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研究員周斌在發布會上介紹研究成果。新華社記者 張建松 攝
新華社上海12月3日電(記者張建松、丁汀)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研究員周斌,帶領張少華、趙歡等研究組成員,開發了一種獨特的遺傳操作技術——鄰近細胞遺傳學技術。研究組利用該技術,以小鼠為研究模型,揭示了生物體內細胞也會“搬家”,并且自身功能會隨著新的“鄰居”和生活環境不同而改變。相關研究成果2日發表于國際學術期刊《科學》。
12月2日,在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實驗室,周斌(左)和趙歡討論實驗數據。新華社記者 張建松 攝
(資料圖片)
“這就好比我們熟悉的‘孟母三遷’故事,每搬一次家,孩子就會受到周圍同伴和環境的不同影響。細胞也是如此。”周斌說,“生物體內的細胞不僅會‘搬家’,而且每搬一次家,細胞在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等方面都會表現出不同特征,甚至它們的命運也會因環境而變化。”
12月2日,在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實驗室,周斌(右)指導張少華進行實驗。新華社記者 張建松 攝
腫瘤在發生過程中,腫瘤細胞會“招募”周圍組織中的血管遷移至腫瘤。利用鄰近細胞遺傳學技術,研究組直觀地展現了不同階段腫瘤細胞和血管內皮細胞間的動態相互作用;并通過長時程追蹤,首次發現腫瘤血管內皮細胞會遷移到腫瘤外包膜。
12月2日,在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實驗室,周斌(右)和趙歡(中)、張少華一起分析組織切片。新華社記者 張建松 攝
“如何在復雜的體內環境中,精準直觀地揭示細胞間相互作用,一直是各國生命科學家致力于解決的技術難題。”周斌說,“10年來,我們先后培育了50多個小鼠品系,才能在多種組織中,實現對相鄰細胞的精準定位和永久示蹤。”
業內專家認為,這一新技術突破了傳統示蹤技術的局限,實現了鄰近細胞的遺傳操作,為發育生物學、干細胞生物學、免疫學和腫瘤學等眾多領域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技術支撐,具有廣闊應用前景。
來源:新華網
作者:
責任編輯:馮崢
- 今日快看!我國科學家利用創新技術揭示細胞也會“孟母三遷”
- 焦點消息!四川開展系列主題活動關愛殘疾人
- 上海自然博物館舉辦“深海園林”展
- 成都開行全國首趟中老跨境區塊鏈貿易班列
- 世界報道:“徑山茶宴”的民間傳承
- 全球要聞:西米克《瘋子》:捍衛好奇
- 天天熱點!Sabi,你清醒一點
- 世界觀焦點:如東縣掘港街道:構建肉雞現代化生產體系 推動一二三產融合發展
- 【速看料】這是純愛?
- 海賊王1043集:羅賓公開發福利,變身巨大化,激戰黑瑪利亞
- 全球快資訊:如何線上建立母子健康手冊?北京婦幼保健院詳解
- 環球今日報丨北京地鐵:12月5日15時起,前門站A口封閉
- 韓國學者黃載皓:中國應成為希望分享技術合作成果國家的“諾亞方舟”
- 天天熱資訊!6連降
- 環球熱議:坐標房山良鄉!這座肉類冷鏈物流配送中心竣工投用
- 全國多地密集調整核酸檢測政策!關于出行、就醫、密接判定,一圖速覽→
- 1/8決賽前瞻:波蘭隊擋得住法國隊的前進腳步嗎?
- 河南濟源:冬日王屋“仙草”,“綻放”神奇冰凌花
- 當前聚焦:6歲男孩和姐姐生氣后出門失蹤,市民連夜幫忙尋找十幾個小時,最終被平安找到!
- 環球通訊!積極培育壯大市場主體 助力河南經濟高質量發展
- 【時快訊】支持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河南提前下達2023年中央財政銜接資金60.8億元
- 資訊:因疫情防控,鄭州地鐵1號線碧沙崗站等多個站點暫停運營
- 世界微頭條丨山東省臨沂市莒南縣 為文旅融合發展注入人才“活水”
- 環球觀速訊丨三醫創新基地被工信部認定為國家小型微型企業創業創新示范基地
- 快看:【一夢芳菲】你的魂魄,是我夢中的萬傾格桑花
- 焦點速讀:微紀錄片|生命的顏色
- 第七屆上海國際詩歌節特刊詩選|龐余亮:北門檻……
- 千場里程碑 梅西再破門 阿根廷隊晉級八強
- 世界微速訊:北京:老年人和有基礎疾病人群,疫情期間減少不必要外出
- 全球即時:日課丨朱子讀書法157 讀書要落地,理解要實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