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財經 | 公益 | 彩店 | 奇聞 | 速遞 | 前瞻 | 提點 | 網站相關 | 科技 | 熱點 |
      世界視訊!陜西東漢墓葬考古發現有刻銘鋪地磚

      發稿時間:2022-08-09 15:58:45 來源: 騰訊網


      【資料圖】

      記者從陜西省考古研究院獲悉,配合項目基建,陜西省考古研究院2019年對項目用地發現的6座東漢磚券多室墓進行了搶救性發掘,取得了豐富的考古收獲,為研究東漢時期墓葬營建、家族叢葬及隨葬用器等喪禮制度提供了新的實物資料。

      6座墓葬大小形制基本相同,全長17.05~24.2米不等,深4.55~6.2米。墓葬結構皆系長斜坡墓道,墓道兩側壁帶有單重或雙重臺階,墓室以磚砌“前堂后室”或帶左、右側室為主,整體平面多似“十”字形。現存券頂和部分磚墻毀塌,部分可能因盜洞盜擾。葬具人骨也基本不存,僅少量殘顱骨、肢骨或棺釘位于后室或側室。除M1位于墓地最東北處外,其余墓葬均集中分布于墓地西北部,以墓葬方向不同可以分為三組,其中M1和M4坐北朝南,M5坐東朝西,M2、M3和M6坐西朝東。根據墓葬形制、模型明器和陶動物組合及隨葬品特征初步判斷,這6座墓葬系東漢中早期家族叢葬墓地,雖遭盜擾破壞,但仍出土有陶、石、銅等質地文物140余件組。

      考古人員介紹,這次發掘最重要發現是在M6側室11塊有刻銘鋪地磚,磚背刻銘在漢墓發掘中少見,對于研究東漢晚期墓葬的葬制葬俗等具有重要意義。刻銘內容有“永元三年”“永元四年”“龍門伊闕”“……事不發……滅絕人……利長……不……親”“王侯以下……散而滅官……骨……此地奉天守……移位”“弟”“不過前……”“陵存恤弟守陵存血弟尊存血”“大……大”“斗二升半”及龍紋等圖案,字體隸、行、草書兼有。

      在漢代墓葬中不論是墓壁中還是隨葬器物中,經常會出現跟龍有關的紋飾或器物。此次發現的龍紋形象似騰飛捕獵狀,身體呈細長彎曲的蛇形,嘴大張,整體造型簡潔明快,生動活潑且動感十足。

      其中,M3有南、北兩側室,墓葬水平長約24.2米,墓道開口距現地表深約0.65米,墓底距現地表深約5.3米。甬道頂中部圓形盜洞直徑約0.8米,開口于擾土層下,豎直向下穿透甬道頂進入墓室施盜。隨葬品有數件陶碟、銅環首刀(柄)、銅錢及骨飾等數件隨葬品。其中南側室出土一件灰陶朱書鎮墓解除瓶保存完整,翻在地上口朝東,瓶內淤土夾雜一塊白色碎石,其應屬刻意放置,疑為瓶身朱書所謂的“精石”。

      M3南側室出土的一件灰陶朱書鎮墓解除瓶

      據考古人員介紹,所謂“精石”,是道教用來鎮壓鬼怪邪魅所用之物。信仰道教思想的古人認為,死人不僅也有生命,還可能反過來侵害活人。所以既要壓制它,也要解除它。而解除的辦法就是告訴它,已經把你所有的侵害解除了,生人和死人相隔,不要來侵害我。所以瓶子上的文字叫朱書解除文,瓶子就叫朱書解除瓶。

      根據報道,2021年陜西省咸陽市渭城區北杜街道成任村東南發掘了一處東漢晚期家族墓地,這處家族墓地包括六座墓葬。根據墓葬形制及隨葬品情況,發掘者判斷墓主人應屬東漢安陵縣或長安縣的中級官員或地主,有一定的社會地位或經濟實力。其中,在有“延熹元年”紀年的M3019中,部分隨葬陶器內裝有各類天然及人工煉制的礦物,很可能是道教所謂的“五精石”。

      綜合自媒體報道

      標簽: 陜西東漢墓葬考古發現有刻銘鋪地磚 陜西省考古研究

      責任編輯:mb01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聯系我們

       

      Copyright @ 1999-2017 www.8x5.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豫ICP備20022870號-23

      聯系郵箱:553 138 77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