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信貸資產的概念
信貸資產是指銀行所發放的各種貸款所形成的資產業務。貸款是按一定利率和確定的期限貸出貨幣資金的信用活動,是商業銀行資產業務中最重要的項目,在資產業務中所占比重最大。
按保障程度(風險程度),貸款可劃分為信用貸款、擔保貸款和抵押(貼現)貸款。信用貸款是指銀行完全憑借客戶而無須提供擔保品而發放的貸款。擔保貸款是銀行憑借客戶擔保人的雙重信譽而發放的貸款。
二、信貸資產質押再貸款是什么意思
所謂信貸資產質押再貸款,指的是銀行可以用現有的信貸資產(也就是已經放出去的貸款),到央行去質押,獲得新的資金。
類似于美國Q3的一種操作方法。很簡單,商業銀行貸款后,把借條給央行,央行閉著眼收購這些借條,商業銀行手里就會有無窮無盡現金。當然,央行可以設立個內部指標,控制放水節奏。
這里面,央行就擁有了幾個調控權:
1、給誰錢不給誰錢;
2、給誰的錢多,給誰的錢少;
3、認定哪類“信貸資產”為可以質押、抵押;
4、再貸款的利息高低。
可以看出,央行可以通過這種再貸款,將自己對貸款的偏好傳遞給商業銀行;也可以把自己對市場利率的影響,通過再貸款利率傳遞給市場。當然,各級央行的工作人員,也獲得了巨大的“裁量權”。
對商業銀行而言,抵押品是獲取中央銀行信用的重要約束,其可以將央行抵押品框架下的各種金融工具,通過一定的程序轉化為可用資金。
通俗講,商業銀行將手上的優質信貸資產向央行作質押,從而獲得再貸款。所以本質上和逆回購類似,都是拿資產作質押,只不過資產的類別不同。
三、信貸資產質押再貸款的相關政策
信貸資產質押再貸款不僅與量化寬松政策不同,這一政策還可以促進地方政府債券置換計劃的完成,這一置換計劃也被誤以為是一種量化寬松政策。
地方債置換計劃目標是為了解決地方政府的債務問題,也使得地方政府的財政更為透明。延長地方債務的期限還可以顯著降低地方政府的債務負擔。
由于商業銀行既為地方政府融資平臺提供大量貸款,也是地方政府債券的主要買家,它們可以利用地方政府債券作為抵押,向央行申請再貸款,但也需通過央行對其信貸資產質量的考核。
由于信貸資產質押再貸款允許銀行使用債券資產進行抵押(而非直接購買資產),這一政策的性質類似于歐洲央行的長期再融資計劃,其目的在于增強銀行將流動性不強的資產進行套現的能力。
我們目前并不了解信貸資產質押再貸款的具體技術操作細節,例如,央行會否對這些資產的價格實施一定的折扣率等。此外,據報道,央行表示這一政策將支持中小企業和農業領域。
因此,這一政策的核心精神與長期再融資操作的定向準則一致,其底線是央行將不會通過信貸資產質押再貸款直接進行資產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