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財經 | 公益 | 彩店 | 奇聞 | 速遞 | 前瞻 | 提點 | 網站相關 | 科技 | 熱點 |
      作為制造業企業江湖里的“最高段位” 鄭州的“冠軍們”登頂 平均用了34年

      發稿時間:2022-12-23 09:14:58 來源: 大河網

      單項冠軍,堪稱制造業企業江湖里的“最高段位”。

      它們代表著一座城市的制造業實力,更映射著一座城市的產業未來。


      (相關資料圖)

      如今,越來越多的鄭州企業,正在邁入這個行列。我們為什么需要單項冠軍?單項冠軍有哪些共同特征?在培育單項冠軍方面,鄭州乃至河南,又有哪些舉措和規劃?

      為什么需要單項冠軍?

      工業強國,絕不僅僅只是一句口號。

      過去很多年里,第三產業的經濟體量,往往被視作一個城市發達與否的評判標準。但今年年初,第三產業相對較發達的廣州,首次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堅持產業第一、制造業立市”,強調高新制造產業對經濟的支撐作用。深圳則緊隨其后,繼2005年以后,再一次旗幟鮮明地提出“工業立市、制造強市”。

      在多個城市重又喊出“工業立市”的今天,鄭州想要變得更強,勢必需要更強的“制造”。更強的“制造”,也就意味著更多位于制造業塔尖的單項冠軍。

      對于單項冠軍的認定,我國有著相當嚴苛的標準。

      要成為制造業單項冠軍,必須從事相關領域10年及以上,企業申請產品的市場占有率位居全球前三,企業生產技術、工藝國際領先,關鍵性能指標處于國際同類產品領先水平等。這些還都是基本條件。

      也就是說,要擠進這個行列,往往需要企業十年乃至數十年“磨一劍”。

      去年9月,《中國制造業單項冠軍研究報告》發布。報告顯示,前五批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利潤率達7%~21%,遠高于制造業3%~5%的平均水平。這些企業的研發人員占比達20.4%,是高新技術企業認定標準的2倍多,可見其創新能力之強。

      從這些數據中不難看出,單項冠軍正在拉動制造業升級。只有培育出更多的“排頭兵”企業,才能更快實現向制造強市轉變。

      對鄭州而言,培育出更多全球產業細分領域先進技術、工藝和話語權的掌控者,是鄭州產業鏈延伸、產業基礎再造的重要基石,也是河南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推動力。

      鄭州的單項冠軍,有何共同點?

      不久前,國家制造業單項冠軍新一批名單公布,鄭州4家企業在列。截至目前,鄭州共擁有11家單項冠軍,其中包括9家單項冠軍企業及2個單項冠軍產品。

      鄭州的這些“明珠”們,雖然產品、體量各有不同,卻有著一些共同特征:他們重視創新,擁有別人沒有的核心技術,甚至多次填補國內空白;他們深耕于一個領域,十年乃至幾十年專注做同一件事;他們既有工匠精神、務實肯干,又目光長遠、不忘仰望星空。

      A.創新:平均研發投入占比約7.4%

      在從上至下都在強調科技創新的今天,創新對企業的重要性,無需多言。

      在說起企業的制勝法寶時,多個“冠軍”都提到了創新二字。“創新、創新、再創新。惟有堅持創新,才能時刻處于行業前沿?!?/p>

      鄭州這11家企業中,2021年平均研發投入占比約為7.4%。其中,研發占比達到、超過10%的企業,就有四方達、鄭機所、森鵬電子、鄭州鉆石精密4家。

      研發投入占比最高的,是今年新入圍單項冠軍示范企業的森鵬電子,高達12%。其公司負責人表示,他們每年的研發投入都占營收的10%以上,研發人員占企業總人數的50%以上。

      或許,這也是它成長如此之快的最大秘密。

      從創新產出來看,根據天眼查和部分企業提供的數據,截至目前,11家單項冠軍企業累計擁有有效專利10635項,其中包括發明專利4371項;平均每家企業擁有有效專利數967項,有效發明專利數397項。宇通、中鐵裝備、三磨所、鄭機所4家企業,擁有有效專利數8860項,其中宇通擁有的有效專利數,更是超過4000項。

      B.專注:“奪冠”之路平均花了34年

      除了注重技術創新,單項冠軍還要看定力。把一件事做好需要多少年?我們先來看看,鄭州單項冠軍的“奪冠路”有多長。

      頂端新聞記者統計發現,鄭州11個單項冠軍的平均成長年限為34年,其中11~20年有2家企業,21~30年有5家企業,31年以上的有4家企業。(需要解釋的是,“單項冠軍”成長年限這一觀測角度,幫助我們觀察了企業想要在行業和產品門類中取得市場地位,需要付出多少年的成長和努力。這一觀測結果,和“單項冠軍”的認定工作開展的初始時間也有關系,與認定標準也有關系。工信部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認定始于2016年,要求參評制造業單項冠軍必須從事相關領域10年及以上。)

      其中,今年入圍單項冠軍產品的三磨所,“成長年限”最長——它成立于1958年,是我國磨料磨具行業唯一的綜合性研究開發機構,奠定了我國超硬材料行業的基礎。鄭煤機、宇通、鄭州機械研究所有限公司這三家經歷過改制的企業,也都資歷頗深,超過了50年。

      最年輕的,當數“11歲”的森鵬電子。據了解,這也是中國商用車電控和信息系統領域唯一一家入選國家制造業單項冠軍的企業。

      由此可見,長期專注于特定細分產品,把“一米寬”的市場做到“千米深”,從而形成技術、品牌等優勢積累,推動企業深度發展,是成長路上極其重要的一環。

      此外,從這些企業所分布的行業也不難看出,鄭州入選的單項冠軍多以傳統產業領域為主,在汽車、機械裝備、超硬材料等細分領域形成了比較優勢。而新一代信息技術、關鍵基礎材料、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領域的“單項冠軍”,則相對較少。

      河南有126家單項冠軍后備力量

      成為單項冠軍,不僅要靠企業的自身努力,也離不開政府的政策打氣。如今,在新一輪制造業風口之下,各省市都在鉚足力氣,培育和“爭奪”單項冠軍。

      河南省“十四五”規劃中也提出,要打造一批“補強產業基礎和產業鏈短板的冠軍企業”,提升河南制造業“硬脊梁”。

      截至目前,河南已成功培育出38個單項冠軍,其中有23個冠軍企業和15個冠軍產品。

      為了更好地選拔單項冠軍種子選手,河南省工信廳已啟動新一輪單項冠軍培育計劃,建立河南省制造業單項冠軍培育企業庫。培育庫每年評選一次,動態調整。

      2022年,全省已有134家企業經專家審核后入庫,其中8家成功進入全國第七批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產品)公示名單,另外126家有望在未來成為單項冠軍。

      此外,河南還設立了省級高質量發展專項資金,對國家認定的單項冠軍企業、產品,分別給予100萬元一次性獎勵。

      為了培育更多“明珠”,鄭州也不惜重金。

      在鄭州今年發布的《關于支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實施意見》中,大幅提升了獎勵標準。對新認定的“小巨人”企業一次性獎勵200萬元、單項冠軍企業一次性獎勵500萬元。

      縱觀鄭州11個單項冠軍,除中鐵裝備、宇通、鄭煤機、明泰鋁業這4家大體量的行業龍頭外,另外7家企業中,有6家是“小巨人”企業。

      標簽:

      責任編輯:mb01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聯系我們

      生活晚報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 @ 1999-2017 www.8x5.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豫ICP備20022870號-23

      聯系郵箱:553 138 77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