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延5000多年的中華文明經歷了怎樣的起承轉合?中華文明多元一體格局是怎樣的演進路徑?今年的全國兩會,“中華文明探源”是考古文博界代表委員們熱議的話題。
3月7日,記者“云端”連線全國政協委員、河南博物院院長馬蕭林,全國人大代表、鄭州市文物局局長顧萬發,鄭州大學歷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靳松安,共話中華文明探源中的河南擔當、河南貢獻,并從不同角度探討應從哪些方面著力持續推進中華文明探源研究。
科技考古把中國文明歷史研究引向深入
(資料圖片)
欒川孫家洞、許昌靈井、新密李家溝、新鄭裴李崗、澠池仰韶村、鞏義雙槐樹、偃師二里頭、安陽殷墟……幾代河南考古工作者踔厲奮進,用手鏟實證著我國百萬年的人類史、一萬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在中華文明探源中展現著河南擔當。
“河南考古成就令人矚目,離不開科技考古的助力以及多學科深度融合的研究實力。”馬蕭林說,考古學研究的目的是揭示古代人類社會的發展規律,支撐考古學研究的第一手資料是古代社會遺留下來的遺跡和遺物,要想復原當時的社會形態離不開動物考古、植物考古、人骨考古、環境考古、穩定同位素等相關科技考古研究的聯合攻關。
以靈寶西坡仰韶文化中期遺址出土的動物骨骼為例,馬蕭林深入闡釋了科技考古的重要性。他說,通過對出土動物骨骼進行分析,結果表明家豬顯然是西坡遺址的主要動物。雖然遺址也發現有鹿、狗、竹鼠等其他動物骨骼,但數量很少,說明在西坡居民的肉食消費中,這些動物無關緊要。值得關注的是,在仰韶文化早期,野生動物特別是鹿科動物是黃河中游地區人們的主要肉食來源,但這次研究結果卻顯示鹿在西坡先民的肉食消費中相當有限,這表明仰韶文化中期家豬已經取代野生動物成為人們肉食消費的主要來源。
馬蕭林說,通過動物骨骼、植物考古、人骨DNA分析、碳十四測年等科技手段的釋讀,許多看似細微的考古材料成為破解古代社會演進的關鍵“密碼”。
“河南作為考古大省,要引育科技考古人才,加強考古實驗室以及現代生物標本庫建設,為未來做比對分析和研究打下堅實基礎,同時要全力推進科技考古力量跟考古隊伍密切配合,在考古現場獲取第一手材料。”馬蕭林說,只有把考古探索和文獻研究同自然科學技術手段有機結合起來,綜合把握物質、精神和社會關系形態等,才能逐步還原文明因素從涓涓溪流到江河匯流的發展歷程。
完善仰韶文化和中華文明起源關聯性研究
仰韶文化是中國最早認識并命名的一支史前考古學文化,標志著中國現代考古學的誕生和以考古學方法科學探索中華文明起源的開始。顧萬發說,仰韶文化核心區位于黃河中游,持續時間2000年左右,距今7000年至5000年,正處于中華文明起源的核心區和中華文明形成和發展的關鍵階段。仰韶文化是中華文明多元一體特質形成的早期生動實踐,是中華文明早期的主根主脈。
“仰韶文化與中華文明起源問題研究總的來說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但也存在一些薄弱環節。比如缺乏團隊式研究、缺乏聯合攻關機制,國際視野不足,與科技結合不夠等。”顧萬發提出,要創新機制,完善仰韶文化和中華文明起源關聯性研究。
完善仰韶文化與中華文明起源關聯性研究,需要多方發力,創新一個整合資源聯合攻堅的機制和建立一個國家級強有力的引領學術團隊。
顧萬發建議,應在仰韶文化資源豐富和有一定學術基礎的地方,成立仰韶文化與中華文明起源國家級研究中心或高等研究院。采取重大課題招標機制,公開招聘國內外學者進駐,按照競爭機制考核。建立學術成果發布機制,及時推出高質量研究成果。
在顧萬發看來,提升整個學術界有關中華文明早期起源和形成問題的學術水平,需要發揮頂層設計優勢和地方積極性,不斷創造、創新機制、體制。同時,考古工作者要不斷探尋仰韶文化對于中華文明起源、發展的脈絡、形成機制和文化特質的重大價值。
深化考古機構和高校的合作
中華文明探源工程實施以來,河南發掘的遺址數量眾多,為探源工程相關課題的實施提供了重要學術支撐,如靈寶西坡仰韶大墓和超大型房址的發現,登封王城崗外圍大城的確認,禹州瓦店和新密新砦超大型中心聚落的揭露,偃師二里頭都邑聚落內部結構與布局的揭示,雙槐樹“河洛古國”的重大發現等。
“這些重要發現首先完善了新石器時代晚期(仰韶時代)到夏商的年代框架,揭示了中原地區文明演進的道路。”靳松安說,同時,中原與周邊考古發現的比較研究,豐富了中華文明的內涵,無論是良渚、石家河、石峁,還是三星堆最新的考古發現,都表現出與中原地區的密切聯系,正是這種持續的文化交流與融合,才形成了兼容并蓄的獨特中華文明特質。
在靳松安看來,要進一步回答好中華文明起源、形成、發展的基本圖景以及各區域文明演進路徑等重大問題,河南須從三個方面進行發力:一是持續做好區域系統調查和重點遺址的勘探與發掘,進一步揭示重點遺址的聚落布局和區域聚落關系。二是加大出土遺存的綜合性研究,在發掘資料的系統整理與年代框架構建的基礎上,注重多學科交叉合作,深化研究內涵。三是做好考古成果的展示、宣傳與利用,推動考古成果共享,堅定文化自信。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要重視團隊合作,尤其是要深化考古機構和高校的合作,取長補短形成合力。建議采用平臺支撐、項目依托、團隊為主、責任到人、績效考核的模式,推動河南考古在新時代發揮更大的作用。”靳松安說。
標簽:
- 每日觀察!河南省多措并舉應對本次流感流行
- 焦點要聞:文明探源 河南大有可為
- 解碼“她”旅游:女性成為旅游消費市場主力軍
- 科技助力“天府藍” 四川15個重點城市年底前建成大氣“超級站” 當前動態
- 南寧機場加密至曼谷、新加坡國際客運航線航班 環球關注
- 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設今年重點推進28項任務
- 新基金發行現暖意 年內首只近30億規模產品誕生_世界聚看點
- 朱勇將任平安健康險總經理,曾任同方全球人壽總經理_當前最新
- 環球最新:旅行訂單女性占七成 為什么她們成旅游主力軍
- 【環球熱聞】武大櫻花已開?武漢大學辟謠多個網傳賞櫻消息
- 巨幅花海圖亮相 安岳縣元壩鎮油菜花開了
- 上海迪士尼熱度大增 專家:映射旅游經濟復蘇|當前熱點
- 勝利村隧道雙洞貫通!峨漢高速關鍵工程取得重大進展
- 世界最新:“建”證巾幗展風采 中建四局一公司西南分公司開展“三八節”活動
- 馮明遠、謝治宇、劉彥春等知名基金經理最新持倉曝光
- 嘉合基金董事長離任 年內三十七家公募高管變更
- 基金被套自救:三筆賬算清楚 全球今日訊
- 0.54秒的浪漫,他們拍到了!_即時焦點
- 停車難怎么辦?北京這個老舊小區這樣增加近800個停車位 今日觀點
- 多地氣溫飆升將達近期高點,今夏會有極端高溫嗎?
- 全球今頭條!富家女在迪士尼辦3天婚禮,斥資2700多萬?簡直極盡奢華
- 是天才造星人,還是戀童癖惡魔?
- 國網寧城縣供電公司:以企業座談會架起電力營商環境“連心橋”
- 農發行安順分行推動廉潔家庭建設
- 刺客伍六七:口碑真的低開高走了!江師姐還能救回狂化的赤牙嗎?
- 凈值化轉型完成 理財產品節日營銷打法生變 環球熱聞
- 每日速遞:銀行密集清理睡眠卡、超量卡 信用卡存量時代提升用戶體驗成關鍵
- 兩會1+1丨城市更新與“你”有怎樣的關系?
- 預算報告“敲重點” 2023年國家賬本這樣讀_環球最新
- 中國聯通:2022年凈利潤增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