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若葵
【資料圖】
很多家長困惱:下班回家,還要上第二個“班”:陪娃寫作業或督促孩子學習。即便如此,也能發現孩子經常學習磨洋工,摳手指頭、開小差、偷玩手機,把20分鐘能完成的作業拖沓到一個小時;看似讀了半天書,一問卻啥也沒讀進去……不少家長疑惑,“別人家的小孩”是如何修煉成的?
“不用揚鞭自奮蹄”的孩子,大都具有比較強的自驅力,即一個人想要掌控的能力,是主導自己人生努力向前的源源不斷的內在推動力。他們無須家長催促也能努力學習,不斷自律,提高自己,積極生活。那么,怎樣把自家娃培養成自驅力十足孩子呢?
給孩子自主時間和空間
著名心理學家愛德華·德西和理查德·萊恩提出的自我決定論認為,如果孩子的自主需求、勝任需求和歸屬需求能得到滿足,就會產生自驅力。其中,自主需求,即孩子能獲得有邊界的“自由”最重要。
孩子由于學習壓力大,被父母安排得多、干涉得多、代替做決定多,導致孩子缺乏自主感,凡事都被動接受。想激發孩子的自驅力,需要扭轉這種“雞娃”狀態,適當放寬對孩子的管理,給孩子一點自主時間和空間。每個人都有適合自己的發展方向,給孩子一定的自由,他們才能得以“喘息”、放松、靜下心來,嘗試更多新鮮事物,發現自己感興趣的東西和領域,有充足的時間去思考、實踐和探索,通過自己的努力完成一件之前完不成的事情,這時候,孩子內心會產生對自己的認可,這也是孩子體驗成就感和展現自我的機會。
而當孩子因此獲得滿足、感覺到自己對生活擁有一定的勝任感時,心情愉悅,求知欲、自驅力也會增強,這時如果看書學習,能更快更好地進入專注狀態,遇到挑戰會躍躍欲試,主動攻克難題,學習也能事半功倍。
幫孩子建立積極的“人設”
兒童的自我評價,大多來自父母、老師,以及孩子認為重要的、親近的人對自己的評價,這構成了孩子“人設”的主要內容,并左右著其未來的發展。很顯然,“我笨,我蠢,我是搗蛋鬼,我是小磨蹭,我不善交朋友,我無藥可救”等消極“人設”,會導致孩子干脆放棄努力上進,放棄成為好孩子的念頭而破罐破摔;而“我是最棒的,我非常聰明,我是最能干的,我是學霸”等完美“人設”在現實中碰壁,也會給孩子帶來巨大挫敗感,使其產生自我懷疑,甚至自暴自棄,這兩種“人設”都會給孩子的成長幫倒忙。
相比之下,積極的“人設”,即讓孩子擁有成長的心態,使之相信自己在新事物、新挑戰面前具備勝任能力,有助于培養孩子的自驅力。這里的“勝任”,指的是“相信自己能做到的”感覺,而非一定能做成某事。比如“我是愛動腦筋的、努力的、上進的、有能力的,我是不怕困難敢于試錯的……”這樣的“人設”能激勵孩子在面臨難題和挑戰的時候,在想偷懶、放縱的時候,自覺克服惰性,放棄閑散舒適,把專注力放在自己努力的過程上,淡化結果,堅持完成一件有一定難度的事情。這時,無論孩子成敗,父母都應對孩子做事的過程給予表揚和鼓勵,啟發他從過程中汲取經驗和教訓,認可孩子努力的價值。父母這樣的態度,有助于孩子產生自信,日后更加積極主動。
幫孩子建立積極的“人設”,家長要實實在在相信孩子,欣賞他,看到他的點滴進步,而非急于求成,如此,孩子內在的動力才可持續。
與孩子共情,讓他擁有自主權
當下,很少有家長不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然而,如果家長能在孩子考試失利的狀況下保持淡定,表達對孩子的理解,與之共情,親子之間就不容易產生對抗情緒。
比如,面對孩子并不亮眼的分數,父母可以說:“我知道你對這個分數很不滿意,我也知道你這學期一直很努力,或許這個分數并沒有反映出你的真實水平。如果你愿意,我們不妨一起分析分析,或許對你的下次考試能有些幫助……”
這樣的對話首先體現了父母能將心比心,理解孩子的苦衷,也肯定了他的努力,相信他有提升的空間,給孩子吃了一顆“定心丸”。這樣的態度,讓孩子感到,父母是和自己站在“同一個戰壕”里的。而“如果你愿意”這樣商量的口吻,表明父母讓孩子自己做主的姿態。
對孩子經歷的大大小小挫折,父母能感同身受、體諒、安慰,父母的共情,也能自然而然培養孩子的共情能力,使之能夠理解他人的觀點,管理好自己的情緒,重新審視和了解自己,振作起來。因為有主動權,孩子也更容易產生自驅力——調整自己的狀態,基于自己的見解做出明智決定,采取適當的行動,改善現狀,更好地掌控自己的生活。
心中有目標?做事有方向
孩子內驅力的養成,通常需要兩個因素,一是目標,二是執行,有目標的孩子往往更懂得努力。和孩子一起分析他的現狀,使之客觀定位自己。然后,鼓勵孩子確立一個切實可行的目標,覺察現狀和目標之間的落差,產生自我努力的動機。
要實現既定的目標,還需要家長和孩子一起討論,把目標分解、細化成若干個小目標,并對此做出詳細的計劃,計劃越清晰、具體、可衡量、有時間點,越容易實現。因為,一份細致的、操作性強的計劃,能促使孩子產生有去完成的緊迫感,渴望看到自己努力后的階段性成果,每一次小小的成果又能幫他鞏固信心,使之再接再厲。比如,一個小學高年級學生,確立“新學期我要好好學習”的目標就比較籠統,而與“現在相比,爭取在期中考試時減少錯誤率5%,在期末考試時減少錯誤率10%以上”,就很明確。如果孩子的耐力不足,就不適合制定類似“3分鐘跑完800米”的目標,而是把目標定為“每天堅持慢跑20分鐘,逐漸提高速度”。好的目標,是孩子通過一定努力可實現的。
在培養孩子自驅力的過程中,家長一定要強化孩子積極的、正向的心理體驗,讓他們在一次次從努力到實現愿望的過程中充分感受到自己的學習力,體驗到自身的力量,體驗成就感和掌控感,這是孩子最需要的精神支持。有了它,孩子就有了成就自我的動力和軟實力。
來源:中國婦女報
作者:陳若葵
責任編輯:馮崢
- 當前熱文:喚醒自驅力 提升孩子的軟實力
- 熱面暖人心 武漢一面館連續4年春節請環衛工吃面
- 焦點訊息:胡鑫宇家屬:遺體在學校后山糧庫找到,幾乎是“骸骨”
- 世界短訊!水質優良斷面比例同比上升三個百分點
- 環球今熱點:“天問一號”助力“火星日凌”研究
- 阿塔禁止女性參加大學入學考試 不服從規定的機構將被“采取法律行動”
- 人工智能可從頭開始設計滅菌蛋白 今日熱聞
- 平安人壽新增0.28億元投資北京麗澤商務區不動產項目 累計出資約72.2億元
- 焦點速遞!交行去年連續3季每千萬個人客戶投訴量居國有行首位
- 節后開門紅 新基金密集定檔積極備戰春季行情
- 焦點關注: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廳推出首款非遺數字文創品
- 【環球新要聞】畢業生去哪兒啦?北京多所高校公布最新就業報告——
- 熱血愛心!返程高峰,北京站每天超百人無償獻血 通訊
- 工行常州溧陽支行金融助力專精特新企業高質量發展
- 工行常州溧陽支行成功發放首筆創新貸助力科創先行
- 當前快播:工行常州溧陽支行推動網點動線整治工作提質增效
- 工行常州溧陽支行姜下村“興農通”農村普惠金融服務點正式揭牌_全球熱點
- 【獨家】可憐的八云捏
- 當前觀點:#二次元美圖分享 20
- 中疾控:中國本輪疫情已近尾聲 春節期間疫情未明顯反彈
- 高興華獲批上任中華聯合財險董事長
- 吉林高三女孩失蹤87天 父親發聲:十分擔憂|環球時快訊
- 山東銀保監局:核準苗偉泰山財險董事長任職資格-當前熱點
- A股險企2022年實現保費收入2.56萬億 財險復蘇“老三家”攬收9543億增9.5%
- 16萬元Model Q要來了?特斯拉辟謠:不實消息
- 個人養老金保險產品擴容至12款|當前快看
- 當前聚焦:返崗“直通車”情暖返工路
- 神舟十五號航天員即將首次出艙,飛控中心如何備戰?劇透
- 前沿熱點:吞噬星空:羅峰奪舍金角巨獸后,巴巴塔替他選了哪兩種秘法?
- 求您點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