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熱能+”通常指地熱與其他可再生能源互補綜合利用,用于聯合供熱或者發電,可實現較高的能源使用效率。“大力發展‘地熱+’,是未來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一個發展方向。”中國科學院院士汪集暘指出。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業內專家分析指出,在“雙碳”與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的穩定性與清潔取暖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為包括地熱能與多種清潔能源耦合互補、大力發展“地熱能+”帶來了發展機遇。
“地熱能+”模式受政策鼓勵
地熱資源利用的最大優勢是穩定性,不受季節變化和天氣影響。汪集暘提出了“地球充電/熱寶”的概念,即以地球介質為載體的“地熱+”多能互補儲供能系統。該系統可將各種形式的能量儲存于地下并按需求取出加以利用,是地熱開發利用的一種新途徑。
業內人士看來,“地熱能+”作為未來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一個發展方向,其規模化利用必將在“雙碳”目標實現中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
供暖/制冷、發電是地熱兩種利用形式。供暖/制冷方面,據介紹,單一熱源往往已不能滿足大型建筑物(群)的空調節能需求,根據不同地區的地質條件及氣候環境,采用復合熱泵系統,即多冷/熱源的建筑物供能方式是能源優化利用和結構調整的具體體現。
在清潔取暖成為普遍需求的背景下,“地熱能+”多能互補成為頗具前景的供暖形式。《關于促進地熱能開發利用的若干意見》鼓勵推廣“地熱能+”多能互補的供暖形式。國家能源局《關于因地制宜做好可再生能源供暖工作的通知》也提出,支持建設可再生能源與其他供暖方式相結合的互補供暖體系。在有條件的地區發展地表水源、土壤源、地下水源供暖制冷等。鼓勵利用油田采出水開展地熱能供暖、地下水資源與所含礦物質資源綜合利用等。
在地方層面,山西省人民政府今年8月發布《全面推動地熱能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根據不同區域資源潛力、用能需求和環境容量,確定地熱能開發利用方式和規模,積極構建“地熱+”多能互補低碳能源供應新格局。能源礦山通過“地熱能+其他可再生能源”,降低礦區碳排放,促進能源產品多元化。
河北省也在《關于促進全省地熱能開發利用的實施意見》中倡導“地熱能+”模式,推廣地熱能與太陽能等其他可再生能源形成多能互補的能源供給方式。
在發電方面,中國石化集團經濟技術研究院調研室主任羅佐縣介紹,在風力資源、太陽能資源、地熱資源同時具備的地方,通過發展“地熱+”模式的可再生能源協調應用系統,可以彌補風力發電、太陽能發電、水力發電供應間歇性的不足。
中國石化新星公司副總經理、黨委委員國殿斌介紹,中國石化建設黃河幾字彎區“熱氫風光”大型清潔能源基地:黃河幾字彎區大型清潔能源基地:以晉、陜、蒙地區風光資源作為清潔能源主體電源、鄂爾多斯大牛地天然氣及大同高溫地熱電站作為調峰電源、幾字彎至北京特高壓及中國石化烏蘭察布進京綠氫管道作為綠電綠氫通道,將熱、氣、風、光、氫多種清潔能源耦合,打造“地熱+”清潔能源基地。
“淺層地熱能+”是當前主流
在現有技術條件下,傳統的地熱能工程利用多用于淺層取熱供暖領域。但在我國北方部分嚴寒地區,單一地源熱泵取暖效果不佳,單一地熱能綜合利用效率不高,需要全面考慮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和地熱能的各自特點,實現有效的多能互補系統綜合利用,成為可再生能源供暖應用的一個新思路。
“采用地源熱泵與多種能源耦合,發展多能利用方式耦合系統優化配置,可做到多種能源融合互補、有序輸出。”中國地質科學院水文地質環境地質研究所王貴玲表示。
中國地調局淺層地溫能研究與推廣中心主任李寧波介紹,“淺層地熱能+”創新模式,即以淺層地熱能為主,多種能源相結合的供能形式,可提升系統的經濟性和運行可靠性。
以“多能互補、智能耦合”為特色的“淺層地熱能+”項目已經在全國呈遍地開花之勢。
李寧波以目前國內最大的多能互補地源熱泵系統工程——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地源熱泵項目介紹,該項目供暖總面積為248.46萬平方米,供冷總面積為170.55萬平方米。供冷采用淺層地熱能(基礎負荷)+冰蓄冷+電制冷+冷水機組(調峰),供熱采用淺層地熱能(基礎負荷)+煙氣余熱+市政熱力(調峰),實現了大興機場可再生能源利用率10%的建設目標。
《全國可再生能源供暖典型案例匯編》中總結經驗指出,對于地熱供暖工程,可以采用多種能源形式相結合的復合型能源,并通過多能源站互聯的形式,極大地提高了系統的穩定性和可靠性。
入選《全國可再生能源供暖典型案例匯編》的還有南方夏熱冬冷地區的“地熱能+”項目。江蘇省地質環境勘查院南通分院太陽能-地下水地源熱泵耦合項目,采用“地源熱泵+太陽能集熱系統”聯合供暖的方式,采用了新型熱管式真空管太陽能集熱器,在6層屋面共布置了60臺集熱器,采光面積達180平方米,根據兩個冷暖季實際運行電費統計計算,本項目耦合運行節能率比單一能源系統節約26%,投資回收期約3.5年,經濟效益明顯。
李寧波指出,“淺層地熱能+”模式的思路是“因地制宜,多能互補”。江蘇省地質環境勘查院上述入選案例中也總結指出,淺層地熱能資源豐富地區,地下水不豐富地區可用地埋管地源熱泵與之耦合;太陽能不豐富地區,可用余熱熱源進行代替,與地源或者水源進行耦合。
李寧波總結,“淺層地熱能+”的創新模式是“四個結合”:深淺結合、天地結合、調蓄結合、表里結合。
深淺結合,即淺層地熱能(如地下水條件較好可盡量采用地下水地源熱泵系統)與深層水熱型、干熱型地熱資源結合。如北京市北苑家園供暖項目,利用地熱水梯級利用,結合水源熱泵系統,滿足小區40.6萬平方米建筑的供暖、制冷。
天地結合,即淺層地熱能與太陽能、風能等綠電結合;調蓄結合,即采用多源復合系統方式,淺層地熱能為主,深層地熱能作為補充,其他能源(燃氣、余熱、廢熱)調峰來降低初投資;表里結合,即地熱、淺層地熱能與地表水、污水、冰源熱泵結合。如南京、武漢、上海世博等地的應用。
汪集暘指出,需“天”(太陽能)“地”(地熱能)合一,“動”(風能)“靜”(地熱能)結合,加速我國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發展。
來源:環球網
作者:
責任編輯:馮崢
- 【天天播資訊】“地熱能+”低碳能源供應新格局正在形成┃地熱能產業發展專題報道⑥
- 最資訊丨揭秘高價“網紅鹽”的秘密
- 【全球快播報】讓赴英更簡單!中信銀行全新升級英國“如意簽”服務
- 頭條:嘉陵江下游發現春秋時期巴文化遺存
- 2022天府書展 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彰顯財經特色
- 微資訊!還記得《知否》里的小明蘭嗎?她現在長這樣
- 誰不喜歡大鴨鴨呢o((>ω< ))o
- 【老五拉片】《無敵破壞王》-危機來臨
- 不該扯上關係的女生成了我女友 漫畫 01 – 09 觀後感 「平衡」與「選擇」
- 奧特曼:今年的德凱女主好像有點慘,不僅沒有和男主組成CP,而且劇中也沒有亮眼的塑造
- 大興這個街道為“大白”改良隔離衣,入戶采樣更方便省時
- 北京豐臺:對部分群體免檢核酸,倡導風險人群優先抗原檢測
- 北京征意見:面積20公頃以上公園綠地宜設“生態保育小區”
- 18副中藥兩三分鐘就抓好,豐臺“流動智能應急中藥房”投用
- 世界即時看!中國體育旅游精品項目云南入選總數居全國第一
- 祿豐市“四措并舉”促進創新創業
- 【環球聚看點】科技創新 融合發展 中國康復機構發展論壇成功舉辦
- 快看:世界旅游組織:把旅游打造成更包容可持續行業
- 看點:太平人壽連續增持工商銀行H股 持股比例增至5.02%
- 全球今頭條!常山縣創建8個省森林城鎮
- 蘇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揭牌
- 交通運輸部:火車票實名制有變化 明年1月起施行
- 陽光保險集團:擬全球發售H股11.5億股 最高募集約74.18億港元
- 環球即時:科技賦能,拓展運動新場景
- 江山市賀村第一小學:雙減ing 英語show無限
- 時訊:華住:8402家酒店在營 三季度歸母凈虧7.17億
- 環球微資訊!恒生指數ETF(513600)、H股ETF(159954)及香港科技ETF(159747)近20日均漲超13%,南向資金盤中凈流入超10億港元
- 環球關注:江山市賀村第一小學:快樂兌換助雙減 五育并舉促成長
- 跟蹤北交所“晴雨表” 嘉實北證50成份指數基金投資前景可期
- 全球微資訊!江南水鄉|圍爐煮茶,走進生活周莊(組圖)