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財經 | 公益 | 彩店 | 奇聞 | 速遞 | 前瞻 | 提點 | 網站相關 | 科技 | 熱點 |
      今日熱聞!微雕藝術家孫應民:沉下心傳承技藝

      發(fā)稿時間:2022-08-08 16:06:42 來源: 騰訊網

      你可曾見過這樣的微雕作品,34.2平方厘米的巴林石上裸眼雕刻6.3萬字的《楞嚴經》,人們需要用放大鏡甚至顯微鏡才能看清這幅作品的細節(jié)。掌握這門極為少見技巧的正是中原民間微雕技藝傳人孫應民,30多年的微雕功夫造就孫應民僅憑一雙手、一把刀,一平方厘米刻出400多字的技能。

      微雕起源于中國,已有五千年歷史,常見的有核雕、象牙微雕和壽山石微雕等,各領風騷。明清時,微雕始盛,《核舟記》談到奇人王叔遠在果核上刻一葉小舟,其中五人神態(tài)各異。孫應民介紹,兒時初次接觸微雕作品,便下定決心要掌握這門技藝。

      數十年的積累,孫應民的微雕技藝逐漸精湛。其作品,不止于“小”,更講究布局與意蘊,是書法、篆刻和微雕的結合。刻唐詩、刻古文、刻佛經……實際上,微雕是孫應民體悟傳統(tǒng)經典的獨特方式。西冷印社名譽社長高式熊觀其創(chuàng)作作品時曾給予好評,“詩詞文賦、儒釋道諸家經典都是創(chuàng)作對象”;佛教協會前會長一誠法師也曾對孫應民所刻的古梵文經典很是稱贊。


      (相關資料圖)

      熟悉孫應民的朋友介紹,孫應民近些年來沉心創(chuàng)作,不斷取得突破。曾有段時間,孫應民赴福建莆田交流,為當地藝術家們的巨幅木雕作品所震撼。他深感以往創(chuàng)作中大部頭作品很少,便潛下心來,耗時一年多創(chuàng)作6.3萬字、四面雕刻的巴林石微雕《楞嚴經》。

      當談及日后的夢想時,孫應民表示將盡最大努力去教授熱愛微雕這門技藝的人,同時也要做更多與非遺相關的公益活動,讓更多人了解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并且很好傳承下去。“創(chuàng)作前,內容、材質、刀具、字體,都需要精心挑選設計,創(chuàng)作過程則是內心意念與石的交織,你得沉下心來修養(yǎng)你的心性!”孫應民這樣描述理想中的傳人,同時這也是他本人的創(chuàng)作寫照。

      但憑這樣的匠心創(chuàng)作,孫應民的作品受到業(yè)界的贊譽。2021年5月,孫應民攜作品首次參賽便出手不凡。其牙雕作品《蘭亭序》在參展第十五屆中國(莆田)海峽工藝品博覽會時,獲“中匠杯”工藝美術優(yōu)秀作品大賽金獎。該作品在長1.8厘米寬0.3厘米的面積內共鐫刻358個漢字,字體纖細輕盈,縈帶筆斷意連,整體布局錯落有致,頗具王羲之原作瀟灑流麗、研美雄秀的藝術精髓。(海外網 侯興川)

      孫應民作品:巴林石微雕《楞嚴經》3.8*9(厘米),6.3萬字。(受訪者供圖)

      孫應民作品:牙簽微雕《蘭亭序》0.3*1.8(厘米),358字。(受訪者供圖)

      孫應民作品:壽山石微雕《孫子兵法》3*4.5(厘米),6100字。(受訪者供圖)

      孫應民作品:壽山石微雕《離騷》3*4(厘米),2840字。(受訪者供圖)

      中原民間微雕技藝傳人孫應民。(受訪者供圖)

      孫應民在創(chuàng)作微雕作品,材質面積不及指甲蓋大小。(侯興川/攝)

      標簽: 微雕藝術家孫應民沉下心傳承技藝

      責任編輯:mb01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聯系我們

       

      Copyright @ 1999-2017 www.8x5.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豫ICP備20022870號-23

      聯系郵箱:553 138 77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