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財經 | 公益 | 彩店 | 奇聞 | 速遞 | 前瞻 | 提點 | 網站相關 | 科技 | 熱點 | 生活 |
      新研究揭示龜殼可記錄放射性污染

      發稿時間:2023-08-29 09:17:04 來源: 中國網


      【資料圖】

      新華社北京8月28日電 近日刊登在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的一項新研究顯示,海龜和陸龜的龜殼可儲存長達數十年的放射性污染記錄。這項研究可能有助長期監測自然界中的放射性核素。

      2018年10月26日,在印度尼西亞科莫多國家公園海域,一只海龜在珊瑚叢中休息。新華社記者杜宇攝

      檢測生物體中放射性核素的積累有許多難點。例如,樹木的年輪是循序生成的,但放射性核素可以在木材中的年輪之間擴散,因此這樣產生的時序記錄不可靠。為此,研究人員把解決相關挑戰的希望放在海龜和陸龜殼上的堅硬鱗甲上——這些鱗甲分層生長,一旦類似指甲的鱗甲材料沉積下來并與其他身體組織分離,它會帶上有效的時間戳記,這或許有助記錄放射性污染。

      為驗證這一假設,美國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等機構的研究人員從博物館中選取了4個龜類標本并從鱗甲上取樣,這幾只龜來自不同地區,都曾在存活時暴露于核物質下。其中兩只龜生活的地區在20世紀中期進行過核武器試驗,另外兩只龜來自核廢料污染的地區。研究人員還選取了與核活動無關地區的沙漠龜作為對照樣本。

      研究人員對龜類鱗甲樣本的化學分析顯示,上述4只來自核污染場所的龜殼中含有少量放射性核素鈾。其中,1955年至1962年生活在田納西州橡樹嶺國家實驗室附近的一只東部箱龜的鱗甲中留下了鈾的標記,這個時間段與當地核廢料排放的時間相吻合。研究人員認為,這些按時間順序呈現的鈾的標記可以用來構建生態系統的放射性污染歷史。

      研究人員表示,考慮到只需要分析非常少量的殼組織,這項技術或能通過非侵入性的方式用于活的海龜和陸龜,利用龜類長期監測自然界中的放射性核素情況。

      來源:新華網

      作者:

      責任編輯:馮崢

      標簽:

      責任編輯:mb01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聯系我們

      生活晚報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 @ 1999-2017 www.8x5.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豫ICP備2022016495號-7

      聯系郵箱:939 674 66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