都知道老鼠為什么排第一的故事。 ”通過這些作品,觀眾可以感受到兩國文化的相互包容。

      韓國藝術家玄那娟的絲綢作品

      劉泠杉的作品《迂谷第一章:存在》塑造的是一個心中的烏托邦神靈;對面則是一個鋪滿白色石膏的展墻,那是范詩磊的作品《白色工業》。主辦方希望以這樣的并置展示來致敬韓國藝術家白南準,他曾用電視機作為媒介來展現佛教主題。而這里,則是新媒介和烏托邦的呼應。而韓國藝術家崔惠圓的《隧道內的大海》則直接對應著展示空間所處的外灘,窗外就是隧道和黃浦江。

      劉泠杉《迂谷第一章:存在》,2016

      范詩磊《白色工業》,2021

      展覽的第二單元主要關注更為觀念性的個體表達,展現中韓青年藝術家對于當代生活的奇思妙想。

      一顆星是回憶

      一顆星是愛戀

      一顆星是孤寂

      一顆星是憧憬

      一顆星是詩歌

      一顆星是媽媽,媽媽

      媽媽,我給每一顆星星都起了美麗的名字

      ——尹東柱《數星星的夜》

      繁星閃爍著——深藍的空中,

      何曾聽得見他們的對話?

      沉默中,微光里,他們深深的互相頌贊了。

      ——冰心《繁星》

      這是策展人引用的冰心與尹東柱的詩句。夏天表示,“這里強調的是中國藝術家和韓國藝術家的互相呼應,彼此獨立的,卻又十分閃耀。星星一閃一亮,好像在互相稱贊對方。”

      展廳現場,韓國藝術家李圖談的三聯畫

      展廳現場,中國藝術家龔斌的三聯畫

      展覽呈現的是同為30歲的藝術家,在這里,可以看出同年齡段的兩國藝術家的關注點和對藝術的表達。其中,韓國藝術家李圖談用三聯畫來描繪人物,而中國藝術家龔斌則用三聯畫描繪日落的景色。在色彩運用上,也可以看出明顯的不同。

      林多恩《優雅的哭泣者手帕架》,2020

      周愷睿《neti-neti系列》,2022

      邊上,韓國藝術家林多恩關注的主題與身體有關,有眼睛、嘴巴、器官,并用詼諧幽默的方式來表達;邊上中國藝術家周愷睿的作品也是和身體有關,以植物的肌理來反思女性主題。兩者雖然都是女藝術家,但也散發出不同的藝術氣質與形式。

      第三單元引用詩歌來自穆旦與黃東奎:

      說真的,我愛你,

      是因為我的愛已經替換為無限延長的等待。

      入夜,山谷里大雪層層疊疊。

      我想我的愛會在某個地方緩緩停下。

      不過那時我可能會想著等你的姿勢。

      我想在這過程中,雪會停,花會開,樹葉會落下,

      再落下一場雪。

      ——黃東奎《快樂的信》

      再沒有更近的接近,

      所有的偶然在我們間定型;

      只有陽光透過繽紛的枝葉

      分在兩片情愿的心上,相同。

      ——穆旦《詩八首》

      這些句子是對愛、思念與愉悅的渴望,主辦方希望這一單元中的作品反映這種意愿:在當代藝術中,年輕藝術家勇敢地希冀純真美好的世界,并為之尋求達成的可能。

      譚婧影像作品《阿雄出走了》

      入口處,中國藝術家譚婧的影像作品《阿雄出走了》描述其成長過程中,對于身份的認知,以及對于故鄉的懷念。從這些作品中可以發現,他們確實是一代人。雖然他們的國籍、生活方式、文化有所不同,但他們有共同關注的話題,有很多相似性,例如,他們都有著童趣,這一點也反映在作品里。

      廉錫仁《俄羅斯方塊/熊》,2019

      彭可《心再次變得私密》,2021

      展廳尾端呈現的是一個空間,那是中國藝術家鄭亦然的裝置作品《客廳》,觀眾可以坐在這里休息,茶幾上有一本相冊,擺放了30位參展藝術家的童年照片。觀眾可以從中看到他們各自的成長經歷。而藝術家在這里可以彼此看到對方,增進交流。

      鄭亦然裝置作品《客廳》

      擺放了30位參展藝術家的相冊

      “人們說三十而立,也有人說三十而已,其實對于藝術家來說,三十歲還是年輕的,他們還有很多可能性。而展覽背后的故事則更加精彩。”夏天說道。

      展覽將展至8月28日。

      標簽: 生于1992 看30歲中韓藝術家的交流與展望

      責任編輯:mb01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聯系我們

       

      Copyright @ 1999-2017 www.8x5.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豫ICP備20022870號-23

      聯系郵箱:553 138 77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