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財經 | 公益 | 彩店 | 奇聞 | 速遞 | 前瞻 | 提點 | 網站相關 | 科技 | 熱點 | 生活 |
      圓心科技:自稱系醫療科技公司卻主營銷售處方藥? 品牌及廣告支出超億元

      發稿時間:2023-08-11 21:49:52 來源: 金證研

      “學術推廣”活動取消、嚴查醫藥代表“帶金銷售”等消息陸續曝出……,這場席卷全國醫藥產業鏈的反腐“風暴”,正快速醫藥行業多個細分領域推進。而資本市場上,醫藥板塊“風聲鶴唳”,上市藥企的銷售費用也備受市場關注。

      而自稱系醫療科技公司的北京圓心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圓心科技”),收入來源集中在院外患者服務,而該服務的收入依靠處方藥及醫療產品的銷售。且院外患者服務貢獻超九成收入,毛利率遠不及其他兩項業務。而圓心科技身后的銷售開支同樣值得關注,其品牌及推廣支出逐年“爬坡”,截至2022年已超億元。除此之外,報告期內,圓心科技不僅研發投入占比不足3%,其還面臨連年虧損又“失血”的窘境。在此情況下之下,圓心科技的“科技”含量幾何?存疑待解。

      一、自稱系醫療科技公司主要收入卻來自銷售處方藥,近三年累計虧損超19億元


      (資料圖)

      作為一家醫療健康公司,圓心科技成立于2015年,提供專注于患者的醫療服務周期的服務,截至2023年5月擁有282家在國內成立的附屬公司。

      據圓心科技最后實際可行日期為2023年5月19日的招股書(以下簡稱“招股書”),圓心科技的前身由何濤創立,并于2015年3月20日成立了北京圓心科技有限公司,2021年6月,變更為北京圓心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作為一家專注于患者的醫療服務周期服務的企業,圓心科技創建了一個為患者提供院外患者服務、供給端賦能服務及醫療產業端賦能服務的醫療平臺,圓心科技三大支柱業務服務類型分別為院外綜合患者服務、供給端賦能服務及醫療產業端賦能服務。

      在營收方面,2020-2022年,圓心科技的營業收入分別為36.29億元、59.38億元、77.75億元,2021-2022年營收同比增長率分別為63.61%、30.94%。

      2020-2022年,圓心科技的凈利潤分別為-3.63億元、-7.57億元、-8.05億元,三年累計虧損已超過19億元。

      也就是說,圓心科技不僅增收不增利,其三年累計虧損超19億元,而且虧損面逐年擴大。

      值得關注的是,圓心科技稱,其是一家醫療科技公司,為患者傳遞價值。

      而作為一家醫療科技公司,圓心科技主要收入實際上來自處方藥及醫療產品的銷售。

      另外,按業務劃分,據招股書,2020-2022年,圓心科技來自院外患者服務的收入分別為35.37億元、56.15億元、72.83億元,占總收入的比例分別為97.5%、94.6%、93.7%;來自供給端賦能服務的收入分別為379.5萬元、4,718萬元、8,549.6萬元,占總收入的比例分別為0.1%、0.8%、1.1%;來自醫療產業端賦能服務的收入分別為0.88億元、2.76億元、4.07億元,占總收入的比例分別為2.4%、4.6%、5.2%。

      不難看出,圓心科技的主要收入來自于院外患者服務,而圓心科技院外患者服務主要包括院外藥房服務、院外醫療服務及藥品批發服務。其院外藥房及藥品批發服務貢獻超過院外患者服務收入的96%,處方藥及醫療產品的銷售成為圓心科技的主要業務。

      根據招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2022年,按收入計圓心科技系國內專注于處方藥的第一大線下線上醫療交付平臺。

      對此,圓心科技稱,其三個服務項目服務線相輔相成,作為并作為切入點將圓心科技與患者聯系起來,以一站式及全景式服務應對患者的醫療服務需求,創建起一個醫療平臺。通過其三大服務線,圓心科技專注于提供以處方藥為主的專業醫療服務及藥品,包括多個特殊疾病領域。

      也就是說,在圓心科技的三大業務板塊中,收入來源集中在院外患者服務,而該服務則主要包括院外藥房服務、院外醫療服務及藥品批發服務,則圓心科技或以銷售藥品和醫療產品“為生”。

      二、院外患者服務銷售成本占比超九成,毛利率遠低于其他兩項業務

      值得注意的是,圓心科技創收超九成收入業務的毛利率,不及其他業務。

      招股書顯示,2020-2022年,圓心科技的銷售成本分別為32.97億元、54.06億元、70.49億元,分別占總營收的90.8%、91%、90.7%。

      具體業務來看,2020-2022年,圓心科技院外患者服務的銷售成本分別為32.69億元、52.25億元、67.82億元,分別占總銷售成本的99.2%、96.7%、96.2%;供給端賦能服務的銷售成本分別為272.8萬元、2,400.9萬元、4,699.9萬元,分別占總銷售成本的0.1%、0.4%、0.7%;醫療產業端賦能服務的銷售成本分別為0.25億元、1.57億元、2.19億元,分別占總銷售成本的0.7%、2.9%、3.1%。

      也就是說,2020-2022年,圓心科技院外患者服務的銷售成本均占到其總銷售成本的95%以上。

      對此,圓心科技稱,院外綜合患者服務的銷售成本主要為商品成本,2020-2022年,其商品成本分別占院外患者服務銷售成本的99.3%、99.4%、99.6%。

      除了銷售成本,圓心科技各主營業務毛利率的變動情況同樣值得關注。

      據招股書,2020-2022年,圓心科技院外患者服務的毛利率分別為7.6%、6.9%、6.9%。

      而營收占比低的兩項業務卻擁有較高毛利率,其中,2020-2022年,供給端賦能服務的毛利率分別為28.1%、49.1%、45%;醫療產業端賦能服務的毛利率分別為72.1%、43.1%、46%。

      需要指出的是,圓心科技的院外綜合患者服務業務收入在2020-2022年的收入均占到全部營業收入的九成以上,但是該項業務在這三年內的毛利率均不到8%,毛利率遠低于其他兩項業務,且呈現出了下降的態勢。

      三、研發投入占比不足3%,品牌及廣告支出逐年“爬坡”超億元

      問題并未結束,2020-2022年,圓心科技的研發能力或同樣值得關注。

      據招股書,圓心科技的研發工作有助于提高其服務能力,而其相關提高措施包括聘請研發人員和其他人才、擴大其知識產權組合以及不斷升級其當前的數據處理技術和機器學習算法。

      另外,圓心科技擬投資若干研發項目,涉及數據分析、機器學習及特殊醫療領域。該等研發項目的成果將應用于圓心科技日后向醫院、保險公司和醫藥公司提供的解決方案。

      而從具體投入情況來看,據招股書,2020-2022年,圓心科技的研發開支分別為0.46億元、1.13億元、1.88億元,占總營收的1.3%、1.9%、2.4%。

      研發開支占比不足3%的另一面,圓心科技的銷售及市場推廣開支逐年“爬坡”。

      據招股書,2020-2022年,圓心科技的銷售及市場推廣開支分別為4.95億元、8.19億元、10.27億元,2021-2022年分別同比增長65.36%、25.3%。

      其中,2020-2022年,圓心科技的品牌及廣告開支分別為0.55億元、0.87億元、1.07億元。

      可見,報告期內,圓心科技的廣告推廣支出直線攀升,截至2022年已經超億元。

      由此看出,圓心科技自稱其系科技醫療公司,但實際上,其研發投入遠低于銷售支出,且其廣告推廣費用則逐年攀升至億元。至此,圓心科技的“科技”含量幾何?或該打上問號。

      四、連年虧損下管理層薪酬總額上千萬元,五名最高薪人士薪酬高達數千萬元

      問題尚未結束。

      據招股書,2020-2022年,圓心科技董事、監事及最高行政人員薪酬(包括基本薪金、其他津貼及實物福利、表現相關花紅、以股份為基礎的付款補償、退休金計劃供款)總額分別為1,463.8萬元、2,406.6萬元、1,462.2萬元。

      具體來看,2020-2021年年末,董事薪酬總額分別為1,317萬元、2,159.9萬元、1,167.7萬元,監事的薪酬總額分別為1,46.8萬元、246.7萬元、294.5萬元。

      需要指出的是,在2020-2022年,圓心科技五名最高薪酬人士的薪酬(包括基本薪金、其他津貼及實物福利、表現相關花紅、以股份為基礎的付款補償、退休金計劃供款)總額分別約1,776.8萬元、6,158.6萬元、4,336.1萬元。

      且截至2020年12月31日年度內五名最高薪僱員包括1名董事、截至2021年12月31日年度內包括2名董事、截至2022年12月31日年度內包括1名董事。

      也就是說,2020-2022年,圓心科技的五名最高薪酬人士,拿到了比董事、監事及最高行政人員總和還要高的年薪,且2020-2022年內最高薪酬人士中董事、監事及最高行政人員僅有1-2位。而圓心科技在沒有解決巨額虧損的情況下,仍然給高管人員發放數千萬元薪酬,是否合理?

      五、經營性凈現金流連年告負,“造血”能力或存不足

      值得一提的是,圓心科技的“造血”能力或存不足,2020-2022年,其經營性凈現金流告負。

      據招股書,2020-2022年,圓心科技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分別為-2.04億元、-8.14億元、-6.4億元;同期年末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分別為1.73億元、25.45億元、16.49億元。

      不難看出,報告期內,圓心科技經營性凈現金流合計凈流出逾16億元。。

      盡管2021年經營現金流凈流出8.14億,其在2021年的現金“余額”卻突增二十多億元。

      可見,圓心科技的“造血”能力或存不足。

      另外,據招股書,圓心科技稱,此次上市募資,其預期約70%將用作業務擴張、提升其服務及技術能力及提升其品牌知名度,而約30%則將用作其日常運營及營運資金需求提供資金。

      綜合看來,圓心科技定位為一家醫療科技公司,何時提升造血能力實現盈利、擺脫單一盈利模式、提高主營業務毛利率等,或系其需要直面的問題。

      免責聲明:

      本機構撰寫的報告,系基于我們認為可靠的或已公開的信息撰寫,我們不保證文中數據、資料、觀點或陳述不會發生任何變更。在任何情況下,本機構撰寫的報告中的數據、資料、觀點或所表述的意見,僅供信息分享和參考,并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在任何情況下,我們不對任何人因使用本機構撰寫的報告中的任何數據、資料、觀點、內容所引致的任何損失負任何責任,閱讀者自行承擔風險。本機構撰寫的報告,主要以電子版形式分發,也會輔以印刷品形式分發,版權均歸金證研所有。未經我們同意,不得對報告進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刪節和修改,不得用于營利或用于未經允許的其它用途。

      圓心科技

      標簽:

      責任編輯:mb01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聯系我們

      生活晚報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 @ 1999-2017 www.8x5.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豫ICP備2022016495號-7

      聯系郵箱:939 674 66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