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財經 | 公益 | 彩店 | 奇聞 | 速遞 | 前瞻 | 提點 | 網站相關 | 科技 | 熱點 | 關注 |
      衢州市多措并舉提升特困人員供養水平

      發稿時間:2023-03-29 16:12:41 來源: 中國網衢州


      (資料圖片)

      為扎實做好特困人員救助供養工作,強化政府兜底保障職責,衢州市多措并舉織密特困供養對象安全網,兜住兜準兜好特困供養對象基本生活底線,讓特困人員生活的更有質量、更有尊嚴。

      一、完善主動發現機制。一是加強定期走訪,依托鄉鎮、村社入戶調查、探訪關愛、幸福清單送達等活動,及時了解分散特困人員的生活狀況和服務需求,關心關愛特困供養人員,千方百計幫助其解決面臨的生活、就醫等難題。二是用好預警機制,依托省大救助信息系統,推動“線上數據預警”和“線下網格預警”相結合方式,把主動發現的救助對象納入網格化服務管理,形成覆蓋全市域人口的主動發現機制,確保符合救助條件的困難群眾及時納入到救助保障范圍。如開化縣齊溪鎮汪某,精神二級殘疾,單身未婚,通過大救助系統預警,鄉鎮及時開展探訪關愛,掌握家庭情況后協助申請社會救助,納入特困人員集中供養。

      二、精準認定特困人員。全面落實民政部《特困人員認定辦法》、省政府辦公廳《關于健全完善特困人員救助供養制度的意見》等文件精神,精準識別認定特困人員及評估其生活自理能力等級。一是嚴格執行特困認定條件。做好新增老年人、殘疾人、未成年人等對象“無勞動能力、無生活來源、無法定贍(撫、扶)養義務人或其法定義務人無履行義務能力”的認定工作,確保特困人員認定準確。二是加強生活自理能力評估。對每名特困供養人按照能否自主吃飯、穿衣、上下床、如廁、室內自主行走、洗澡等6個維度進行綜合評估,根據評估情況對特困供養人員照料護理等級進行精準認定,動態開展生活自理能力評估和調整照料服務等級。

      三、持續提升供養標準。特困人員基本生活保障標準遵循“就高不就低”的原則,按不低于上年當地城鎮人均消費支出的50%且不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的1.3倍確定。特困人員照料護理費用,依據特困人員生活自理能力和服務需求,分完全喪失生活自理能力、中度喪失生活自理能力、輕度喪失生活自理能力、具備生活自理能力四類特困人員,采取政府購買服務在社會機構集中供養的特困人員,原則上分別按當地月最低工資標準的80%、40%、20%、10%確定,分散供養特困人員照料護理費用按集中供養標準的50%執行。目前,我市特困人員基本生活保障標準平均水平為1358元,其中柯城區1419元/月/人,其他縣(市、區)為1346元/月/人;照料護理費按規定發放,每月均足額發放到位,切實保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

      四、加強供養服務管理。尊重特困人員的供養意愿,自主選擇集中或分散的供養方式,將有供養需求和無法落實照料服務責任的特困人員按需求和個人意愿及時納入社會養老機構集中供養,提供照料護理、精神慰藉等服務,切實做到供養機構“愿進全進,應養盡養”。一是規范供養人員簽訂服務協議。縣級民政部門指導鄉鎮(街道)與特困人員、供養服務機構或照料服務人、村(居)委員會簽訂四方救助供養協議,明確各方權利義務,確保特困人員享受基本生活保障和照料服務,而且在需要就診或住院時,能被及時發現并送到醫療機構就醫及得到必要的照料服務。二是規范特困供養人員財產認定。屬地鄉鎮、村社組織召開村(居)民代表會議或兩委會議,對特困供養對象的宅基地、房屋、土地、山林、股權等家庭財產進行認定及如何處置形成會議紀要,確保事實清楚、產權明晰、真實有效。三是加強分散特困供養人員管理。充分發揮照料服務者、社會組織、網格員、街坊鄰居的優勢,通過照料服務者一日一探尋、村社網格員一周一探訪、社會組織一季一關愛、街坊鄰居嘮家常等形式,及時掌握特困供養人員的基本生活狀況和個性化服務需求,幫助解決生活上的困難。(衢州民政 供稿)

      標簽:

      責任編輯:mb01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聯系我們

      生活晚報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 @ 1999-2017 www.8x5.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豫ICP備20022870號-23

      聯系郵箱:553 138 77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