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財經 | 公益 | 彩店 | 奇聞 | 速遞 | 前瞻 | 提點 | 網站相關 | 科技 | 熱點 |
      重點聚焦!上博“何以中國”第一季收官 河南文物集體宣講“最早中國”

      發稿時間:2022-11-18 09:03:20 來源: 大河網

      齊侯盂

      圖片均來自于上海博物館微信公眾號

      中華文明從什么地方開始?最早中國又在什么地方出現?夏商周三代的文明又是怎樣的輝煌?11月10日,上海博物館“何以中國”文物考古大展系列首個展覽“宅茲中國——河南夏商周三代文明展”正式落下帷幕。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此次展覽由上海市文物局、河南省文物局、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指導,上海博物館、河南博物院共同主辦,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20家文博單位共同參與。

      此次展覽遴選文物217件/組共314件,其中定級的一級品達67件/組,涉及89個考古遺址。無論從規模、數量上,還是從展品等級上,都是上海博物館今年最重磅的精品大展。

      用《左傳》打開周代部分典型文物有陪嫁品、帶鉤、九鼎八簋

      東周齊侯寶盂,收藏于洛陽博物館,是國家一級文物。腹壁鑄有銘文:“齊侯作朕子仲姜寶盂,其眉壽萬年,永保其身,子子孫孫永保用之。”

      由此可知,這件器物是齊侯為其次女仲姜所作的陪嫁品。這在《左傳》上有記載,襄公十二年(公元前561年),“靈王求后于齊……齊侯許昏,王使陰里結之”。周靈王向齊國求取王后,齊靈公答應了婚事,周靈王派遣陰里做了口頭約定。

      齊襄公被殺后不久,公子糾與公子小白兩兄弟就展開了歷史上著名的奪位之爭。當時,為了阻止公子小白(即后來的齊桓公)返回齊國,管仲曾射中了公子小白衣服上的帶鉤。

      這次參加展覽的,就有鑲嵌金銀玉飾帶鉤。帶鉤整體呈橋形,鉤背中部有蘑菇狀臍,鉤首尾獸首形。帶鉤是古人腰帶一端的掛鉤,為束帶之物,玉制帶鉤為上層貴族使用。雖然此件帶鉤為戰國時物,但也可以想見公子小白當時所佩戴的帶鉤。

      根據《周禮》記載,天子在祭祀、宴饗、隨葬時享用的是九鼎八簋,諸侯使用七鼎六簋。但是參照1997年新鄭中國銀行新鄭支行鄭國祭祀遺址中出土的青銅禮器組合,卻從文物的角度挑戰了周王室的權威。當時出土的有9件銅鼎、8件銅簋,是目前所知的最高青銅禮器組合級別。

      由此可見,春秋時期,鄭國國君曾在實質上或心理上在諸侯國中獲得了一定的地位,并享受到了當時最高級別的禮制。

      解讀“何以中國”河南打頭陣是上博今年舉辦的最重磅精品大展

      上面所提到的,只是“宅茲中國”展覽的周代的一部分。大河報·豫視頻記者了解到,這是上海博物館文物考古大展系列的首個特展。

      那么,為什么“何以中國”以河南打頭陣呢?河南地處“天地之中”,也是夏商周三代文明的核心區。在經過漫長的發展和交融后,中華文明多元文化在河洛之間形成成熟的文明形態,形成以王都為中心的輻射性統治格局,構建了古代早期國家的基本形態。

      根據了解,夏商周三代文明奠定了中華文明綿延不斷發展的基礎,成為中華民族和多民族統一國家形成的源頭,并對古代東亞文化圈產生深刻的影響。

      此次展覽精心遴選文物217件/組,文物總量314件,集中展現了河南省內夏、商、周三代重要考古發現。

      此次展覽原定于8月9日至10月23日舉行,為滿足更多觀眾的看展需求,后又延期至11月10日。根據了解,“何以中國”第二個展覽將聚焦以崧澤、良渚文化為基礎的長江文明。

      標簽: 上博何以中國第一季收官 河南文物集體宣講最早中

      責任編輯:mb01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聯系我們

       

      Copyright @ 1999-2017 www.8x5.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豫ICP備20022870號-23

      聯系郵箱:553 138 77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