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 見習記者黎雨辰 北京報道
(相關資料圖)
站在年中時點來看,2023年對私募基金來說注定將是不平凡的一年。
經濟復蘇態勢波折下,A股結構性行情的演繹仍被認為是市場主線。無論是面對市場震動的謹慎情緒,還是對后市基本面走向研判的分歧,均一度為權益投資帶來壓力。據私募排排網統計,今年以來私募的投資業績雖相對 2022 年有所改善,但權益投資取得正收益的私募僅勉強過半(50.57%)。
而從更大的環境來講,證券私募基金也正在高速變化的生態中前行。
監管面上,《私募證券投資基金運作指引(征求意見稿)》、《私募投資基金監督管理條例(草案)》等大量行業新規上半年內集中出臺,推動我國兩萬家私募機構加速出清,也對存續機構的策略設計產生約束。與此同時,量化策略“異軍突起”、人工智能投資等話題也先后在年內掀起熱議,技術向金融領域的賦能在為私募帶來全新可能性的同時,亦催生業內新一輪的競爭與突圍。
6月28日,泰舜資產常務副總經理袁濤濤、投研總監徐加勝接受了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的專訪。
記者了解到,在百億私募出現業績分化的今年,泰舜資產選擇、并受益于穩健投資所帶來的價值。截至6月28日,第三方數據顯示,泰舜資產過去一年有數據披露產品的平均收益率為19.88%,超額收益近40%。今年以來,公司整體維持正收益,旗下某衍生品策略產品更是在實現了25.05%收益的同時,回撤控制在7.75%的水平。
泰舜資產常務副總經理袁濤濤
泰舜資產投研總監徐加勝
“以時間換口碑”
21世紀:今年以來中小規模私募和頭部私募收益率進一步拉大。截至5月末,今年以來0-5億元規模的小私募有產品最高實現了400%的收益率,但百億私募回報最高的產品收益率僅不足18%。如何去理解私募規模和收益策略之間的關系?泰舜自身又是如何在風險、收益間進行權衡的?
袁濤濤:我平時也經常和同行交流,也注意到了這個現象。
首先,我們要理解高收益是怎么出來的。通常來說,如果收益率超過100%,大概率不是分散策略。以股票型產品為例,一些小規模資金往往會集中火力做一只股票,也有部分機構會采取類似游資的打板策略,這樣一來,收益就可能比較高。但是,收益背后很可能就是風險。另外,這里也有短期評價和幸存者偏差的問題。長期來說,年化收益在15%以上的基金鳳毛麟角。
我并不建議私募采取類似的策略。私募基金管理規模小的時候,可以“劍走偏鋒”走激進的路線,但規模達到50億元或100億元后,如果我作為公司管理者,肯定也更多會讓公司保持穩健的路線,不讓自己去冒特別大的風險。如果要推出某個新策略,更常見的做法也是先模擬回測再小規模資金實盤嘗試,成功后再把策略推向市場。
21世紀:今年新規中,監管也進一步對投資集中度提出了要求,比如強調單只私募證券投資基金投資于同一債券的資金不得超過該基金凈資產的10%。
徐加勝:是的,監管越來越嚴格了,這是好事情。私募的策略比較靈活,而高收益靠重倉,像今年這種AI行情,如果股票型產品專門追AI賽道的話,其實年化收益率是可以做到100%以上的。債券產品也類似,如果重倉某個券,不違約情形下也能獲得高收益,但是如果要求單券集中度必須在10%以下,收益可能就會下來,強制性的分散會對某些產品產生很大的影響。
策略普遍是有資金容量的,很多高收益策略更適用于500萬元以下的小規模產品。但現在私募新規要求單一產品不得小于1000萬元規模后,很多小眾策略也將會“無法持續”。
袁濤濤:很多投資人只看到了收益,卻沒看到潛在的風險,市場其實并不存在太多能讓產品取得100%收益率的策略。我們公司團隊是做固收產品出身的,口號就是“行穩致遠”,整體上還是會避免去做波動過大的策略。
21世紀:泰舜資產的規模目前位于20-50億元梯隊,其實還存在不少擴展空間,是什么讓你們一直堅定于遵循穩健路線?
袁濤濤:我們公司內部以前也探討過大基金與小基金的風格路線問題。泰舜資產目前規模在20余億元,處于中等水平,有時也會思考自己是否走得太“四平八穩”。獲取高收益肯定要把風險敞口放大,從而導致產品業績波動率的升高,這就需要公司去做出取舍。
堅持穩健路線的產品收益率可能不會太高,但其實我覺得,如果每年公司都能維持10%左右的收益就已經非常優秀了。我們曾把市場上有10年及以上歷史業績的公私募基金產品做了一個統計,統計下來發現,10年間平均年化收益率能做到20%的產品在國內是極少數的,能夠做到10%以上都已經很不錯,如果還要加上回撤率的控制,就更少了。
很少有人能擁有天才的交易手段,因此不如靠時間換取口碑,相信時間會給穩健的人獎勵。
近一段時間以來,市場頭部的私募其實也出現了一些分化——有曾經的百億私募走向沒落,有一些始終維持前列。我后來做了一個對比,發現幾家走“上坡路”的公司,走的都是穩健路線,他們始終堅持自己的本心來控制風險。
在和客戶的溝通中我們也注意到,結合今年的行情,一些高凈值的客戶往往不希望資產產生特別大的波動,而是追求穩定。有的客戶還明確和我們說:“只要(收益)比銀行理財高就行,但要穩住?!?/p>
風險防范中把握機遇
21世紀:泰舜資產是如何將“穩健”落實到具體交易實踐和公司運作中的?
袁濤濤:在交易上,穩健的核心是風險管理。不管是債券、衍生品還是權益類產品,在基金經理做具體投資的時候,我都會用風險預算對總風險進行管控。
第一,我們對所有產品都有集中度的要求。比如衍生品產品,對于同一個資產品種,如黃金、原油、銅等等,單一品種的投資集中度則不能超過10%,基本上維持在5%-8%左右。而債券產品,對于同一主體、同一行業、同一區域,我們都有最高的比例要求。
第二,我們對所有產品都有風險限額的要求。我們會根據不同品種特性設定不同的限額比例,在交易損失達到特定比例時,就將資金撤出。比如衍生品產品,我們要求單筆交易損失金額不得超過總資產的1%,例如用5000萬元來做混合型策略時,單筆交易損失限額最高只能為50萬元。我們還會控制基金經理的賬戶權限,一旦投資標的下跌幅度達到預警線時,交易員會向基金經理下達預警,投資收益繼續下跌到達特定百分比的風險值,哪怕基金經理堅持看多,交易員也會按公司要求強行進行平倉,且基金經理7日內不允許再操縱相同品種的交易。
第三,我們也在全力做實做細風險控制過程。比如債券研究方面,公司投研團隊會進行嚴謹的事前盡調、事后跟蹤,如企業出現了高層職位長時間空缺、人事頻繁變動、律師或會計事務所出具“無法表示意見”等問題,又或是企業銀行貸款有逾期現象時,投研團隊會及時將該標的“出庫”。公司還購買了較多的外部數據來輔助投研團隊做風險預警和投資決策。
這幾年來,公司的發展雖然不能說特別迅猛,但一是團隊建設做得比較扎實,二是公司在治理結構上的設置也不斷深化。當前公司管委會有著更加周全的分工,也聘請了專門的合規風控負責人,在組織架構上設立了風險控制委員會。從結果來看,我覺得公司在風控和合規性方面確實有了很大的提升。
21世紀:2023年對私募行業大概是充滿了變化、挑戰和不確定性的一年。你們怎么看待眼下的市場和政策環境?
徐加勝:市場方面,我們覺得現在還是情緒偏悲觀,其中債券收益率可能稍微好一些,對權益市場形成一定補充,但市場變動依然比較大。所以整體來說,在現在這種大波動的情況下,無論是做股票多頭還是做CTA,獲取收益都是存在挑戰的。
歸根結底在于,之前大家可能還能在各個細分行業找到一些alpha的機會,但是現在大家慢慢發現,在整個中國的資本市場中,宏觀因子beta的影響正越來越大——alpha帶來一個點的上漲時,beta面上有可能就下跌五個點。所以下半年我們覺得還是更加需要做好防御,特別是加強衍生工具的應用。
政策環境上,今年《私募證券投資基金運作指引(征求意見稿)》等系列文件的出臺對行業影響很大,但我們認為對公司自身其實是利好。
資管行業是一個投資者利益為重的行業,但國內參與者的專業水準參差不齊。在風險防范的大背景下,現在兩萬多家私募正在經歷行業出清的過程,而這一過程的實質其實是“扶優”,即將優質私募扶持起來。
此前我們也聽過一些私募不規范經營的情況,給整個行業聲譽造成了很大的不利影響,而近幾年監管持續嚴查機構“以私募基金之名行非法集資之實”,后續能持續大力推進的話,有助于凈化行業風氣,更好的保護投資者利益。
放眼后市,合規將會是最基本要求,各家私募都要思考怎樣在監管趨嚴的環境下把握機會——如何拓展渠道、拓展合作伙伴,以及持續把業績做好。
技術浪潮下的私募“進化”
21世紀:AI技術的應用對私募業績加持的影響,在今年就有著不小的話題性。例如今年量化私募對于AI的投資研發進一步深化,也有機構試圖將AI直接用于交易。AI未來對私募的重塑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袁濤濤:我覺得所有的行業都可能會被AI顛覆,金融行業只是其中的一個代表。在挖掘超額方面,AI進行數據處理、信息挖掘都是占盡優勢的。以前我們公司沒有這方面技術的人才,但現在也開始招攬相關專業的博士畢業生,擴充公司團隊。
對于發展高頻策略來說,AI的重要性會尤其顯著。正如之前提到的“策略具有資金容量”,很多人了解到同一類模型后,資金不斷進入,因子被挖掘得多了,策略就會失效,無法達到原先的收益,所以需要不斷地對因子進行更新。而當前一些量化機構將人工智能學習引入投資模型框架,相當于讓一個機器有思想,其迭代出新的效率遠非人力可以比擬。
徐加勝:在主觀策略中,AI的應用也可以讓投資經理更加全職全能。目前我覺得讓AI完全代替基金經理進行投資其實還并不現實,但AI應用到資管行業后,至少信息收集成本肯定會大幅下降,極大地拓展投資經理的能力邊界。從另一個角度來說,AI的使用也會對投研等工作形成沖擊,它會直接取代一些常規勞動,例如對公司和行業的定期跟蹤、數據整理等。
如果把今年當做“AI元年”,我覺得在高速變化的未來,AI會加速行業的變革,也同樣會帶來更多我們現在仍難以想象的影響。就像當我們回望“移動互聯網元年”的時候,會發現其十多年來的發展對社會發展、社會運行和資管行業產生的變革已經顛覆了當時的想象。AI帶來的變革與一般的“需求創造供給”不同,它實際上是一種生產力變革,是“供給創造需求”。
21世紀:不同規模機構之間的AI技術水平差異,會不會進一步加劇行業內的馬太效應?中小規模的私募機構又該如何提升競爭力?
徐加勝:一方面,科技帶來的“馬太效應”一直存在,公司之間技術能力的差異確實會導致“強者恒強”的現象。比如在信息挖掘或處理能力上,頭部的一些百億私募對服務器的開發投入達到一定體量,其他同業根本無法與之匹敵,確實可以形成技術壁壘。
但另一方面,借助AI對行業的顛覆性影響,小型公司依然存在“彎道超車”的機會。既然是顛覆性,那么必然存在高速發展的細分領域,如果能抓住相關機會,小公司也能成長為大公司。而且立足于AI的全面輔助,依靠合適的小眾策略,小型公司依然有可能實現“從0到1”的重要突破。指數基金在國外幾十年的發展就是一個例證。
袁濤濤:AI化是私募行業的必然趨勢,但每一家都去做的時候,大家充分競爭,市場的利潤空間必然會壓縮。當未來所有人都在用AI,AI就只作為底層技術而存在,公司想要擁有競爭力,還是在于要從其他方向走出細分的、差異化的路線。
實際上,在對一些深度問題的思考方面,認為AI能將人完全替換掉也不現實。例如我們很難僅憑AI設想的指標來充分描摹一家上市公司的成長,一些行業中難以預料的突破——如新醫藥在某個時點的成功研發——往往也不是AI能夠篩選或預測出來的。真正要做好一個私募,最終可能還是要回歸對人才本身的挖掘和投入。
做資管不是一個單靠努力就能拔得頭籌的事情,AI也好其他也罷,走著走著我們或許就會發現,很多東西都是不可預料的。競爭可能永無止境,但進步也是永無止境的,當然首先你要具備進化的能力。
標簽:
- 【全球熱聞】對話泰舜資產袁濤濤、徐加勝:時間會給穩健的人獎勵 丨21私募通
- 明明前面都很有趣,用心,結尾卻過于敷衍-每日短訊
- 武漢火影數字|裸眼3d全息投影制作公司 當前滾動
- 天天快看點丨創新研發之路:泉州信息工程學院項目組機器人技術取得重大突破!
- 正安農民工返鄉創業助振興_速看
- 再添“國字號”榮譽!銀川入選全國創新驅動示范市
- 濟南歷城發揮算力優勢 打造超算數字經濟生態創新圈_天天視訊
- 今日要聞!中國人壽成都市分公司舉辦700健行“百城熱煉 點亮每座城”線下健康活動
- 熱門看點:湖北一中石化加油站錯把柴油當汽油加進車主油箱?處理進展來了
- 生產假藥劣藥怎么處罰?如何鑒別假藥劣藥?-環球簡訊
- 6歲男孩感染“食腦蟲”,這“蟲”真吃人腦嗎?游泳請注意——
- 謝震業斬獲全國田徑冠軍賽兩冠,坦言有信心打開10秒-環球百事通
- 京城“荷”處覓清涼?300余品種亮相荷花文化節 天天微速訊
- 世界快資訊丨北京市常住老年人達465.1萬人
- 每日頭條!急!最后一天!個稅年度匯算今天截止,未按期補稅面臨這些處罰
- 西游殺網頁版游戲_西游殺網頁版
- 農發行興文縣支行:加大反詐宣傳力度 提高公眾反詐意識
- 天天觀察:超實用!速存2023下半年考試日歷
- 中國農業發展銀行昌黎縣支行 積極開展安全生產工作_全球微資訊
- 農發行宜賓市南溪區支行:開展反電信網絡詐騙宣傳活動 前沿資訊
- 農發行興文縣支行 推進毒品預防教育 加大禁毒宣傳力度_全球報資訊
- 環球快播:農發行高縣支行:開展消防安全培訓 緊繃“安全責任繩”
- 岷縣市場:黃芪整體交易略顯走快 成交價格堅挺
- 日本擬解禁F-15J發動機出口 世界看熱訊
- 三國歸晉什么意思_三國歸晉是怎么一回事
- 群友們的表情包《二百四十期》-全球今日報
- 國漫超前點播模式重啟,全職法師第六季是關鍵,一次性直通大結局_焦點速訊
- 焦點信息:【MME】DigitalRipple,交互的光效地板
- 當前短訊!外媒:《國家地理》雜志明年起在美報刊亭停售
- 男子高樓徘徊數小時后跳樓身亡 期間有圍觀者起哄“不跳不是人”-每日熱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