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財經 | 公益 | 彩店 | 奇聞 | 速遞 | 前瞻 | 提點 | 網站相關 | 科技 | 熱點 |
      【全球報資訊】這些中學生臨摹了《清明上河圖》

      發稿時間:2023-02-06 15:26:39 來源: 中國網

      光明日報記者 任 爽 光明日報通訊員 蘆 猛

      “猜猜孩子們臨摹這幅《清明上河圖》用了多久?15名學生只用了一周時間。了不起吧!”在吉林省長春市第一五〇中學美術教室,美術教師段英子驕傲地展示著學生們臨摹的《清明上河圖》。這是學校伯虎畫社的“首秀”,更是學校落實“雙減”政策的碩果之一。整幅作品完全按照原畫比例繪制,參與臨摹的都是學校高一和高二年級學生。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作為美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美術教育對于提升孩子們的文化自信具有重要作用。”段英子深知中國傳統繪畫的魅力,她想讓更多學生走近國畫、讀懂國畫、感受國畫之美。

      為響應國家“雙減”政策,讓更多學生享受到美育教育,在學校的支持下,段英子在2022年底組織成立“伯虎畫社”。她說這是在實踐中踐行初心的寶貴機會。

      段英子帶學生從臨摹開始,這是她從教多年的探索。段英子認為:“臨摹的過程就是讓孩子們零距離接觸國畫的過程,是對傳統文化傳承的實踐。”

      臨摹開始前,段英子做了很多前期準備。除了選擇中國傳統繪畫的典型代表《清明上河圖》做臨摹對象,她還試驗了很多繪畫工具,最終選定學生最為熟悉的圓珠筆作為臨摹工具。

      “這無疑是一件很難的事情,因為《清明上河圖》線條豐富復雜,臨摹它需要極大的專注力和耐力,我認為一個月能完成就很不錯了。”段英子說,學生們的精彩表現超出了她的預想。

      回想臨摹的過程,高二學生張永軒忍不住為小伙伴們點贊:“我們從來沒有用圓珠筆畫過國畫,相當于從零開始,大家都出奇地專注,認真聽老師講解,拿起筆的那一刻就完全沉浸其中。”

      為方便學生充分利用課余時間,段英子對學生進行了分組,畫室隨時開放,誰有時間誰來畫。看著不斷“提質增速”的作品,段英子用“震驚”形容當時的心情。

      就在每個小組都完成了大體輪廓、等待勾勒細節時,意外卻出現了:一名男生用錯了筆,導致畫紙出現了大塊的模糊,這也意味著他負責的那部分作廢了,不得不從頭畫起。

      段英子擔心學生們會泄氣,正準備鼓勵大家迎難而上時,就看到其他學生紛紛放下手中的筆,與那名出錯的學生一起重畫。第二天晚上,重新來過的作品就完成了。

      以美育人,以文化人。“臨摹讓中國傳統文化變得可觸可感,而孩子們在其中所表現出的互幫互助和勇于擔當的精神正是美育的宗旨,這遠遠超出了臨摹初期設置的教學目標。”段英子感嘆她也從中學到了很多。

      “臨摹的過程讓我感受到了國畫的美,更讓我懂得了做成一件事絕不是靠沖動,而是需要靜下心來,懷抱夢想,腳踏實地。”高一學生周柏樂說。

      學古不拘泥于古,“首秀”帶給段英子和學生極大的信心。新的一年里,段英子還會帶著學生采用不同方式感受國畫的獨特韻味,并用漫畫等學生喜愛的形式與傳統繪畫相結合,從青少年視角講好中國畫的故事。

      《光明日報》( 2023年02月06日?08版)

      來源:光明日報

      作者:任 爽 蘆 猛

      責任編輯:馮崢

      標簽: 光明日報 清明上河圖 中國傳統

      責任編輯:mb01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聯系我們

      生活晚報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 @ 1999-2017 www.8x5.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豫ICP備20022870號-23

      聯系郵箱:553 138 77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